专家课堂

  •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抗体治疗偏头痛

    于生元;陈小燕;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是参与偏头痛发病机制的一种重要的神经肽,具有扩血管的作用。针对CGRP的治疗在临床试验中获得了显著的效果,而且不引起血管收缩,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相对安全。最早合成的药物是小分子量CGRP受体拮抗剂,主要用于偏头痛急性期的治疗,但因肝脏毒性使其研发过程屡屡受挫,目前尚无该类药物获得上市批准。随后出现的CGRP单克隆抗体在预防治疗发作性偏头痛和慢性偏头痛的临床试验中显示出充分的疗效和安全性,目前已经有3个单克隆抗体获得上市批准。本文主要对CGRP与偏头痛的关系以及CGRP单克隆抗体治疗偏头痛进行综述。

    2019年08期 v.22 785-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8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70 ]
  • 抗血小板治疗在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楚宝;何伟亮;王贺波;

    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和复发率。研究表明,抗血小板治疗可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率。目前,抗血小板治疗药物不断增多,总结主要抗血小板药物的作用,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选择合适的方案,可使患者得到最佳获益。本文就抗血小板治疗在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2019年08期 v.22 790-7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5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72 ]

论著

  • 曲马多复合加巴喷丁对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

    姚杰;刘斐;高艳;庞茜茜;郭颖;滕金亮;

    目的观察曲马多复合加巴喷丁对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胶质细胞活化及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6~7周龄,体重200~220 g,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0 mg/kg建立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A组(生理盐水组)、B组(曲马多20 mg/kg组)、C组(加巴喷丁60 mg/kg组)及D组(曲马多10 mg/kg+加巴喷丁30 mg/kg组),每组10只。A组:生理盐水10 ml/kg腹腔内注射,qd;B组:2 mg/ml曲马多溶液10 ml/kg腹腔注射,qd;C组:6 mg/ml加巴喷丁溶液10 ml/kg腹腔注射,qd;D组:1 mg/ml曲马多溶液+3 mg/ml加巴喷丁溶液10 ml/kg腹腔注射,qd。测定给药前1 d (T_0)及给药后3 d (T_1)、7 d (T_2)、11 d (T_3)时机械缩足阈值(PWT)和热缩足潜伏期(PWL),于第11天测定PWT和PWL后处死大鼠。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法测定各组大鼠脊髓胶质细胞活化的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脊髓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 (IL-1)的含量。结果 C组、D组机械缩足阈值高于A组、B组(P<0.05),T_3时D组机械缩足阈值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T_2时热缩足潜伏期延长,C组T_1、T_2时热缩足潜伏期延长,D组T_1~T_3时热缩足潜伏期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C组比较,D组T_3时热缩足潜伏期均延长(P<0.05)。与A组比较,B、C、D组大鼠脊髓内星状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活化水平降低,TNF-α、IL-1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C组和D组大鼠脊髓内星状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活化水平降低(P<0.05)。与C组比较,D组大鼠脊髓内星状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活化水平降低(P<0.05)。与B组、C组比较,D组大鼠脊髓TNF-α、IL-1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马多复合加巴喷丁的镇痛效果优于单独应用曲马多或加巴喷丁,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胶质细胞的活化及减少TNF-α、IL-1表达有关。

    2019年08期 v.22 794-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94 ]
  • Notch信号通路在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成唾液腺腺泡细胞中的作用

    程钢;黄邓高;梁颖;王伟锋;符先先;袁峰;

    目的观察Notch信号通路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成唾液腺腺泡细胞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从6~8周SD大鼠股骨及胫骨端分离MSCs,从1周龄SD大鼠颌下腺中分离唾液腺腺泡细胞,Transwell小室MSCs和腺泡细胞共培养,Western blot测定Notch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测定腺泡细胞的比例。结果 MSCs和唾液腺腺泡细胞共培养2周后,52.34%±8.26%的MSCs向腺泡细胞分化。MSCs和唾液腺腺泡细胞共培养组Notch蛋白高表达,加入Notch信号激活剂后Notch表达上调,腺泡细胞比例升高至66.72%±9.43%(P<0.05),加入Notch信号抑制剂后Notch表达下调,腺泡细胞比例降低至38.55%±6.81%(P<0.05)。结论 MSCs向唾液腺腺泡细胞分化过程中Notch通路激活,激活或抑制Notch通路可以增强或减弱MSCs转化为唾液腺腺泡细胞的效应。

    2019年08期 v.22 799-8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9 ]
  • UGT1A1基因与伊立替康致结肠癌患者腹泻及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关系分析

    陈伦;陈霁晖;张青;黄晓会;李莉霞;卜书红;

    目的分析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转移酶1A1 (UGT1A1)基因与伊立替康致结肠癌患者腹泻及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入院治疗的60例结肠癌患者,均采用伊立替康治疗,分析并记录患者化疗中出现的腹泻及中性粒细胞减少情况,采集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测定UGT1A1基因多态性,研究基因型与2种不良反应的关系。结果 60例患者中,UGT1A1*28野生型50例,杂合突变型10例,突变纯合型无;UGT1A1*6野生型38例,杂合突变型20例,突变纯合型2例。UGT1A1*28、UGT1A1*6突变基因型患者腹泻、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均高于野生型患者(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年龄、转移器官数目、UGT1A1基因型、伊立替康剂量的结肠癌患者中,伊立替康致腹泻、中性粒细胞减少0~4级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ECOG评分者2种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显示,UGT1A1*28基因型、UGT1A1*6基因型、伊立替康剂量是结肠癌患者伊立替康致腹泻、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结肠癌患者中,UGT1A1基因野生型最为常见,经伊立替康治疗后,UGT1A1*28、UGT1A1*6突变型患者的腹泻及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风险明显增加,可为临床伊立替康不良反应的干预及用药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2019年08期 v.22 803-8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92 ]
  • 复方磺胺甲噁唑联合棘白菌素类药物治疗非艾滋病肺孢子菌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估

    龙爽;牟向东;张成;宿利;贾鹏;

    目的观察复方磺胺甲噁唑(TMP-SMX)联合棘白菌素类药物治疗非艾滋病肺孢子菌肺炎(PCP)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106例非艾滋病PCP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根据棘白菌素类药物在治疗中联合使用的时间分为一线组和二线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无创通气、插管、病死率,好转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治疗过程中发生的消化道症状、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伤、皮疹等不良反应。结果 106例非艾滋病PCP患者中,好转66例(62.26%),病死40例(37.74%),发生不良反应56例(52.83%)。采用TMP-SMX治疗时,一线联合棘白菌素类药物的患者插管率低于二线组(32.35%vs.60.00%,P=0.047),有效率高于二线组(50.00%vs.10.00%,P=0.007)。一线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二线组(50.00%vs.70.00%),主要临床表现为消化系统症状和骨髓抑制,其发生率略低于二线组(35.29%vs.42.86%,47.06%vs.50.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TMP-SMX治疗非艾滋病PCP患者时,一线联合棘白菌素类药物可能有助于降低插管率,提高临床疗效。

    2019年08期 v.22 808-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3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82 ]
  • 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的影响

    李爽;杨旭玲;

    目的通过检测治疗前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变化,探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是否有抑制类风湿关节炎的骨破坏作用。方法将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门诊及住院初诊初发类风湿关节炎患者200例,按照性别、年龄平均随机分为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组100例及对照组100例,两组患者同时给予来氟米特20 mg,日一次口服,雷公藤20 mg,日3次口服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患者依托考昔片60 mg,日一次口服,激素组给予患者醋酸泼尼松10 mg,晨起一次顿服,全部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12周,检测MMP-3的水平及临床指标、血清学指标。结果激素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相比,DAS28评分、ESR、CRP、MMP-3的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慢作用抗风湿药物可在短期内明显缓解临床症状,降低炎性指标,起到抑制骨破坏的作用。

    2019年08期 v.22 813-8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92 ]
  • 氯诺昔康超前镇痛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介质及血糖波动的影响

    王飞;陈秀卿;曹煜;叶军青;

    目的探讨氯诺昔康超前镇痛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介质及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51例下肢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84例)和研究组(67例),两组均接受腰硬联合麻醉,研究组在手术切皮前30 min静脉注射8 mg氯诺昔康,对照组在手术切皮前30 min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比较两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手术前后疼痛介质及血糖的变化、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前列腺素E2(PGE2)、P物质(SP)、β-内啡肽(β-EP)水平、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血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PGE2、SP、VAS低于对照组(P<0.05),β-EP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糖值均上升(P<0.05),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有头晕、恶心呕吐及瘙痒发生,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诺昔康超前镇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方式,可降低术后疼痛介质及血糖的变化幅度,减轻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

    2019年08期 v.22 816-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03 ]
  • 超声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研究

    王发兴;武旖旎;代虹;韩新;游敏吉;徐巧敏;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老年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12月在我院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给予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B组给予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不同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麻醉效果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T_1、T_2、T_3时间点的HR、SBP、DBP、MAP、SVR显著低于T_0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能满足老年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要求,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2019年08期 v.22 820-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97 ]
  •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在结直肠癌手术围术期镇痛中的应用

    刘志英;董有静;李洋;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在结直肠癌根治术术中和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将60例全麻下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两组患者均在麻醉诱导后行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筋膜阻滞,分别注射0.25%罗哌卡因20 ml+右美托咪定1μg/kg(RD组)或等量0.9%氯化钠溶液(RN组)。记录两组患者切皮前后血压、心率变化,术后2、6、12、24、48 h VAS评分,术后镇痛药使用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切皮后,两组患者MAP、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D组术后2、6、12 h VAS评分低于RN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24 h、48 h 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D组曲马多用量少于RN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恶心、呕吐、皮肤瘙痒、胸闷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能够显著增强腹横肌平面阻滞的镇痛效果,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术中和术后镇痛药的需要量。

    2019年08期 v.22 823-8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01 ]
  • 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阻滞在高龄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术的应用

    侯雪琦;柴彬;林文新;马保新;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阻滞在高龄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12月我院择期行PFNA内固定术的老年患者5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髂筋膜阻滞组(F组,0.25%罗哌卡因30 ml,25例)与生理盐水组(C组,生理盐水30 ml,25例)。全麻前于超声引导下行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阻滞,根据分组情况单次注射等量药液或生理盐水,随后进行喉罩全麻。术后采用持续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至术后48 h。记录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时间及术中麻醉药物用量。记录术后4、8、12、24 h静息和运动VAS评分,评估镇痛效果。同时记录各时间点患者自控镇痛舒芬太尼累计用量。记录恶心呕吐、瘙痒、低氧血症、镇静过度等术后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术后48 h患者麻醉镇痛满意度评分。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术前静息疼痛评分、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患者的丙泊酚用量和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静息和运动VAS评分均低于C组,其中术后4 h与24 h的静息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 h与12 h的运动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F组阻滞后各时间点累计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两组患者首次使用PCA时间、48 h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有3例(20%)、F组有1例(4%)患者经历了至少1次术后恶心呕吐。结论对拟行PFNA的高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腹股沟韧带上入路髂筋膜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方法,能减少麻醉药物用量,提供有效的术后镇痛,降低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2019年08期 v.22 826-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91 ]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补充左卡尼汀注射液不同给药方案评价

    刘晓璐;肇丽梅;马艺溢;王环鑫;

    目的探究不同左卡尼汀给药方案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定左卡尼汀的最佳给药方案。方法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7例,分为药物治疗组(接受静脉左卡尼汀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组(ND组)。根据给药方案的不同,将药物治疗组进一步分为3个亚组,为每周给药3次组(3TW组)、每周给药2次组(2TW组)、每周给药1次组(1TW组)。比较每组患者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Hct)、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等营养、贫血和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药物治疗组患者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NT-proBNP改善率均高于ND组(P<0.05)。3TW组、2TW组患者的营养、贫血和心功能指标优于1TW组(P<0.05),但3TW组、2TW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治疗可以有效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功能、贫血和营养不良的状况。给予左卡尼汀注射液每周3次、每周2次优于每周1次给药。

    2019年08期 v.22 831-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04 ]
  • 臭氧辅助治疗对心外术后胸部浅表感染切口愈合的效果评价

    王婷婷;王岩;于辉;马丽圆;王春柳;

    目的比较臭氧(Ozone)辅助下常规标准切口护理与常规标准切口护理对心外术后胸部浅表感染切口愈合、二次手术率、炎症介质、微生物定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心外科术后切口感染患者7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臭氧组和对照组,各37例。两组患者分别进行臭氧辅助下切口护理和常规标准切口护理,共20 d。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局部创口面积、炎症介质、微生物定植数目和生活质量。结果治疗20 d后,两组患者切口面积均缩小(P<0.05);臭氧组的创口面积小于对照组(t=7.63,P<0.01);臭氧组的创口愈合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1.89%vs.72.97%,P<0.05)。治疗11 d后,两组患者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臭氧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20 d后,臭氧组创口微生物定植数目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臭氧组的生活质量量表评分(SF-36)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臭氧辅助下常规标准切口护理能调节创口局部炎症介质和微生物定植水平,改善切口愈合、生活质量和护理质量。我们推荐至少需要20次臭氧治疗才能有效。

    2019年08期 v.22 834-8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1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72 ]
  • 生后早期经气道给予糖皮质激素预防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霍梦月;梅花;刘春枝;张艳波;张钰恒;新春;

    目的系统评价生后早期经气道给予糖皮质激素预防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8年10月,并辅以手工检索,尽可能全面地收集生后早期经气道给予糖皮质激素预防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试验组生后早期经气道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或为空白对照。对文献进行资料筛选和质量评价,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9篇随机对照试验纳入该Meta分析,包括1 891例患儿,其中对照组941例,试验组950例。Meta分析显示:两组间BPD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1),而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实验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OR=1.06,95%CI:0.83~1.36)、坏死性小肠结肠炎(OR=0.86,95%CI:0.63~1.19)、新生儿败血症(OR=1.02,95%CI:0.81~1.28)、脑室内出血(OR=0.97,95%CI:0.73~1.29)、脑室周围白质软化(OR=1.04,95%CI:0.44~2.48)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前证据表明,生后早期经气道给予糖皮质激素可有效降低早产儿BPD的发生风险,且不会增加早产儿死亡率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2019年08期 v.22 839-8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6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94 ]
  • 复方黄柏液在PICU患儿持续静点咪达唑仑所致静脉炎中的应用分析

    赵璠;杨芳;贺琳晰;

    目的对重症患儿经外周静脉持续静点咪达唑仑导致静脉炎发生率进行统计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应用复方黄柏液实施不同方法的湿敷治疗咪达唑仑所致静脉炎,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需要使用咪达唑仑镇静的患儿470例,分析给予咪达唑仑注射液治疗后患儿出现静脉炎的原因。对静脉炎患儿给予复方黄柏液2种不同湿敷方法护理,观察组给予6 h黄柏液冰湿敷,6 h后用黄柏液湿敷治疗方法,对照组仅用黄柏液湿敷。观察两组患儿静脉炎平均恢复时间。结果持续静点咪达唑仑静脉炎的发生率为23.83%,发生的部位均为手背、腕部、肘部及内踝,两组患儿静脉炎发生部位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各程度静脉炎护理有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方法对于咪达唑仑注射液所致静脉炎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U患儿静点咪达唑仑易发生静脉炎,可选择复方黄柏液湿敷对其进行护理,且及时应用6 h黄柏液冰湿敷后,用黄柏液湿敷的护理方法效果显著。

    2019年08期 v.22 846-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89 ]

读者·作者·编者

  •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2020年征订、征稿启事

    <正>《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创刊于1998年,是由辽宁省药学会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共同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药学学术期刊。ISSN 1673-0070,CN 21-1516/R。我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等国外数据库收录。我刊欢迎下列稿件:对医院药学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实验研究、临床药学、药物疗效观察、国内外

    2019年08期 v.22 8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6 ]
  • 《实用药物与临床》再次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正>《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在2018年期刊评比中,再次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网上查询方式:Http://www. chinainfo. gov. cn(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网站)。咨询电话:010-58882552/2553。

    2019年08期 v.22 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4 ]
  • 投稿须知

    <正>作者投稿请登录编辑部网上采编系统(http://lylc. cbpt. cnki. net/),注册并登录后投稿。作者可在此网址查看稿件处理情况。投稿的同时上传"版权转让确认书"(作者请在网上投稿平台中下载)及第一作者单位介绍信。本刊对省部级科研课题和基金资助项目研究论文开通绿色通道,要求附批文扫描件或复印件。

    2019年08期 v.22 8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3 ]
  •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稿约

    <正>《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原名《辽宁药物与临床》,创刊于1998年,是由辽宁省药学会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共同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药学学术期刊,已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等重要国外数据库收录。本刊为月刊,大16开本。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0070,国内统一刊号CN 21-1516/R,邮发代号:8-36。本刊发表周期短,对省部级及以上部门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的论文优先刊登,欢迎投稿。

    2019年08期 v.22 8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0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4 ]

药学研究

  • 注射用盐酸罗沙替丁醋酸酯与注射用卡络磺钠体外配伍的稳定性研究

    周灿;王林海;余世荣;陈富超;于慧斌;胡晓;

    目的考察注射用盐酸罗沙替丁醋酸酯与注射用卡络磺钠在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取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适量作为对照组,观察溶液外观并测定pH值及不溶性微粒数。参照临床用药浓度,取注射用盐酸罗沙替丁醋酸酯与注射用卡络磺钠适量置聚丙烯离心管中,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溶解制备配伍液作为试验组,在室温下和高温2种条件下不同时间点取样,观察配伍液的外观,测定pH值及不溶性微粒数,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两药的含量。结果 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均符合《中国药典》2015版的规定。8 h内配伍液的外观、pH值及不溶性微粒数均无明显变化,两药相对百分含量变化均<10%,但是,盐酸罗沙替丁醋酸酯含量呈下降趋势,其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分别降低了4.76%、3.59%,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分别降低了1.74%、2.45%,卡络磺钠含量相对稳定。结论注射用盐酸罗沙替丁醋酸酯与注射用卡络磺钠在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8 h内稳定。

    2019年08期 v.22 850-8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5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3 ]
  • RP-HPLC同时测定治胃丸中2种有效成分含量

    汪杰;黄祖光;陈焕擂;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同时测定治胃丸中橙皮苷、芍药苷含量的方法,并分析其可行性。方法选用Synergi Hydro-RP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4μm),以乙腈和0.1%碳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30 nm,柱温35℃。结果橙皮苷和芍药苷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8.35~83.52μg/ml(r=0.999 1)、1.51~15.1μg/ml(r=0.999 8);该测定方法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均符合要求;橙皮苷、芍药苷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5%(RSD=2.4%,n=6)、98.3%(RSD=1.9%,n=6),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各批号治胃丸中橙皮苷含量5.38~5.82 mg/g,芍药苷含量1.49~1.70 mg/g。结论 RP-HPLC操作简便,专属性强,精密度高,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可同时测定治胃丸中橙皮苷、芍药苷的含量,可用于治胃丸的质量控制。

    2019年08期 v.22 855-8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8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6 ]

临床药学

  • 临床药师参与克罗恩病的药物治疗实践

    周易;田龙夫;周帆;谭露;李火平;彭爱珍;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克罗恩病的药物治疗实践方法。方法临床药师从治疗过程的药物选择、药学监护、营养治疗及用药教育等多方面入手,对患者用药进行分析,并为医师、护士和患者提供药学服务。结果临床药师依据患者特点,协助医师和护士制订了合理有效的用药方案,患者病情好转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在医药护组成的治疗团队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特点,能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水平。

    2019年08期 v.22 859-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8 ]

安全用药

  • 我院106例儿童患者用药错误的回顾与分析

    董迪;宋菲;张丽芳;甄健存;

    目的通过对我院上报的儿童用药错误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在临床儿童用药安全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期指导今后我院儿童合理用药工作的开展。方法回顾2013年1月至2018年4月我院在INRUD安全用药监测网上报的儿童用药错误,对这些案例所涉及到的发生地点、差错内容、相关药品等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寻找工作中需要注意的薄弱环节,并结合我院目前对于相关问题的防范措施,对我院今后儿童用药安全相关工作重点提出建议。结果我院共上报106例儿童用药错误,均为B级,以0~7岁年龄段患儿占多数。在这些用药错误中,由医师及主治医师引发的错误最多,内容多为用量错误。用药错误案例中相关药品以抗感染药物数量最多,其次为解热镇痛抗炎药。结论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儿童用药的审核监管,医务人员应加强儿童用药相关知识学习,医疗行业应投入更多力量保障儿童用药发展,家长应积极参与保障患儿用药安全的活动中。

    2019年08期 v.22 863-8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3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95 ]
  • 老年住院患者使用肾康注射液超说明书用药情况分析

    李焕;张四喜;张杰;张永凯;

    目的了解某院老年住院患者使用肾康注射液超说明书用药情况。方法抽取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年龄在60岁(含60岁)以上使用肾康注射液的住院患者信息,回顾性分析老年患者超说明书用药情况。结果老年住院患者使用肾康注射液存在超说明书用药情况,超说明书用药涉及超适应证用药、溶媒选择不适宜和超剂量3种情况,其中超说明书用药医嘱条数387条(占总医嘱条数的58.81%),超说明书用药人数351人(占总人数的58.01%)。结论临床上存在老年患者使用肾康注射液超说明书用药现象,医院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强与临床科室合作,保障老年患者用药安全。

    2019年08期 v.22 867-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84 ]
  • 达比加群酯不良反应的文献调查分析

    边原;于楠;郝梦琳;周杨林;

    目的分析达比加群酯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和特点。方法通过检索CNKI、万方、VIP、PubMed、Web of Science、Science Direct、Scifinder等数据库,对国内外所有达比加群酯不良反应的个案报道、临床试验和研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收集17例案例。达比加群酯所致不良反应主要为出血(47.1%)和皮疹(41.2%),且ADR多发生于2周内(78.6%)。结论使用达比加群酯时,在服药的2周内,应加强对患者的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查,同时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教育,尽可能降低其ADR发生率。

    2019年08期 v.22 871-8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3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03 ]

综述

  • 鱼油脂肪乳的应用进展

    康丹瑜;李咏华;王小妹;梁北梅;温恺嘉;杨阳;王国财;许文东;袁诚;

    鱼油脂肪乳含有丰富的ω-3脂肪酸,可减少促炎性介质释放和减少脏器损害,临床上主要用于重症患者的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鱼油脂肪乳的相关文献,就鱼油脂肪乳的鱼油来源、化学成分、临床应用以及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

    2019年08期 v.22 876-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9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01 ]
  • 格拉司琼治疗术后恶心呕吐的药代动力学、临床疗效及遗传药理学研究进展

    李玲子;宋春雨;林雪;

    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是一种手术后常见的不良反应。格拉司琼属于5-羟色胺3型受体拮抗剂,常用于术后恶心和呕吐的预防和治疗,可一定程度上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但不能将其完全消除,而且格拉司琼治疗PONV时会产生巨大的个体差异。本文探讨格拉司琼的药代动力学、药理学及遗传药理学,分析各种因素对PONV疗效的影响,以期为今后临床个体化用药提供思路。

    2019年08期 v.22 881-8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3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89 ]
  • 赛妥珠单抗用于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的研究进展

    王相峰;李月阳;郭良雨;宋燕青;

    赛妥珠单抗(Certolizumab pegol,CZP),商品名Cimzia,是一种聚乙二醇人源化Fab片段的抗TNF-α单克隆抗体。FDA于2018年首次批准CZP用于治疗克罗恩病,该药陆续于2009-2015年获得FDA和EMA的许可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性银屑病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和中轴型脊柱炎。FDA于2018年再次扩大CZP的应用范围,批准其用于适合全身治疗或光疗的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成年患者的治疗,使CZP成为首个适用于该病的无需融和的聚乙醇化抗TNF治疗方案的药物。本文对CZP的作用机制、药动学、药效学、临床评价和安全性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2019年08期 v.22 886-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2 ]

药房·药事管理

  • 临床药师在“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创建过程中的实践

    朱昆;于倩;李忻;刘涛;郭义明;

    疼痛是癌症患者较为常见的临床症状,如果控制不当,将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生活质量。为进一步加强肿瘤规范化诊疗管理,提高麻醉性镇痛药管理水平与合理应用,改善肿瘤患者生存质量,2011年3月30日,卫生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开展"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的创建活动。笔者通过参与"示范病房"的创建工作,探讨临床药师如何更好地为癌痛患者做好药学服务,提高肿瘤患者生存质量。

    2019年08期 v.22 890-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95 ]

短篇报道

  • 拉莫三嗪致迟发性的可疑药物超敏综合征病例分析

    黄笑芳;龚丽娴;邓敏佳;宋继丽;杨晨;

    1例16岁男性患者因诊断为症状性癫痫(2017年7月)口服丙戊酸钠缓释片0.5 g,2次/d;因出现发愣症状,于2018年7月18日加用拉莫三嗪片,经过2个月后加量至100 mg 2次/d。约第155天,患者双侧足踝、面部出现针尖大小红色斑点。停用拉莫三嗪,继续服用丙戊酸钠缓释片,1周后面部大面积出现丘疹、红斑及渗出,伴有肿胀,躯干及四肢近端出现大量红色斑疹,诊断为药源性皮疹入院,给予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和糖皮质激素等对症治疗后,皮疹消退好转出院。

    2019年08期 v.22 894-8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0 ]

  •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 欢迎订阅 欢迎投稿

    <正>《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创刊于1998年,是一本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药学专业性期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由辽宁省药学会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主办,月刊,在全球范围内公开发行。《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主要反映药物在临床的应用评价、用药安全和临床合理用药等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1)药物的基础研究;(2)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评价;(3)临床药师对临床用药安全性的指导;(4)药物发生的不良反应分析;(5)新药应用的临床进展研究;(6)药房的规范化管理对合理用药的作用。

    2019年08期 v.22 8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5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6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