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玉秋;段志文;裴秀丛;张玉敏;马明月;
目的分析不同浓度的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i(2-ethylhexyl)phthalate,DEHP]及其活性代谢产物邻苯二甲酸单乙基己基酯[mono(2-ethylhexyl)phthalate,MEHP)对小鼠胚胎干细胞细胞毒性、增殖的影响。方法用含有不同浓度DEHP(1 000、100、10、1、0.1、0.01μmol/L)、MEHP(1 000、100、10、1、0.1、0.01μmol/L)的培养液,对胚胎干细胞进行培养,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结果染毒96 h后,高剂量(1 000μmol/L)DEHP、MEHP均对胚胎干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P<0.05),且染毒剂量与细胞抑制率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51、0.62(P<0.05)。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DEHP及MEHP均对小鼠ESC具有细胞毒性,且有浓度依赖性。
2016年08期 v.19 925-9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0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25 ] - 张会瑞;焦军东;
目的探讨肝癌中长链非编码RNA TP73-AS1差异表达,及其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与作用机制。方法从TCGA数据库中下载并处理新一代测序(RNASEQ)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获取显著的肝癌相关lncRNA与mRNA的共表达网络。将差异表达lncRNA映射入上述网络中,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肝癌相关lncRNA及其功能。通过MTT、AO/EB、Western blot方法对其功能学进行研究。结果共识别25 439对显著的lncRNA-gene共表达关系。在22个差异的lncRNAs被映射中,TP73-AS1度最高,该lncRNA的62个互作基因映射到病毒致癌作用(Viral carcinogenesis pathway)通路中,并能影响下游MAPK信号通路与p53信号通路。lncRNA TP73-AS1-siRNA影响HepG-2细胞增殖,上调促凋亡蛋白Bax表达,增加Caspase-3活性,下调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使p53蛋白表达升高。结论 lncRNA TP73-AS1通过p53途径调节肝细胞癌细胞系HepG-2凋亡,为长链非编码RNA成为临床肝细胞癌患者的有效治疗药物提供了实验依据。
2016年08期 v.19 929-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1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33 ] - 郭冰玉;张宇;回蔷;全亮亮;陶凯;
目的初探青藤碱如何增强表柔比星对黑色素瘤细胞侵袭的抑制作用。方法应用Transwell方法检测不同处理因素对A375细胞侵袭的影响。处理因素分为4组,分别为:生理盐水组(对照),表柔比星处理组、青藤碱处理组和两种药物联合处理组。通过Western blot及Real-time PCR检测不同因素作用下侵袭相关蛋白的变化。结果 5μg/mL表柔比星、10μg/mL青藤碱以及两种药物联合处理组24 h后对A375细胞侵袭的抑制率分别为20.40%±4.63%、14.40%±2.67%和50.32%±3.02%。药物联用后对A375细胞侵袭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各单药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藤碱可以增强表柔比星对侵袭相关蛋白MMP-2和MMP-9的抑制作用。结论低浓度青藤碱(10μg/mL)可以显著增强低浓度表柔比星(0.1×PPC)对黑色素瘤细胞A375细胞侵袭的抑制作用,青藤碱可以作为化疗过程中的辅助用药,起到优化治疗效果的作用。
2016年08期 v.19 933-9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4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42 ] - 周焕娟;何莉;
目的研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对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诱导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凋亡及抑制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观察地塞米松、PD98059、SP600125、SB203580及地塞米松分别联合PD98059、SP600125、SB203580对Jurkat细胞增殖及凋亡的抑制作用。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为研究对象,应用WST-1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力;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结果地塞米松对Jurkat细胞24 h和48 h抑制细胞增殖50%的药物浓度(IC50)分别为829、335μM。100μM以上地塞米松以时间、剂量依赖方式抑制Jurkat细胞增殖;地塞米松分别联合PD98059、SP600125可增加对Jurkat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联合SB203580对地塞米松抑制Jurkat细胞增殖无影响。10μM地塞米松联合20μM PD98059可显著增加地塞米松诱导Jurkat细胞凋亡的作用,细胞凋亡率由8.5%升至28.4%。结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为糖皮质激素耐药细胞。阻断p38MAPK对地塞米松抑制Jurkat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阻断ERK、JNK信号通路均可增强地塞米松对Jurkat细胞的杀伤作用,达到逆转Jurkat细胞对地塞米松的耐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糖皮质激素耐药可能与ERK、JNK通路的活化有关。
2016年08期 v.19 937-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69 ] - 潘莉萍;袁伟;郭静明;
目的探讨熊果酸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U937细胞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熊果酸处理对数生长期的U937细胞48 h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Annexin V/PI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Wnt、β-catenin、p53、Bcl-2、Bax表达,以及细胞浆凋亡诱导因子(AIF)和细胞色素蛋白C(CytC)蛋白表达。结果熊果酸呈浓度依赖性诱导U937细胞增殖抑制和凋亡,上调Bax和细胞浆AIF、CytC表达,下调Wnt、β-catenin、p53及Bcl-2表达。结论熊果酸对U937白血病细胞有显著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其机制可能为抑制Wnt/β-catenin/p53信号途径促发白血病细胞死亡。
2016年08期 v.19 942-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53 ] - 蔡炜嵩;马赛男;王倩;陈欢欢;吴荣;
目的提高对横纹肌肉瘤的认识,明确风险分组原则。探讨应用COG(儿童肿瘤协作组)D9602-A方案治疗我国儿童低风险组胚胎型横纹肌肉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3例低风险胚胎型横纹肌肉瘤儿童患者资料,评估应用D9602-A方案长春新碱联合更生霉素治疗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3例患儿均一般状态良好,无瘤生存。结论应用COG D9602-A方案治疗我国儿童低风险胚胎型横纹肌肉瘤疗效确切,患者耐受良好。
2016年08期 v.19 945-9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47 ] - 许涛;李际桐;杨德君;隋玉东;李京佳;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膀胱灌注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术后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90例NMIBC患者,经尿道膀胱癌电切术(TUR-BT)后,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例。G1组给予1 000 mg吉西他滨膀胱灌注,G2组给予2 000 mg吉西他滨膀胱灌注,P组给予吡柔比星30 mg膀胱灌注。观察并比较三组的肿瘤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随访3~24个月,中位随访15个月。G1组、G2组、P组的2年肿瘤复发率分别为13.33%、16.67%、43.33%,G1组、G2组的肿瘤复发率低于P组(P<0.05),但G1组、G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3.33%、26.67%、33.33%(P>0.05)。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经过对症治疗后缓解,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吉西他滨膀胱灌注化疗在预防NMIBC术后复发方面疗效较好,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2016年08期 v.19 949-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61 ] - 王兰;
目的探讨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治疗ⅠB2期、ⅡA2期及ⅡB期宫颈癌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4月至2015年1月诊治的宫颈癌患者(ⅠB2期、ⅡA2期、ⅡB期)共121例,按照术前是否化疗分为2组。观察组患者在新辅助化疗(方案:紫杉醇+卡铂)后给予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化疗的效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复发率及死亡率。结果新辅助化疗前,观察组ⅠB2期、ⅡA2期及ⅡB期患者的肿瘤直径分别为(4.8±0.8)、(4.3±0.6)、(4.9±0.9)cm,治疗后分别为(1.3±0.4)、(1.7±0.5)、(2.2±0.5)cm,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在化疗后接受手术治疗。观察组、对照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分别有0例、6例患者出现术后感染,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转移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均无阴道切缘阳性病例及宫旁浸润病例。观察组、对照组分别有3、11例术后脉管受侵,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从治疗结束随访至2016年1月,观察组中位随访时间为35个月,对照组为45个月。观察组、对照组各失访4例。随访中,观察组的复发率为7.81%,病死率为3.13%;对照组的复发率为8.51%,病死率为4.26%。两组复发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治疗ⅠB2期、ⅡA2期及ⅡB期宫颈癌患者的效果良好,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减少脉管受侵,提高手术成功率,具有临床价值。
2016年08期 v.19 952-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55 ] - 陆红;朱世论;
目的探讨长期口服左甲状腺素片对绝经后亚临床甲减女性患者心室结构、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50例确诊且未经治疗的患亚临床甲减的绝经后女性(研究组),给予左甲状腺素片替代治疗。以血清TSH达到正常水平为观察起点,治疗后1年为观察终点,检测血清FT3、FT4、TSH,并使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脏结构和功能相关指标。同时选择45例与研究组患者年龄相匹配的绝经后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结果研究组患者接受左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前后,左心室质量指数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左心室舒张功能、收缩功能及左心功能受损,右心室室壁厚度、舒张功能及右心功能受损。上述指标在左甲状腺素有效替代治疗后1年均有改善。结论亚临床甲减对绝经后女性患者的左右心室的结构、收缩及舒张、心功能均有影响。左甲状腺素替代治疗能够改善心脏结构和功能。
2016年08期 v.19 955-9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54 ] - 闫云岗;张晓峰;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32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随机分为单降脂组(阿托伐他汀组,115例)和双降脂组(阿托伐他汀+依折麦布组,117例),于治疗第1天和第14天检测患者血脂情况,比较两种降脂方案对患者血脂的影响,并通过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发生各种终点事件及不良反应事件的情况。结果治疗14 d后,双降脂组患者TG、TC及LDL-C均低于单降脂组(P<0.05),但两组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7)。随访1年后,双降脂组终点事件的总发生率低于单降脂组(P=0.026),但终点事件中,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及因缺血性卒中/TIA、心血管意外和其他动脉闭塞而住院治疗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应用阿托伐他汀比较,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降脂效果更安全、有效,且在脑卒中二级预防及减少心血管意外事件方面可能提供保护作用。
2016年08期 v.19 959-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70 ] - 谭文斐;苗二丫;金凤;马虹;吕黄伟;
目的探讨术中应用不同镇静药物对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的男性患者66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术中输注生理盐水;咪达唑仑组:术中输注咪达唑仑镇静;右美托咪定组:术中输注右美托咪定镇静。术中应用BIS监测镇静深度,BIS<80认为患者处于镇静状态。采集麻醉后和术后24 h动脉血,应用酶联免疫试验试剂盒检测血浆IFN-γ、IL-4水平,以IFN-γ和IL-4水平计算Th1/Th2。结果术后24 h,对照组IL-4表达增加,咪达唑仑组IFN-γ表达增加(P<0.05),三组Th1/Th2比率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咪达唑仑组Th1/Th2比率升高(P<0.05)。结论椎管内麻醉下行TURP手术的男性患者术中给予咪达唑仑镇静,可提高术后24 h的外周血Th1/Th2比率。
2016年08期 v.19 962-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71 ] - 滕成玲;吕德珍;赵玉;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颈椎手术患者的脊髓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2年1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麻醉科拟在全麻辅助下行颈椎手术的67例患者,记录炎性指标、生命体征、脊髓功能等。随机分为观察组(右美托咪定组,35例)和对照组(生理盐水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生命体征、术前及术后的炎性指标、神经元损伤相关指标及脊髓神经功能。结果 T_0(麻醉诱导前)、T_1(输注右美托咪定或生理盐水前)、T_4(拔除喉罩后)时,两组患者的MAP、HR及CV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2(右美托咪定负荷量静注后15 min)、T_3(手术开始后10 min)时,观察组MAP高于对照组,HR、CVP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炎性指标、脊髓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3 d时,观察组TNF-α、IL-6、CRP、GFAP、NSE及MMP-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时,观察组患者JOA评分高于对照组(14.9±3.0 vs.14.0±2.1,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缓解颈椎术后脊髓继发损伤的程度,具有脊髓保护功能。
2016年08期 v.19 965-9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43 ] - 张茂鹏;刘伟;刘浩东;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加入微量右美托咪定用于择期剖宫产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1月于我院拟行择期剖宫产手术产妇104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52例。观察组患者接受腰-硬联合麻醉时硬膜外注入10 mL 0.25%布比卡因、1 mL 0.5μg/kg右美托咪定和50μg芬太尼的混合物,对照组以1 mL 0.9%NaCl代替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产妇补充芬太尼的剂量差异,记录产妇术后24 h的不良反应,如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及瘙痒等。结果观察组产妇术中、术后使用芬太尼的构成比低于对照组(7.7%vs.25.0%,11.5%vs.38.5%),平均用量少于对照组[(12.5±3.1)μg vs.(6.3±10.7)μ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有低血压、心动过缓及恶心、呕吐,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加入微量右美托咪定可明显提高剖宫产的术中操作条件及术后镇痛效果。
2016年08期 v.19 968-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25 ] - 马芳;孔雪;王俊;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单次注射和持续输注罗库溴铵的术后肌松残余效应。方法选择2015年1-7月在我院择期行结直肠肿瘤手术的患者40例,其中2型糖尿病20例(糖尿病组),非2型糖尿病20例(对照组)。麻醉诱导时,单次静注罗库溴铵0.6 mg/mL,记录罗库溴铵起效时间(T),术中维持罗库溴铵连续输注速率为3~8μg/(kg·min),并及时调整,使T1维持在10%左右,持续肌松监测至手术结束,记录恢复指数T25%-75%(TOF恢复25%~75%的时间)、从停止输入后至TOF为90%的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患者单次注入罗库溴铵的起效时间和恢复时间均延长,持续输入后TOF恢复90%(T90%)的时间也明显延长,恢复指数无明显改变。结论糖尿病患者持续输注罗库溴铵可能存在肌松残余效应。
2016年08期 v.19 972-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37 ] - 焦艳玲;赵俊锦;陈力;岳永猛;汪俊;
目的探讨七氟醚吸入麻醉对心脏手术患者血清犬尿喹啉酸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七氟醚吸入麻醉下行心脏手术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KYNA和TRP含量。结果手术前,两组患者KYNA/TRP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体、男性和女性患者的血清KYNA和T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前、麻醉意识消失后和苏醒后的KYNA/TRP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麻醉时期观察组总体、男性和女性的血清KYNA和T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可以作用于患者的中枢神经,麻醉后其消耗量增加,麻醉效果增强,导致心脏手术患者的血清犬尿喹啉酸水平降低。
2016年08期 v.19 975-9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54 ] - 杜强;陶连珊;朱成华;沈立;蔡健康;
目的观察百令胶囊对高风险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诱导痰中IL-17表达的影响。方法 40例高风险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信必可联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组患者在使用信必可和噻托溴铵吸入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百令胶囊口服。治疗24周前后检测两组患者肺功能、CAT评分、诱导痰中炎性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例以及诱导痰中白细胞介素(IL)-17的含量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和CAT评分均得到改善,诱导痰中炎性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显著降低,IL-17降低(P<0.05);治疗组的疗效和对诱导痰中IL-17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百令胶囊能够抑制高风险COPD稳定期患者诱导痰中IL-17的表达,同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2016年08期 v.19 978-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76 ] - 陈爱娥;蔡晓平;熊军芳;
目的探讨苏黄止咳胶囊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源性气道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就诊的85例感染后咳嗽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给予复方甲氧那明胶囊2粒/次,3次/d,观察组加服苏黄止咳胶囊3粒/次,3次/d,均连续治疗14 d。ELISA法检测诱导痰上清液中P物质(SP)、白介素8(IL-8)、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水平,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复发情况,分析治疗前后诱导痰中性粒细胞(NEU)、巨噬细胞(MAC)及嗜酸性粒细胞(EOS)百分比及SP、IL-8、sIgA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和复发率分别为97.7%、16.3%,与对照组(85.7%、35.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022、4.184,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日间、夜间咳嗽症状积分、SP、IL-8水平及痰中NEU、EOS百分比均显著降低(P<0.05),sIgA水平与痰中MAC百分比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日间、夜间咳嗽症状积分、SP、IL-8、sIgA水平及NEU、MAC、EOS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苏黄止咳胶囊联合复方甲氧那明胶囊治疗感染后咳嗽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缓解气道炎症,临床疗效显著。
2016年08期 v.19 981-9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3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162 ] - 李春飞;冯勇;
目的观察厄他培南在老年急性单纯性阑尾炎非手术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急诊诊断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并拒绝急诊手术的患者(≥65岁)。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研究组(35例)应用厄他培南抗炎治疗,对照组(35例)应用头孢+甲硝唑抗炎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老年急性单纯性阑尾炎非手术治疗有效率为62.9%,治愈率为44.3%。厄他培南组治疗有效率为68.6%(治愈率为28.6%),头孢+甲硝唑组有效率为57.1%(治愈率为25.7%),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厄他培南组及头孢+甲硝唑组48 h症状改善率分别为60.0%及48.6%,近5 d总有效率分别为68.6%、57.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单纯性阑尾炎非手术疗效一般,在确诊后建议首选手术治疗。针对老年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厄他培南与传统三代头孢+甲硝唑抗炎方案疗效相近,且具有用药方案简易、过敏率低、耐药率低的优点,更适合急诊用药。如急诊老年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拒绝或不适合手术,可尝试厄他培南抗炎治疗,在治疗期间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48 h未见好转建议急诊手术。
2016年08期 v.19 984-9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58 ] - 郑春燕;曹锦慧;罗树玲;白治英;
目的对比两种不同的抗菌治疗方案对于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患者抗菌治疗的有效性及其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12例PPROM患者的围生期结局,患者在妊娠期<34周分别给予2种抗菌方案治疗;通过羊水培养阳性和羊水中MMP-8浓度升高评估羊膜内感染/发炎。结果给予方案二治疗的患者中位抗菌至分娩的时间较方案一延长(29.9 d vs.8.8 d,P<0.01);方案二治疗组患者急性组织学绒毛羊膜炎和脐带炎的发生率(50.4%、14.2%)低于方案一治疗组(66.7%、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方案二组新生儿的心室内出血、脐带炎和大脑性麻痹的发生率低于方案一组(P<0.05)。结论头孢曲松、克拉霉素和甲硝唑联合疗法对于PPROM患者可以延长潜伏期,降低急性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和脐带炎发生率,改善新生儿的临床结局,表明联合用药(头孢曲松、克拉霉素和甲硝唑)有助于改善PPROM围生期结局。
2016年08期 v.19 98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52 ] - 周智曌;张峰;
目的评估抗菌药物对羊水胎粪污染后新生儿脓毒症发展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符合条件的新生儿25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抗菌药物组,125例,一线抗菌药物治疗3 d)和对照组(无抗菌药物组,125例)。评估两组脓毒症的发病率,监测所有新生儿的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全身并发症。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脓毒症的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17%vs.5.42%,P=0.63,OR=0.86,95%CI=0.32~1.73)。两组呼吸窘迫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胎粪吸入综合征的严重程度和发病率、氧疗或机械通气的需求和持续时间以及两组并发症(持续性肺动脉高压、颅内出血、腹泻、死亡、缺血缺氧性脑病等)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抗菌药物预防不会降低羊水胎粪污染的新生儿脓毒症的发病率。因此,在婴儿没有确诊感染的前提下,建议避免滥用抗菌药物。
2016年08期 v.19 993-9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44 ] - 刘涛;丁汉琳;李明强;
目的探讨纳美芬对新生儿重度窒息复苏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手术室剖宫产产出后1 min(T_0)诊断为重度窒息的新生儿46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3例。同样的急救复苏流程后,观察组给予纳美芬治疗,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两组分别于首次用药后5 min(T_1)、15 min(T_2)和30 min(T_3)行Apgar评分,记录需辅助正压通气的例数和用时,观察用药3 d内的病情变化。结果两组Apgar评分在T_1~T_3时均高于T_0(P<0.01),观察组在T_1~T_3时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需辅助正压通气用时较对照组缩短(P<0.05);治疗3 d内,观察组原始反射异常和肌张力降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惊厥和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美芬对新生儿重度窒息复苏的近期效果确切,呼吸恢复快,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减轻脑缺氧损伤而改善预后。
2016年08期 v.19 997-10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