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潜;韩旭;李晓倩;杨雪英;
目的探讨microRNA (miR)-145-5p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检测人肺腺癌组织和A549细胞中miR-145-5p的基因表达。生物信息数据库预测、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45-5p和ABCE1的靶控关系;转染miR-145-5p的模拟物、抑制物和对照物入A549细胞,PCR法测定转染后miR-145-5p和ABCE1 mRNA的表达。MTT和划痕愈合实验检测转染前后A549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结果在肺腺癌组织和A549细胞系中miR-145-5p表达明显下降(P<0.05)。生物信息数据库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ABCE1是miR-145-5p的靶基因。与未转染和转染miR-145-5p对照物的A549细胞相比,转染模拟物48 h后可显著增加miR-145-5p的表达,抑制ABCE1 mRNA表达,同时,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受到抑制(P<0.05);而转染抑制后可显著降低miR-145-5p的表达,增加ABCE1 mRNA表达,同时,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明显增强(P<0.05)。结论在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降低的miR-145-5p,能够通过负性调节ABCE1的表达,抑制人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和迁移,为肺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2019年06期 v.22 569-5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6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84 ] - 余达;邵莉莉;张凌燕;刘中良;田义洲;
目的探讨养肺解郁(YFJY)方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伴抑郁小鼠的干预效应。方法通过慢性不可预见温和应激(CUMS)后皮下接种LL/2细胞建立NSCLC伴抑郁小鼠模型。4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组(Model组),YFJY-10 g/kg组,YFJY-5 g/kg组。蔗糖偏好测试、旷场测试和强迫游泳实验用于探索养肺解郁方的抗抑郁作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TNF-α和IL-6及海马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ic factor,BDNF)的浓度;Western blot方法检测BDNF、肿瘤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及环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yclic AMP-response element-binding protein,CREB)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养肺解郁方显著缓解NSCLC小鼠的抑郁样行为,降低了小鼠血清TNF-α和IL-6浓度(P<0.05),上调海马组织中BDNF水平(P<0.05),抑制NF-κB和CREB蛋白的磷酸化(P<0.05),同时降低了肿瘤的体积和重量(P<0.05)。结论养肺解郁方通过抑制NF-κB炎症信号的激活和增强相关的CREB/BDNF表达来改善NSCLC伴抑郁小鼠的抑郁行为。
2019年06期 v.22 574-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4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84 ] - 王祺;于雪峰;齐越;刘小虎;
目的通过观察血府逐瘀汤对肺纤维化大鼠肺系数、肺组织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程度以及Smad-3、MMP-7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血府逐瘀汤干预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6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泼尼松对照组(6.25 mg/kg)、血府逐瘀汤高剂量组(14.04 g生药/kg,20 ml/kg)、血府逐瘀汤中剂量组(7.02 g生药/kg,10 ml/kg)和血府逐瘀汤低剂量组(3.51 g生药/kg,5 ml/kg),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他5组均通过气管插管灌注博莱霉素建立肺纤维化动物模型,空白组、模型组气管内滴注等量生理盐水。从造模第2天起,各给药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各组在给药第14天处死大鼠,计算大鼠肺系数;取大鼠右肺制备病理切片,采用HE、Masson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大鼠肺组织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程度、Smad-3和MMP-7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给药第14天肺系数明显增加(P<0.01);各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P<0.01)。与空白组比较,各组大鼠肺泡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各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程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P<0.01);血府逐瘀汤各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给药第14天的Smad-3和MMP-7蛋白表达均显著上升(P<0.01);各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血府逐瘀汤各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可能通过抑制Smad-3、MMP-7的蛋白表达来降低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纤维化程度,对治疗肺纤维化有一定的作用。
2019年06期 v.22 580-5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02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65 ] - 孙鼐;宋琼;张伟;夏贵山;吕东东;储勤军;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异氟醚麻醉对新生大鼠远期认知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7 d龄的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5组(n=8):吸入空气正常对照组(A组),1.2%、1.8%异氟醚单次吸入组(B组、C组),1.2%、1.8%异氟醚多次吸入组(D组、E组)。吸入异氟醚3周后行认知功能测试。认知功能测试完成后处死大鼠,取海马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荧光染色,检测海马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NMDAR2)、谷氨酸转运体(GLAST)表达水平。结果与A组比较,B组、C组、D组、E组定位航行实验逃逸潜伏期均显著延长,空间探索实验探索时间均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C组、D组、E组海马NMDAR2、GLAST表达均显著升高,且C组高于B组,E组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入异氟醚麻醉可能通过诱导海马NMDAR2、GLAST表达上调,导致新生大鼠远期认知功能降低,且吸入高浓度异氟醚对海马NMDAR2、GLAST表达上调的作用更显著。
2019年06期 v.22 585-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3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28 ] - 黄培成;杨强;程小耕;高秀容;文燕;张玉琴;
目的采用体内体外的方法初步探讨金银花-连翘(以下简称"银翘")药对提取物对肠道病毒71型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银翘"药对提取物对Hela细胞的毒性以及抗EV71作用;采用腹腔注射20μl EV71建立感染模型,观察小鼠的一般体征,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心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银翘"药对提取物对Hela细胞的半数有毒浓度(TC_(50))为123.3 mg/ml,最大无毒浓度(TC_0)为15.6 mg/ml(按生药计)。无论同时加入药物和病毒,还是药物在病毒感染后加入均能够有效抑制病毒,并呈现出一定程度上的剂量依赖关系。体内抗病毒研究显示,中、高剂量组的"银翘"药对提取物均能显著改善小鼠的不良症状和心脏组织的病理变化,效果接近利巴韦林。结论 "银翘"药对提取物能有效地抑制EV71,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2019年06期 v.22 589-5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7K] [下载次数:4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34 ] - 周禄荣;李康;武晓彬;周文波;李秋华;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化疗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减毒增效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辽宁省肿瘤医院及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40例,应用紫杉醇+卡铂方案化疗治疗;治疗组40例,应用中药联合化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情况,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及NK细胞,肿瘤标志物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ERA21-1)、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癌胚抗原(CEA)及毒副作用。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症状评分降低(P<0.01),而对照组症状评分升高(P<0.01),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白细胞及血小板值降低,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CD3~+、CD4~+、CD4~+/CD8~+、NK细胞百分比均升高(P<0.05),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CEA、SCCA、CYERA21-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化疗具有减毒增效的作用,对于改善临床症状、减轻毒副作用有一定的效果。
2019年06期 v.22 593-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4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169 ] - 付伟;辛丽云;陈乾华;
目的研究乙酰半胱氨酸溶液雾化吸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细胞因子、免疫指标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呼吸科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05例COPD患者,对照组52例,给予氧疗、平喘、抗感染、BIPAP辅助通气等常规治疗;观察组5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雾化吸入3 ml乙酰半胱氨酸溶液,2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肺功能与CAT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20,P<0.05)。治疗后14 d,观察组血清TNF-α、IL-6、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清CD3~+、CD4~+、CD4~+/CD8~+低于对照组,CD8~+高于对照组;观察组FVC、FEV1、FEV1/FVC高于对照组,CAT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酰半胱氨酸溶液雾化吸入能够有效减轻COPD患者炎性反应状态,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可能通过协同作用提升患者呼吸功能及治疗效果。
2019年06期 v.22 597-6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9 ] |[阅读次数:137 ] - 戴大银;邓学军;余冬梅;
目的研究米力农与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慢性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炎症因子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62例,观察组5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限盐、利尿、扩血管、去除诱因等基础抗心力衰竭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米力农治疗,观察组给予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超声心功能、心肌重构指标水平及血清IL-6、TNF-α、RAAS指标含量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3.10%)明显高于对照组(77.32%)(χ~2=5.78,P=0.02);治疗后,观察组的CO、SV、CI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LVPWT、IVST、LVMI、LADd、BNP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RA、AngⅡ、AL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优于米力农,能有效增强心功能,逆转心肌重构,抑制炎症反应和RAAS系统的活性,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2019年06期 v.22 601-6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8 ] |[阅读次数:182 ] - 樊硕;孙静波;李静;李怡文;
目的研究利福昔明联合乳果糖对肝性脑病转归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肝性脑病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乳果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利福昔明治疗,两组均治疗7 d。治疗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和血氨水平变化;观察两种方案对患者肝性脑病转归的影响。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ALT、AST、GGT水平及血氨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神志转清醒时间与数字连接试验(NCT)明显低于对照组,数字符合试验(DS)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利福昔明联合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氨水平,从而提高临床疗效,同时可有效改善NCT、DS检测结果,对肝性脑病的转归具有良好的作用。
2019年06期 v.22 606-6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204 ] - 王明蕾;安慧敏;李浩东;
目的探讨脂溶性维生素联合熊去氧胆酸与还原型谷胱甘肽在药物性肝炎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药物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脂溶性维生素注射液Ⅱ静脉滴注,2次/d;研究组患者在脂溶性维生素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熊去氧胆酸与还原型谷胱甘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AST、GGT、ALP、TBIL、TBA、HA、IV-C、LN、PC-Ⅲ水平均下降(P<0.05),但研究组血生化、肝纤维化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0.00%vs.33.33%,P<0.05)。结论在对药物性肝炎的治疗中,应停止服用导致患者出现药物性肝炎的相关药物,使用熊去氧胆酸与还原型谷胱甘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并发症的几率,改善其肝纤维化指标及血生化指标,提高治疗效果。
2019年06期 v.22 609-6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78 ] - 张杨;赵悦;金宝;史蓓蓓;沈文娟;孙志文;
目的观察肠愈宁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证的患者40例,予以肠愈宁治疗,疗程为4周。观察指标为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体征及结肠镜下黏膜病理变化,血清C反应蛋白及免疫球蛋白G变化情况,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肠愈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证的临床总有效率、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及结肠镜下肠黏膜病变的总有效率分别是86.49%、89.19%、83.78%。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显著降低,血清CRP、IgG水平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愈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
2019年06期 v.22 613-6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56 ] - 梁刚;杨月琴;何斌;
目的比较0.06%与0.1%的罗哌卡因用于程序化间歇硬膜外给药(Programmed intermittent epidural bolus,PIEB)联合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进行分娩镇痛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11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8例。两组均采取PIEB联合PCEA,观察组麻醉方案:0.06%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对照组麻醉方案:0.1%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比较两组自然分娩率,穿刺前即刻(T_0)、给药15 min(T_1)、给药30 min(T_2)、给药2 h(T_3)、宫口开全时(T_4)、第二产程中感觉到最大缩宫痛时(T_5)的VAS评分,第一产程、第二产程、镇痛持续时间,罗哌卡因消耗量,舒芬太尼消耗量,缩宫素使用率,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8分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为68.97%(40/58),对照组为67.24%(39/58),两组自然分娩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两组分别纳入40例和39例患儿进行分析。两组不同时点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一产程、镇痛持续时间、舒芬太尼消耗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二产程短于对照组,罗哌卡因消耗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8分与运动阻滞。两组缩宫素使用率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EB联合PCEA下低浓度罗哌卡因(0.06%)联合舒芬太尼(0.5μg/ml)可满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的镇痛需求,并可缩短第二产程、减少罗哌卡因用量,对产妇与胎儿均较为安全,与0.1%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相比更具优势。
2019年06期 v.22 616-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21 ] - 黄淑贞;程虹;王彬;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片联合维生素E及钙剂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妊娠结局及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接诊的95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给予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硝苯地平片、维生素E软胶囊、维D钙咀嚼片治疗,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24 h尿蛋白、临床症状、凝血纤溶功能的变化,并比较妊娠结局。结果治疗后,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24 h尿蛋白均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SBP、DBP、24 h尿蛋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头晕眼花、胸闷、上腹不适、消化系统症状发生率均明显改善(P<0.05,P<0.01),观察组头晕眼花、胸闷、上腹不适、消化系统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较治疗前均明显延长(P<0.01),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水平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PT、APTT、TT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P<0.01),FIB、D-D、FD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早产、剖宫产、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17%vs.17.02%,16.67%vs.36.17%,4.17%vs.19.15%,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中使用硝苯地平片联合维生素E及钙剂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血压、缓解临床症状、调节凝血纤溶功能,改善妊娠结局,且安全性高,值得应用推广。
2019年06期 v.22 620-6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8 ] |[阅读次数:124 ] - 朱乔波;吴春红;肖佳荔;曹芳;白星;
目的研究加用异丙托溴铵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儿肺功能、炎症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90例哮喘患儿,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两组患儿均接受常规吸氧、抗感染、抗病毒等治疗。此外,对照组患儿接受沙丁胺醇及氨茶碱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异丙托溴铵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肺功能、炎症因子及VEGF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1.11%vs.73.33%,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1秒率(FEV1/FVC)和呼气高峰流量(PEFR)分别为(93.45±15.68) L、94.42%±15.80%、(2.89±0.63) L/s,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8.24±12.94) L、85.57%±14.74%、(2.43±0.57) L/s](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白介素-13(IL-13)、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VEGF表达水平分别为(18.25±5.59)、(98.87±10.56)、(194.42±20.49) n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3.24±7.94)、(132.20±14.62)、(264.57±32.74) ng/L](P<0.05)。结论加用异丙托溴铵治疗小儿哮喘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患儿血清的IL-13、TGF-β1及VEGF表达水平,改善患儿的肺功能,抑制气道炎症反应及气道重构。
2019年06期 v.22 625-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169 ] - 朱彩华;孙文武;张淼;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纳联合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PAB)的临床疗效及其机制。方法将2016年12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呼吸内科确诊并接受治疗的130例PAB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和观察组(72例,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联合口服孟鲁司特钠)。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白介素-4(IL-4)、IL-10、IL-17、干扰素-γ(IFN-γ)等相关炎性因子及T-bet、GATA-3、RORγt、FOXP3转录因子水平的变化。随访3个月,记录患儿喘息发作次数、上呼吸道感染次数以及支气管哮喘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7.22%vs.84.48%,P<0.05)。观察组患儿平均喘息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IL-4、IL-17及RORγt水平均降低(P<0.05),而IL-10、IFN-γ、T-bet水平均升高(P<0.05),且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后,观察组患儿喘息发作次数、上呼吸道感染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支气管哮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服孟鲁司特钠联合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可在短期内控制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症状,通过调节Th1/Th2和Th17/Treg平衡,降低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最终减少喘息发作次数,降低支气管哮喘的发生率。
2019年06期 v.22 629-6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37 ] - 蒋志平;彭骞;罗丹;袁远宏;
目的比较泼尼松龙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对婴儿痉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91例确诊为婴儿痉挛症的患儿分为泼尼松龙治疗组(泼尼松龙组,43例)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治疗组(ACTH组,48例)。泼尼松龙组患儿给予静滴泼尼松龙磷酸钠酯2.0 mg/(kg·次),q12 h,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滴注。ACTH组患儿静滴ACTH 20 IU/d。比较两组治疗1、2、4周后的总体有效率、患儿智商(DQ)和智力指数(MI)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3年内病情复发率。结果 ACTH组治疗1、2、4周后的总体有效率分别为83.33%、93.75%、97.92%,高于泼尼松龙组(74.22%、83.72%、9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TH组治疗4周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3年内复发率低于泼尼松龙组,而患儿的智商和智力指数评分高于泼尼松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TH对婴儿痉挛症的临床疗效优于泼尼松龙,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较泼尼松龙显著降低,提示ACTH能明显改善婴儿痉挛症的症状,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全身不良反应较轻,且疗效与病程呈正相关。
2019年06期 v.22 634-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24 ] - 延晓伟;朱嵌玉;万齐华;陶东红;赵隆芳;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联合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HZ)的临床疗效。方法 134例HZ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7例。两组患者均口服营养神经药物以及外用炉甘石等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口服泛昔洛韦0.25 g/次,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泼尼松10 mg/次,3次/d。两组患者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细胞因子水平及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止痛时间、止疱时间及结痂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2水平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IL-10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HN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48%vs.14.93%,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P>0.05)。结论泛昔洛韦联合泼尼松治疗HZ,能够显著缩短病程,降低PHN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2019年06期 v.22 637-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1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