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 胃痛消痞方对肝郁脾虚型FD大鼠胃泌素和生长抑素的影响

    包海兰;梁靓靓;陈苏宁;

    目的探讨胃痛消痞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大鼠血清及胃窦、十二指肠组织中胃泌素(GAS)和生长抑素(SS)的影响。方法 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胃痛消痞方组、西沙必利组。除正常对照组大鼠外,通过改良夹尾刺激法建立FD大鼠模型,胃痛消痞方(中药)组与西沙必利(西药)组灌服相应药物3周,模型组与对照组进行对照观察。ELISA、免疫组化测定大鼠血清与胃窦、十二指肠组织中GAS、SS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GAS血清含量及胃肠组织表达减低;经中西药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GAS含量均明显增高。中药组GAS含量显著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GAS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SS血清含量及胃肠组织表达显著增高;经中西药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SS明显下降,中药组SS含量显著低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SS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可以引起大鼠GAS、SS水平改变,胃痛消痞方可以提高FD大鼠血清及胃窦、十二指肠组织中GAS含量,降低SS含量。

    2012年11期 v.15 691-6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7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73 ]
  • 甘草甜素对接触性皮炎小鼠表皮内结合珠蛋白的影响

    郭哲;高兴华;夏立新;王雅坤;马丽娟;何春涤;陈洪铎;

    目的探讨甘草甜素对接触性皮炎小鼠表皮内结合珠蛋白的影响。方法 126只接触性皮炎小鼠分别给予生理盐水、不同剂量的甘草甜素及地塞米松。采用RT-PCR和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接触性皮炎小鼠表皮内结合珠蛋白的表达。结果甘草甜素5 mg/kg和10 mg/kg组,激发后24和48 h表皮内结合珠蛋白表达增强,甘草甜素80 mg/kg组和地塞米松1 mg/kg组,激发后24和48 h表皮内结合珠蛋白表达减弱或消失。结论低剂量甘草甜素能增强接触性皮炎小鼠表皮内结合珠蛋白的表达,而高剂量甘草甜素则减弱结合珠蛋白的表达。

    2012年11期 v.15 694-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0 ]
  • 抑制活化素受体样激酶5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胶原蛋白沉积的影响

    孟祥慧;张建波;初金玉;

    目的研究抑制活化素受体样激酶(ALK)5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蛋白(COL1A2)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影响。方法手术取增生性瘢痕组织进行成纤维细胞体外原代培养,采用不同浓度(1、5、10μM)的ALK5抑制剂CP-639180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干预3 h后,分别采用定量逆转录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Ⅰ型胶原蛋白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LK5抑制剂处理后,成纤维细胞中COL1A2的mRNA和蛋白含量均明显降低,且COL1A2的mRNA和蛋白水平与抑制剂的浓度呈反比(P<0.05,P<0.01)。同样,ALK5抑制剂在转录水平和蛋白翻译水平降低了瘢痕成纤维细胞中α-SMA的表达(P均<0.05)。结论应用小分子ALK5抑制剂CP-639180可以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分泌Ⅰ型胶原蛋白和α-SMA,进一步抑制胶原纤维的合成,为增生性瘢痕治疗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2012年11期 v.15 698-7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69 ]
  • 瑞芬太尼诱发痛觉过敏的定量感觉测定及右美托咪定的预防作用

    王小慧;王俊;

    目的定量测定术中持续静注瑞芬太尼诱发的痛觉过敏,观察右美托咪定术前应用对瑞芬太尼诱发痛觉过敏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瑞芬太尼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术前应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和对照组。Von Frey纤毛法测定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皮肤痛阈值的变化,记录术后24 h内镇痛药的使用情况。结果观察组拔管后30 min、1 h痛阈下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术后24 h内要求镇痛的例数少于对照组。结论采用Von Frey纤毛定量测定皮肤痛阈值可为术后痛觉过敏的发生提供客观依据;右美托咪定可降低瑞芬太尼麻醉后早期痛觉过敏的发生率,减少术后镇痛药的使用。

    2012年11期 v.15 701-7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135 ]
  • 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对呼吸功能不全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

    李妍;李跃文;陈卫民;

    目的拟对应用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前后呼吸力学参数的变化进行比较,旨在探讨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用于治疗呼吸系统有关疾病潜在的可能性。方法选择呼吸功能不全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通气ICU患者20例,全部患者均静注咪达唑仑5 mg,静注维库溴铵0.1 mg/kg维持肌松,呼吸机设定为定容模式,设定潮气量7 mL/kg,I∶E为1∶2,频率14次/min。采动脉血做血气分析,同时记录下列数值:呼气一秒率(V1.0)、肺胸顺应性(CT)、气道峰压(Ppeak)和气道平均压(Pmean)。然后静脉推注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1 mg,给药后每5 min记录1次上述呼吸力学指标至35 min,并于给药后35 min再次采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结果给药前V1.0为83.17%±3.99%,给药后逐渐上升,至20 min和25 min时分别达91.08%±4.48%和90.83%±4.47%(P<0.05)。CT给药前为(32.67±5.23)mL/cmH2O,给药后逐渐上升,至15 min和20 min时分别达(36.92±5.95)mL/cmH2O和(37.67±6.18)mL/cmH2O(P<0.05)。Ppeak给药前为(16.08±3.60)cmH2O,至给药后15 min下降至(13.82±2.79)cmH2O,此后一直维持在这一水平。Pmean给药前为(15.83±3.43)cmH2O,至给药后15 min下降至(13.04±2.69)cmH2O,此后一直维持在这一水平。结论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能够改善已有肺疾患病人的呼吸力学指标。

    2012年11期 v.15 704-7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58 ]
  • 右美托咪定辅助开胸手术全身麻醉的应用

    李桂芹;刘纪泽;孙莹杰;张毅男;

    目的观察开胸手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DEX)辅助全身麻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择期行开胸手术患者40例,随机双盲分为2组:对照组(C组)和DEX组(D组),每组20例。D组于麻醉诱导前泵入DEX负荷剂量1μg/kg,15 min泵注完,继以0.2μg/(kg.h)持续泵注至术毕;C组以同样方式输注生理盐水。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T2)、开胸时(T3)以及手术结束时(T4)的心率(HR)、血压(SBP、DBP)及T0、T2~T4时点患者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的浓度,统计全麻时丙泊酚和七氟烷的用量,同时观察苏醒期躁动、恶心呕吐、寒战及清醒后伤口疼痛发生情况。结果 C组在T2~T4时点的SBP、DBP、HR上升幅度较D组更显著(P<0.05)。在T3和T4时,D组患者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增加的程度相对C组较低(P<0.05)。术后D组患者寒战、躁动及切口痛发生率低于C组,且D组丙泊酚和七氟烷的用量明显少于C组(P<0.05)。结论应用右美托咪定辅助开胸手术麻醉能降低患者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减弱气管插管和手术刺激引起的应激反应,使血压平稳,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2012年11期 v.15 706-7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147 ]
  • 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曲马多超前镇痛预防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观察

    田悦;郭善斌;

    目的探讨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曲马多超前镇痛预防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作用。方法选择40例择期在全麻下行骨折闭合复位的患儿,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在全麻诱导前静注曲马多0.8 mg/kg,联合用药组在全麻诱导前静注酮咯酸氨丁三醇0.5 mg/kg和曲马多0.8 mg/kg。术中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末气体浓度,记录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拔管时间及术后躁动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拔管时间、术后低氧血症、恶心呕吐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术后躁动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曲马多预防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优于单用曲马多,值得临床借鉴。

    2012年11期 v.15 709-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90 ]
  • 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阻滞用于第一产程潜伏期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

    许秋平;周民;陈珩;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用于第一产程潜伏期分娩的安全性。方法选择足月初产妇60例,ASAⅠ~Ⅱ级,孕龄38~40周,产前检查在正常范围,既往无心肺疾病病史。随机分为镇痛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镇痛组于潜伏期,宫口<3 cm时行分娩镇痛(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于活跃期,宫口≥3 cm时,行分娩镇痛。观察在开始镇痛前即刻、镇痛后5、10、30 min产妇的生命体征及胎心率。分别记录开始镇痛前即刻、镇痛后5、10、30 min、宫口开全等时点的疼痛程度、产程时间、分娩方式、缩宫素用量、新生儿Apgar评分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在产程期间两组产妇的生命体征及胎心率基本平稳,指标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后各时点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第一、二产程时间、分娩方式、缩宫素用量及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min、5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1%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阻滞用于第一产程潜伏期分娩镇痛,与活跃期镇痛组相比,获得相当的镇痛效果,分娩过程相似,产妇循环稳定,无明显并发症,新生儿评分无明显差异。

    2012年11期 v.15 711-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58 ]
  • 慢性神经痛大鼠鞘内联合应用吗啡和氯胺酮在脊髓上水平的抗伤害性作用及对吗啡耐受的影响

    吕金;陈华;崔健君;

    目的研究鞘内联合应用吗啡和氯胺酮对慢性神经痛大鼠的抗伤害作用机制及对吗啡耐受的影响。方法 40只Wistar大鼠,体质量220~260 g,制备坐骨神经结扎模型并进行鞘内置管,随机分为5组(n=8):B组为空白对照组;C组鞘内注射0.9%盐水10μL;K组鞘内注射氯胺酮50μg;M组鞘内注射吗啡20μg;KM组鞘内注射吗啡10μg和氯胺酮25μg。坐骨神经结扎术后第4天开始鞘内给药,每日1次,连续7 d。用药7d后处死大鼠,取大脑皮质、海马、脑干组织,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浓度和NOS活性。结果与B组比较,C和K组脑干NO浓度升高,M组皮质、海马、脑干中NO浓度均升高;与C组比较,M组皮质、海马NO浓度升高,KM组海马、脑干中NO浓度降低;与M组比较,KM组皮质、海马、脑干NO浓度均降低(P<0.05或0.01)。与B组比较,C、K和M组皮质、海马、脑干中NOS活性均升高;与C和M组比较,KM组皮质、海马、脑干中NOS活性均降低(P<0.05或0.01)。结论神经病理性痛大鼠鞘内联合应用吗啡和氯胺酮可在脊髓上水平产生抗伤害性作用,并可抑制吗啡耐受的形成,这可能与大脑皮质、海马、脑干的NO水平和NOS活性有关。

    2012年11期 v.15 714-7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45 ]
  • 盐酸哌替啶与利多卡因联合在减痛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钱虹;吴江燕;吕文艺;

    目的观察盐酸哌替啶与2%盐酸利多卡因联合应用在无痛人工流产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采用盐酸哌替啶肌肉注射与2%盐酸利多卡因进行宫颈注射的方法。结果盐酸哌替啶与2%盐酸利多卡因联合应用在无痛人工流产手术中的镇痛效果较好,宫颈松弛明显(P<0.01)。结论盐酸哌替啶与2%盐酸利多卡因联合用于人工流产手术中镇痛效果较好。

    2012年11期 v.15 716-7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19 ]
  • 地佐辛复合左布比卡因颈丛麻醉用于甲状腺手术的临床观察

    徐秋;范晓燕;高榴益;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左布比卡因颈丛神经阻滞用于甲状腺手术的效果。方法 2010年4月-2012年5月择期行甲状腺肿瘤切除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地佐辛复合左布比卡因麻醉组(Ⅰ组)和单用左布比卡因组(Ⅱ组),每组30例。观察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镇痛质量、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及治疗用药情况和术后镇痛情况。结果Ⅱ组HR、MAP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Ⅱ组与Ⅰ组比较,麻醉镇静、镇痛、手术满意度等均低于Ⅰ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地佐辛复合左布比卡因颈丛神经阻滞在甲状腺手术中镇痛和镇静效果更明显,安全可控性好,对颈丛麻醉下甲状腺手术时的心血管反应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2012年11期 v.15 718-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79 ]
  • 不同治疗方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及性激素、排卵影响的比较研究

    黄艳萍;梁春燕;刘志玲;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及性激素、排卵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4月-2011年3月在妇产科门诊就诊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予以达英-35,于月经第1天或黄体酮撤药性出血的第1天起口服,1片/d,连续服用21 d,停药7 d后重复,共治疗3个月。对照组加用二甲双胍250 mg/次,3次/d,餐后口服,1周后剂量增至500 mg/次,3次/d,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组在达英-35治疗基础上加用罗格列酮400 mg,1次/d,早餐后口服,连续治疗3个月。结果治疗后两组FINS、HOMA-IR、LH、FSH、E2、T、A水平均降低,且排卵率提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观察组在改善FINS、HOMA-IR、LH、FSH、E2、T、A水平,提高排卵率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达英-35治疗基础上,加用罗格列酮比二甲双胍能更快更好地改善PCOS的胰岛素抵抗,改善性激素水平,提高促排卵成功率。

    2012年11期 v.15 720-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137 ]
  • 榄香烯与表柔比星预防低级别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

    崔军;宋永胜;郭启振;

    目的观察榄香烯及表柔比星膀胱内灌注预防低级别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患者116例,均为单发低级别浅表性膀胱癌(Ta,T1),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榄香烯(治疗组,52例)、表柔比星(对照组,64例)行膀胱内灌注,观察两组肿瘤复发情况、不良反应,随访时间为2年。结果榄香烯组复发率为15.4%,表柔比星组复发率为1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榄香烯组不良反应复发率低于表柔比星组(9.6%vs.42.2%,P<0.05)。结论榄香烯膀胱灌注预防低级别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良好,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方法。

    2012年11期 v.15 722-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65 ]
  • 盐酸坦洛新联合前列安栓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于峰;

    目的观察盐酸坦洛新联合前列安栓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9年7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Ⅲ型前列腺炎患者156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每组52例,对照组1给予盐酸坦洛新治疗,对照组2给予前列安栓治疗,观察组给予盐酸坦洛新联合前列安栓治疗,分别评价每组患者的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观察组88.46%,对照组1 73.08%,对照组2 71.1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P<0.05),而对照组1和对照组2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NIH-CPSI评分均有所下降。治疗后,治疗组NIH-CPSI总分、疼痛不适、排尿情况及生活质量的评分有显著改变(P<0.05)。而对照组1和对照组2 NIH-CPSI总分、疼痛不适、排尿情况及生活质量的评分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坦洛新和前列安栓联合应用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疗效显著,能迅速有效地减轻患者排尿及疼痛等症状,而且不良反应少,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2012年11期 v.15 724-7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80 ]
  • 甘露醇并活血利水中药治疗创伤性足踝部肿胀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梁铁军;黄建锋;尹爱民;徐博;李世君;张在友;

    目的探讨甘露醇并活血利水中药治疗创伤性足踝部肿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3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120例创伤性足踝部肿胀患者的临床资料。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甘露醇并活血利水中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甘露醇单独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足踝部肿胀情况均有所改善,其中观察组肿胀改善的总有效率为76.6%,明显高于对照组(56.6%,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甘露醇联合活血利水中药治疗创伤性足踝肿胀安全性高,且疗效确切,较单用甘露醇治疗效果更明显。

    2012年11期 v.15 726-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56 ]
  • GnRH-a联合反加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王成刚;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联合反加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8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单纯采用GnRH-a类似物醋酸曲普瑞林治疗;实验组采用醋酸曲普瑞林联合戊酸雌二醇与安宫黄体酮反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糖链抗原125(CA125)、性激素指标水平、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绝经症状严重程度Kupperman评分及各项绝经症状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用药后的CA125和性激素水平均明显降低,实验组用药后的雌激素(E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用药后的VAS评分和Kupperman评分明显降低,实验组用药后的潮热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潮热盗汗、骨痛等绝经症状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应用GnRH-a联合反加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既可以缓解低激素症状,又可以改善潮热盗汗、骨痛等绝经症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2012年11期 v.15 728-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150 ]
  • 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异位妊娠临床分析

    王玉凤;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7年1月-2012年3月我院诊治的158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79例。实验组采用甲氨蝶呤+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米非司酮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平均住院时间、包块吸收情况、血β-HCG值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包块大小和血β-HCG值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显著,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

    2012年11期 v.15 731-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154 ]
  • 左卡尼汀治疗心血管疾病疗效的系统评价

    张宁;吕慧怡;范青;张策;刘雨薇;

    目的评价左卡尼汀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应用Revman 4.2软件对左卡尼汀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系统评价。检索外文数据库Pubmed、Ovid、Elsevier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筛选相关文献。结果共纳入8个RCT试验,共953例患者,左卡尼汀组(试验组)526例,对照组427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EF)、左心室收缩及舒张末期心室容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个试验均无不良反应记录。结论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尚可,但所应用的评价指标对结果的评价有限,需进行更全面的系统评价分析。

    2012年11期 v.15 733-7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9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84 ]
  • 稳心颗粒辅助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效果评估

    张承军;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在阵发性心房颤动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76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单纯给予胺碘酮治疗;实验组则给予胺碘酮+稳心颗粒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LVEDD和LAD变化情况、生化指标水平。结果实验组的房颤复发病例和发作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首次复发时间明显迟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78.9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5.26%,实验组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LVEDD、LAD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Pmax、Pd、VA、LAVmax、LAEF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应用胺碘酮+稳心颗粒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显著。

    2012年11期 v.15 737-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46 ]
  • 伊布利特在控制转复阵发性房颤中的作用研究

    吕蒙;

    目的比较伊布利特与胺碘酮和普罗帕酮在转复阵发房颤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阵发性房颤患者90例,随机分成依布利特组(A组)、胺碘酮组(B组)、普罗帕酮组(C组),每组30例。于入院10min内,三组分别经静脉注射依布利特1 mg、胺碘酮150 mg、普罗帕酮70 mg。观察10 min后若仍未转复为窦性心律,重复首次剂量。观察开始给药后1、2、4、24 h内房颤的转复率、转复时间、心室率、QT和QRS间期变化及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在各时间点房颤的转复率(83.33%)均显著高于其他组。A组转复时间(24.3±10.7)min明显短于其他组。A组不反应发生率(3.33%)明显低于C组,但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用药后心率均显著降低,A组给药后QT间期较B组和C组显著延长,B组QT间期在用药各时段无明显变化。C组给药后的QRS间期较A组和B组明显延长,A组和B组的QRS间期用药后无明显变化。结论伊布利特对房颤转复的效果优于胺碘酮和普罗帕酮,伊布利特对心室率和QT间期的影响大于胺碘酮和普罗帕酮,但对QRS间期无明显影响。伊布利特是一种转复房颤快速、有效的药物。

    2012年11期 v.15 739-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62 ]

药学研究

  • 小柴胡汤滴丸质量标准研究

    刘琳娜;戚志华;郭志伟;张琰;张海凤;张文娟;

    目的建立小柴胡汤滴丸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小柴胡汤滴丸中的柴胡、黄芩进行薄层色谱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对制剂中黄芩的黄芩苷进行含量测定,采用Hypem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溶液(45∶55),检测波长为280 nm,柱温30℃。结果薄层鉴别的色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黄芩苷在0.1~1.2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20%,RSD为2.29%(n=6)。结论本方法可用于小柴胡汤滴丸的质量控制,具有简便、准确及专属性强的特点。

    2012年11期 v.15 742-7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2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37 ]
  •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桑黄总黄酮工艺

    孙锦秀;

    目的研究大孔树脂纯化桑黄总黄酮的工艺。方法考察3种大孔树脂对桑黄总黄酮的静态饱和吸附量和解吸率,选择合适的树脂类型,并优化其纯化工艺。结果 AB-8大孔树脂对桑黄总黄酮的吸附容量大,洗脱率高,其最佳纯化工艺:50 g树脂湿法装柱(φ2.4 cm,300 mm,径高比1∶10),5 mg/mL粗提物溶液100mL上柱,1柱体积(BV)水洗,继以5 BV的70%乙醇洗脱,流速2 BV/h,洗脱液浓缩干燥,得精制桑黄总黄酮,含量707.2 mg/g,得率为65.31%。结论 AB-8大孔树脂可以较好地纯化富集桑黄总黄酮。

    2012年11期 v.15 744-7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3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51 ]
  • 注射用头孢替唑钠与注射用卡络磺钠配伍稳定性考察

    郑芳;李鹏;朱雪松;钟基大;

    目的考察室温[(20±1)℃]下,注射用头孢替唑钠与注射用卡络磺钠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的稳定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液中头孢替唑与卡络磺钠0~6 h内的含量变化,并观察配伍液的外观及pH值。结果注射用头孢替唑钠与注射用卡络磺钠6 h内配伍液外观、pH值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在室温下,注射用头孢替唑钠与注射用卡络磺钠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6 h内可使用。

    2012年11期 v.15 747-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67 ]

安全用药

  • 灯盏细辛注射液少见的不良反应及防治对策

    赵源浩;张莹莹;孙淑娟;

    通过查阅近几年国内公开发表的中文医药期刊,对有关灯盏细辛注射液不良反应的报道加以汇总整理。结果表明,随着该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出现了少见、严重的不良反应。建议医护人员给予足够重视并采取恰当的防治措施,尽量避免或减少灯盏细辛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2012年11期 v.15 750-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34 ]
  • 2011年我院典型输液反应原因分析

    高声传;侯晓娜;肖江宁;

    目的分析我院输液反应发生的原因,提出减少临床输液反应的措施。方法对输液反应进行分类,研究各类输液反应的特点,并对典型输液反应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法。结果药物不良反应多发生于中药制剂和生化制剂。输液环境、加药造成污染、输液速度过快、过敏反应为次要因素,患者高龄和体质弱也是原因之一。结论应充分认知、分析临床输液反应发生的原因,多环节控制,预防输液反应的发生。

    2012年11期 v.15 752-7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3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43 ]
  • 药源性腹泻132例临床分析

    刘婧娜;李红玉;苏海震;

    目的通过对药源性腹泻的分析,总结临床经验,提高对药源性腹泻的警惕及防治水平。方法收集本院2008-2010年132例药源性腹泻患者资料,从年龄、性别、合并疾病、药物种类、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回顾性总结与分析。结果药源性腹泻患者平均年龄60岁;男62例,女70例;127例患者存在基础性疾病;抗生素引起86例(65%),抗肿瘤药引起26例(20%),其他药物引起20例(15%);经使用药物对症治疗后126例好转。结论患者出现腹痛、腹泻时,应警惕及时对症治疗,对于抗生素引起的伪膜性肠炎(PMC),甲硝唑和万古霉素是最有效的治疗药物,活菌制剂对症治疗效果明显。

    2012年11期 v.15 754-7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66 ]
  • 控制盐酸莫西沙星输液速度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金梅;

    目的观察控制输液速度是否可以降低滴注盐酸莫西沙星注射液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收集我科2010年12月-2011年12月应用盐酸莫西沙星注射液静脉输液患者21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5例,并对两组患者发生输液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静脉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莫西沙星药品说明书推荐的输液速度为90 min,临床试验证明,将输液速度延长至120~150 min可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

    2012年11期 v.15 756-7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32 ]
  • 盐酸溴己新葡萄糖注射液与更昔洛韦存在配伍禁忌

    刘伟;李莉;

    目的观察盐酸溴己新与更昔洛韦是否存在配伍禁忌。方法将盐酸溴己新与更昔洛韦混合观察是否有沉淀及浑浊。结果与结论盐酸溴己新与更昔洛韦存在配伍禁忌。

    2012年11期 v.15 7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73 ]

药物与临床

  • 保妇康栓联合自凝刀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分析

    张艳环;

    目的观察保妇康栓联合自凝刀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我院收治的宫颈糜烂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自凝刀射频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保妇康栓联合自凝刀射频治疗,8 d为1个疗程,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中轻度宫颈糜烂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重度宫颈糜烂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对于单纯型及颗粒型糜烂,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乳突型宫颈糜烂,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保妇康栓联合自凝刀射频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射频治疗,且疗程短,不良反应少,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12年11期 v.15 758-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48 ]
  • 密固达治疗骨质疏松症临床分析

    桂程丽;陈芸;程彩涛;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密固达(唑来膦酸注射液100 mL∶5 mg)静脉输注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分析静脉输注密固达治疗22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疗效。结果 22例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均有改善。22例患者疼痛单项改善率86.6%~95%,总有效率90.63%。2例出现发热和肌痛,5例出现恶心、食欲下降,不良反应均在注射后3 d内缓解。结论密固达治疗骨质疏松症疗效好,同时进行良好的护理指导,提高了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家属的满意度。

    2012年11期 v.15 760-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3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46 ]
  • 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疗效观察

    王晓明;王煜;刘海军;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SIR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监测两组患者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体温(T)、血白细胞计数(WBC)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变化。结果治疗组T、RR、HR、WBC以及CRP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有效改善SIRS症状,调控炎症反应过程,在SIRS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2012年11期 v.15 761-7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90 ]
  • 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治疗青少年近视的临床研究

    渠继芳;李璐;

    目的探讨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治疗青少年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2月-2012年2月治疗的68例青少年近视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治疗,记录用药前及用药后4个月患者视力、眼轴长度、眼压及屈光度的改变。结果治疗后患者治愈4例(5.9%),提高26例(38.2%),不变13例(19.1%),下降25例(36.8%);治疗后屈光度无显著改变,(-2.13±1.01)D vs.(-2.17±1.03)D,P>0.05),治疗后眼轴长度为(23.62±1.80)mm,与治疗前(23.49±1.52)mm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眼压为(13.48±2.19)mmHg,治疗后为(13.39±2.10)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旋山莨菪碱可有效延缓并控制青少年近视,且安全性好。

    2012年11期 v.15 763-7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77 ]
  • 西帕依固龈液治疗固定正畸患者早期牙龈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周丽琴;

    目的观察西帕依固龈液治疗固定正畸患者早期牙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固定正畸患者55例,实验组(28例)采用西帕依固龈液含漱,对照组(27例)用0.9%生理盐水含漱,均为5次/d,观察记录患者正畸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牙龈炎的发生情况。结果固定正畸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两组菌斑指数(PLI)及龈沟出血指数(SBI)均较治疗前上升,对照组较实验组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两组PLI及SBI均继续上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西帕依固龈液能有效控制固定正畸患者早期牙龈炎的发生,疗效安全、确切。

    2012年11期 v.15 765-7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33 ]
  • 替硝唑口腔贴片治疗牙周炎临床疗效分析

    张家胜;

    目的探讨替硝唑口腔贴片治疗牙周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00例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观察组采用替硝唑口腔贴片,对照组采用替硝唑口服片,1片/次,3次/d,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牙周炎情况均得到明显的改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D、TM、SBI、PLI、CFU等指标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治疗后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硝唑口腔贴片治疗牙周炎疗效显著,使用方便。

    2012年11期 v.15 767-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76 ]
  • 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洛铂与盖诺联合静脉化疗18例效果评价

    高丽敏;王晓丹;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应用洛铂与盖诺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1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采用盖诺与洛铂联合静脉化疗,3周为1个疗程,共4~6个疗程。观察化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18例患者中总有效率RR 55.6%,其中CR 2例(11.1%),PR 8例(44.4%),SD 7例(38.9%),PD 1例(5.6%)。中位生存期20.6个月(10~50个月)。本方案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多为I~Ⅱ度,Ⅲ度不良反应较少。结论洛铂与盖诺联合化疗对术后肺癌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轻微。

    2012年11期 v.15 769-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83 ]
  • 卡培他滨联合螺旋断层放疗治疗术后复发及局部晚期直肠癌的护理

    吕东阳;

    目的总结卡培他滨同期化疗联合螺旋断层放疗治疗复发和局部晚期直肠癌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31例复发和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卡培他滨化疗同期联合螺旋断层放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1例患者中CR 5例,PR 20例,总有效率为80.65%。主要不良反应为手足综合征、骨髓抑制、恶心呕吐、放射性直肠炎及膀胱炎等,均无Ⅲ度~Ⅳ度毒副反应。本组患者治疗过程均顺利,没有因不良反应延长治疗时间,无不良反应相关死亡。结论卡培他滨同期螺旋断层放疗治疗复发和局部晚期直肠癌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有效减轻放化疗的不良反应,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和康复。

    2012年11期 v.15 770-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83 ]

药房·药事管理

  • 医院药库管理的实践与探讨

    李莹;徐建东;江海平;

    为了使药库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本文依据国家有关药库管理工作的最新法规及标准,根据现代管理理论及现代物流和信息技术的特点,结合本院药库管理的工作实践,从加强药品的购进、出入库、储存、养护及质量监测与跟踪管理,及时更新药品信息与制度,完善药库信息系统,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信息沟通等方面对药库管理工作进行总结与探讨,从而确保药品质量,保障药品供应并提高药品周转率,提高药库工作效率,使药库管理工作更加完善。

    2012年11期 v.15 773-7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3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56 ]
  • 信息化方法实现麻醉、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专册登记

    万春燕;

    目的通过网络系统平台,对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进行专册登记,以便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便于利用系统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分析工作。方法借助我院处方点评与用药动态监测系统平台,新开发出毒麻药品管理版块,进行每日处方专册登记工作。结果取代了手工抄写处方进行专册登记的模式,避免了手工登记的差错,工作效率得到显著的提高。结论通过网络系统平台,方便了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日常检查和相关统计分析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了工作效率。

    2012年11期 v.15 776-7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31 ]

短篇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