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耿娜娜;罗素元;郑翔;涂平;余守洋;吴明松;
目的观察内质网应激标志性分子GRP94和XBP-1在不同时程吗啡依赖大鼠睾丸组织中的动态表达,以探究吗啡依赖对生殖系统的影响。方法建立吗啡戒断、消退及点燃大鼠模型后,利用定量PCR(RTPCR)技术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睾丸组织中GRP94和XBP-1 mRNA或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NS对照组比较,吗啡依赖大鼠戒断48 h后,其睾丸组织GRP94和XBP-1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经17 d的戒断,大鼠对吗啡依赖消退后,GRP94和XBP-1表达水平均有所升高(P>0.05);大鼠对吗啡依赖消退后,于31 d给予吗啡进行复燃,GRP94和XBP-1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或P<0.05)。吗啡依赖大鼠睾丸组织GRP94和XBP-1表达水平在戒断48 h后最高,消退时有所降低(P<0.01),而点燃后水平又有所上调(P<0.05)。结论吗啡依赖与睾丸内质网应激标志性分子GRP94及其XBP-1通路的激活密切相关,为吗啡依赖患者生殖系统损伤的修复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2018年07期 v.21 728-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0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6 ] - 袁逾喆;张忠泉;孙庆红;聂建军;
目的探究白藜芦醇对前列腺癌细胞侵袭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将前列腺癌细胞分为5组,命名为对照组、Z-DEVD-FMK组、Res低剂量组、Res中剂量组、Res高剂量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PC-3细胞中Caspase-3和PARP-1 mRNA表达情况,分别采用Transwell小室和流式细胞仪检测PC-3细胞侵袭和凋亡情况,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PC-3细胞中MMP-9表达情况。结果 Res组PC-3细胞中Caspase-3和PARP-1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Z-DEVD-FMK组(P<0.05),呈剂量依赖性;Res组PC-3细胞侵袭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和Z-DEVD-FMK组(P<0.05),呈剂量依赖性;Res组PC-3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Z-DEVD-FMK组(P<0.05),呈剂量依赖性;Res组PC-3细胞中MMP-9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和Z-DEVD-FMK组(P<0.05),呈剂量依赖性。结论白藜芦醇能够上调Caspase-3和PARP的表达,进而诱导前列腺癌细胞凋亡,为前列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2018年07期 v.21 732-7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6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57 ] - 胡炯;王国强;刘启明;董黎强;罗统富;
目的探讨染料木素在延缓骨关节炎关节软骨退变中对软骨细胞增殖活性以及分泌Ⅱ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的影响。方法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处理正常人软骨细胞形成骨关节炎模型,用染料木素及戊酸雌二醇处理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将细胞分为6组,A组:软骨细胞组(对照组);B组:软骨细胞+IL-1β处理组;C组:软骨细胞+IL-1β+染料木素(25μg/ml)处理组;D组:软骨细胞+IL-1β+染料木素(50μg/ml)处理组;E组:软骨细胞+IL-1β+染料木素(100μg/ml)处理组;F组:软骨细胞+IL-1β+戊酸雌二醇(100μg/ml)处理组。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Western blot检测各组collagenⅡ、MMP-13蛋白水平。结果①甲苯胺蓝染色显示,培养的软骨细胞呈异染性,证实为人软骨细胞。②正常人软骨细胞经浓度10ng/ml的IL-1β处理后,Western blot检测显示,MMP-13蛋白含量升高,collagenⅡ蛋白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证实此种骨关节炎模型造模方法可行。③染料木素能显著增强骨关节炎软骨细胞的增殖活力,且与时间呈正相关,尤其是在72 h时,浓度为100μg/ml的染料木素对关节炎软骨细胞的增殖活性促进作用最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料木素能显著升高骨关节炎软骨细胞表达collagenⅡ的水平,降低MMP-13的水平。结论浓度为100μg/ml的染料木素处理关节炎软骨细胞在72 h时对细胞作用最为显著,能够增强软骨细胞活力,同时刺激collagenⅡ的合成分泌,抑制MMP-13的表达。
2018年07期 v.21 737-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3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58 ] - 曾艳;赵韶静;张任;李正东;
目的分析PEP-1-SOD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对顺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使用PEP-1-SOD蛋白及N-乙酰半胱氨酸对顺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小鼠模型进行治疗,检测小鼠治疗前后血清中血清肌酐(Cr)和尿素氮(BUN)含量,评价小鼠治疗前后肾损伤情况,检测小鼠治疗前后肾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的水平。结果治疗组小鼠治疗后Cr、BUN及SOD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肾脏损伤程度评分及MDA、GSH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并且治疗组小鼠治疗后SOD、MDA、GSH水平与损伤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P-1-SOD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可以明显降低顺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小鼠肾组织的氧化应激水平。
2018年07期 v.21 741-7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4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73 ] - 李奕璇;
目的探究中药单体白花丹醌对结肠癌血管生成和VEGF/VEGFR2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0只裸鼠作为假手术组,其余裸鼠建立结肠癌移植瘤模型,造模3 d后肉眼观察移植瘤的生长状况。造模成功后分为模型组、贝伐单抗组(5 mg/kg)、白花丹醌低剂量组(2 mg/kg)、白花丹醌中剂量组(4 mg/kg)、白花丹醌高剂量组(6 mg/kg)。所有大鼠均行腹腔注射治疗,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治疗4周后,比较6组裸鼠移植瘤体积,免疫组化染色检测6组裸鼠移植瘤微血管密度(MVD);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B)检测移植瘤中VEGF和VEGFR2表达情况。结果造模后模型组裸鼠右前肢腋下可见米粒样移植瘤,提示移植瘤模型构建成功。治疗4周后,白花丹醌高剂量组移植瘤体积及MVD、VEGF、VEGFR2的表达水平与贝伐单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白花丹醌高剂量组比较,白花丹醌低、中剂量组移植瘤的体积减小,MVD及VEGF、VEGFR2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中药单体白花丹醌通过调控VEGF/VEGFR2信号通路抑制结肠癌移植瘤裸鼠血管生成。
2018年07期 v.21 745-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5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196 ] - 吴靖;续蕾;
目的研究五味子乙素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神经胶质BV-2细胞炎症损伤的保护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常规培养BV-2细胞,用LPS诱导细胞炎症损伤模型,同时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LPS诱导模型组(模型组)、LPS+10μmol/L五味子乙素组、LPS+20μmol/L五味子乙素组及LPS+40μmol/L五味子乙素组,采用CCK-8试剂盒测定细胞的增殖情况,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中炎症因子IL-6及TNF-α的释放量,Western blot分析炎症相关蛋白及Traf6/TAK1信号通路的活化情况。结果五味子乙素可以明显改善LPS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LPS诱导细胞的炎症反应,主要表现在提高细胞的相对存活率、降低炎症因子IL-6及TNF-α的水平及抑制炎症相关蛋白iNOS及COX-2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五味子乙素可以抑制Traf6及p-TAK1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味子乙素能明显改善LPS诱导BV-2细胞的炎症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下调iNOS、COX-2蛋白的表达及降低Traf6/TAK1信号通路活化相关。
2018年07期 v.21 749-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1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59 ] - 高小明;邹桂欣;张颖;
目的研究冠脉康颗粒对急性脑缺血小鼠的作用,及对小鼠脑内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实验采用小鼠断头缺血模型,以小鼠张口呼吸次数和呼吸时间为指标,研究冠脉康颗粒抗急性脑缺血的作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小鼠全脑IL-1β、TNF-α和PGE2的含量。结果冠脉康颗粒抗小鼠急性脑缺血表现为增加张口呼吸次数,延长呼吸时间。给药组小鼠全脑IL-1β和PGE2的含量明显降低。结论冠脉康颗粒抗急性脑缺血作用由炎症因子介导。
2018年07期 v.21 753-7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61 ] - 张博;于振声;周涛;李建章;
目的探讨BMPR1b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及Smads通路的影响。方法构建BMPR1b特异性siRNA质粒,利用脂质体Lipo fectamineTM2000将BMPR1b-siRNA质粒转入hBMSCs,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MPR1b表达水平。利用四甲基偶氮唑蓝实验检测hBMSCs细胞增殖活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茜素红染色鉴定hBMSCs成骨分化能力。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成骨标志基因ALP、骨钙素、骨桥蛋白、Smads通路关键基因Smad1、Smad4水平。结果成功分离培养hBMSCs细胞。干扰组BMPR1b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及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对照组与空白组BMPR1b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TT实验结果显示,沉默BMPR1b后,可明显抑制hBMSCs生长与增殖。沉默BMPR1b后可下调hBMSCs细胞ALP活性。茜素红染色结果显示,沉默BMPR1b后可明显降低hBMSCs细胞钙化程度。qRT-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沉默BMPR1b后可明显下调ALP、骨钙素、骨桥蛋白表达,下调Smad1、Smad4表达。结论沉默BMPR1b后可明显抑制hBMSCs细胞成骨分化,推测其机制可能与抑制Smads通路有关。
2018年07期 v.21 75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0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50 ] - 米丽邦古丽·吾布里;马英;丁桂凤;李晓红;
目的分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多态性与新疆地区维汉妊娠期糖尿病(GDM)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12月新疆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孕妇450例,依据GDM诊断标准分为GDM组(确诊为GDM,200例,其中维、汉族各100例)和对照组(正常孕妇,250例,其中维、汉族分别为100例、150例),比较两组TGF-β1水平,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TGF-β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509C/T、+869T/C、+915G/C进行测定分析。结果 GDM组血清TGF-β1水平高于对照组,且GDM组中维吾尔族患者TGF-β1水平高于汉族患者(P<0.05);两组-509C/T基因位点的CC、CT、TT基因型频率及+915G/C位点的GG、GC、CC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对照组+869T/C基因位点的TT、TC、CC基因型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DM组+869T/C等位基因T、C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DM组中维吾尔族患者+869T/C基因位点的TT、TC、CC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T、C)频率与汉族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GF-β1基因位点+869T/C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在新疆地区维汉GDM易感性中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维吾尔族人群TGF-β1基因多态性引起GDM易感性情况更严重。
2018年07期 v.21 761-7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0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40 ] - 王芳;谢敏妍;张东升;刘海俊;付喜花;
目的观察阿法骨化醇冲击治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微炎症及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 80例维持性血透患者随机分为冲击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冲击组采用阿法骨化醇冲击治疗,每次4μg顿服,2次/周;对照组口服阿法骨化醇,每次0.5μg,1次/d。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检测血磷、血钙、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髓过氧化氢酶(MPO)、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血钙水平上升(P<0.05),冲击组血钙上升更显著(P<0.05),血磷水平无变化;冲击组iPTH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iPTH无变化;两组患者CRP、IL-6、TNF-α、MDA、MPO均明显下降(P<0.05),冲击组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GSH-PX明显上升(P<0.05),且冲击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微炎症及氧化应激状态,阿法骨化醇冲击治疗可以改善患者血钙及iPTH水平,同时对患者的微炎症及氧化应激状态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2018年07期 v.21 765-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86 ] - 王洋;鲁丽;李延彬;孙鑫;
目的观察利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治疗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以及对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32例LADA患者随机分为单用胰岛素组(A组)和胰岛素+利格列汀组(B组),每组16例。两组患者予门冬胰岛素三餐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每晚21∶00皮下注射;B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利格列汀片5 mg,1次/d口服。两组患者胰岛素的剂量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至最佳剂量,疗程2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餐后2h C肽、胰岛素日剂量、体重增加和低血糖发生情况,计算治疗前和治疗24周后改良胰岛功能指数[HOMA-β(CP)]。结果治疗24周后,两组患者FPG、PP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胰岛素日剂量较A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FCP、2hCP在24周时与基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FCP、2hCP水平在24周时明显高于基线水平(P<0.05),且与A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治疗24周后,两组患者HOMA-β(CP)均较各自基线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HOMA-β(CP)升高水平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B组发生低血糖的例数明显少于A组(P<0.05)。治疗后,A组患者体重指数(BMI)明显增加(P<0.05),而B组增加不明显,B组BMI增加幅度显著小于A组(P<0.05)。结论在LADA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胰岛素联合利格列汀治疗较单用胰岛素获得的疗效更显著,安全性更高,能更好地保护胰岛B细胞功能。
2018年07期 v.21 769-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82 ] - 张宁;吴秀英;冯静;穆莹;梁晨曦;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闭环靶控输注丙泊酚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苏醒期及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60例拟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分为对照组(C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每组30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后即刻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4μg/kg和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同时采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下的闭环靶控泵注输注丙泊酚维持麻醉,记录麻醉诱导前(T_0)、气腹后5min(T_1)、手术结束时(T_2)、睁眼即刻(T_3)、拔管即刻(T_4)和拔管后10 min(T_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BIS值、丙泊酚效应室浓度和丙泊酚用量;记录术前和术后的二氧化碳分压(P_(ET)CO_2),术毕至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评价Ricker镇静躁动评分(SAS)、恶心呕吐评分和拔管后10 min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术后24 h的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40)。结果①D组患者T_2~T_4时的丙泊酚效应室浓度低于C组(P<0.05),D组患者丙泊酚用量为(6.74±1.2)mg/(kg·h),低于C组的(7.25±1.5)mg/(kg·h)(P<0.05)。②D组患者T_0、T_2时的HR和MAP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_2~T_5时的HR和MAP均低于C组(P<0.05),且血流动力学较C组更平稳。③D组患者术毕至睁眼时间较C组延长(P<0.05),但术毕至拔管时间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躁动发生率、恶心呕吐评分和VAS评分低于C组(P<0.05),两组均无呼吸抑制发生。④术后24 h,D组患者的QoR-40评分(189.7±3.8 vs.184.6±4.8)、身体舒适度评分(56.1±1.9 vs.53.3±3.3)和疼痛评分(33.0±1.5 vs.31.2±1.8)明显低于C组(P<0.05或P<0.01)。结论闭环靶控输注丙泊酚诱导和维持麻醉下,右美托咪定可以降低丙泊酚效应室浓度,减少丙泊酚用量,提供更好的苏醒期质量,稳定血流动力学,并改善全麻患者术后24 h的恢复质量。
2018年07期 v.21 773-7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176 ] - 陶嘉斌;苏喆;王艳;徐珂嘉;王跃军;张光明;
目的探讨麻醉趋势指数(NTI)指导下小剂量右美托咪定(DEX)联合腰硬联合麻醉(CSEA)对老年下肢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镇静的影响。方法将76例接受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8例。两组均采用小剂量DEX联合CSEA,指导组、对照组分别采用NTI、警觉/镇静(OAA/S)评分调节DEX的输注速度。比较两组不同时点的血流动力学参数、NTI、OAA/S评分及术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_0时比较,指导组T_1~T_4时HR、SBP、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优于对照组(P<0.05)。与T_0时比较,指导组T_1~T_4时NTI、OAA/S评分均降低,且T_2~T_4时NTI高于对照组,OA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指导组术中呼吸抑制的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 NTI指导下的小剂量DEX联合CSEA用于老年下肢手术,可提高DEX用量的准确性,达到良好的镇静效果,减少血流动力学波动和术中并发症。
2018年07期 v.21 778-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52 ] - 周伟;李鹏;
目的探讨七氟醚吸入联合硬膜外阻滞在剖宫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其对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妇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择期行剖宫产的产妇15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硬膜外阻滞麻醉,观察组采取七氟醚吸入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比较两组产妇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5、10 min时的Apgar评分以及Sp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分娩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新生儿HR、pH值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气前,两组产妇HR、RR、血压、VT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气后5、10 min,对照组产妇HR、RR、SBP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吸气前比较,观察组产妇吸气后5、10 min时HR、RR、血压、VT等均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HR、RR、SBP出现明显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应用于择期剖宫产术,麻醉效果确切,对新生儿及产妇均安全可靠,是椎管内麻醉禁忌证或椎管麻醉阻滞者的首选麻醉方式。
2018年07期 v.21 782-7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86 ] - 王卫;
目的探讨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合并重症肺炎患者应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30例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合并重症肺炎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菌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早期介入CRRT,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病情、影像学,观察白细胞计数、血气指标(pH值、PaO_2、SaO_2)以及血清炎症因子(CRP、TNF-α、IFN-γ、IL-6、IL-8)等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以高热为首发症状,伴寒战、轻咳、胸闷、气紧等;CT提示,双肺受累,可见大量炎性渗出,双肺散在或弥漫性磨玻璃影、双肺散在小斑片影、弥漫性大片实变影,治疗后肺部病变均逐渐吸收;观察组治愈率为60.00%,对照组为4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低于对照组(P<0.05),Pa O2、Sa 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血清炎症因子(CRP、TNF-α、IFN-γ、IL-6、IL-8)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合并重症肺炎患者应用CRRT能良好地控制病情进展,值得推广应用。
2018年07期 v.21 786-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3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61 ] - 赵楠楠;李秋华;刘兆喆;罗娅红;
目的研究参灵固本丸在痰湿证候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参与研究的70例患者分为2组,每组35例。对照组乳腺癌患者应用新辅助化疗,治疗组患者采取参灵固本丸联合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评分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期疗效比较,治疗组为85.7%,对照组为77.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率高于对照组(82.8%vs.5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平均PFS为9.2个月,对照组为8.8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灵固本丸联合化疗可改善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相关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18年07期 v.21 790-7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96 ] - 王丰莲;
目的探讨八珍汤对乳腺癌化疗患者毛发超微结构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术后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AC-T方案化疗8个周期,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八珍汤,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毛发超微结构及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毛小皮细胞排列不规则,出现不同程度的翻翘、破裂、脱落等现象;观察组患者毛小皮细胞排列较为规则,只有少数毛小皮出现翻翘、破裂、黏连等现象。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CD4~+、CD4~+/CD8~+升高,CD8~+降低,IgA、IgG、IgM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八珍汤对乳腺癌患者毛发的超微结构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可增强患者免疫功能,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2018年07期 v.21 794-7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6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35 ] - 庄雄杰;陆泽元;蒋凤秀;柳岚;桑丹;曾玲;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降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率的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178例MS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88例)给予格列吡嗪治疗,观察组(90例)给予二甲双胍治疗,治疗8周。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骨钙素(Osteocalcin,OC)水平升高(P<0.05),Ⅰ型胶原羟基端肽β降解产物(β-CTX)值降低(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股骨颈、髋关节骨密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相关指标呈下降趋势(P<0.05),且低于观察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腹泻、恶心呕吐、低血糖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6%、6.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能改善MS患者的骨代谢指标,对骨密度无显著影响,能促进血糖降低,安全性良好,从而发挥降低骨质疏松发生率的作用。
2018年07期 v.21 798-8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37 ] - 蔡艳;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TNF-α、IL-6、IL-17的影响机制。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84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7.5 mg,1次/d,口服;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来氟米特片20 mg,1次/d,口服。两组患者均治疗4个月。检测两组患者细胞因子TNF-α、IL-6、IL-17指标,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82.14%)高于对照组(7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细胞因子TNF-α、IL-6、IL-17均降低,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关节肿胀数减少,关节痛数减少,晨僵时间缩短,临床症状缓解改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出现口腔溃疡、皮肤瘙痒、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不良反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氟米特片可明显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症状,降低细胞因子TNF-α、IL-6、IL-17等指标,调节机体免疫机制,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2018年07期 v.21 802-8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165 ] - 程联云;
目的分析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免疫功能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独布地奈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日间和夜间咳嗽症状评分、血清炎症因子、免疫功能以及肺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5.50%)比对照组(77.50%)更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日间和夜间咳嗽症状评分均有所下降,观察组(0.99±0.31)分、(1.72±0.39)分低于对照组(1.63±0.38)分、(1.06±0.3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Ig E、IL-4、TNF-α水平均有所下降,观察组[(689.24±163.21)U/ml、(54.96±8.72)ng/L、(534.67±105.36)ng/L]低于对照组[(1 268.17±197.53)U/ml、(92.64±11.35)ng/L、(870.56±151.64)ng/L](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CD4~+、CD4~+/CD8~+水平升高,观察组(41.59%±4.62%、1.78±0.25)高于对照组[(37.01%±4.55%)、(1.39±0.27)],CD8~+水平下降,观察组(23.27%±2.68%)低于对照组(27.15%±2.24%)(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FVC、FEV_1、PEF均有升高,观察组[(3.86±0.44)L、(2.78±0.25)L、(3.74±0.91)L/s]高于对照组[(3.19±0.47)L、(2.31±0.21)L、(2.89±0.85)L/s](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疗效显著,可缓解患者的咳嗽症状,降低炎症因子,改善免疫功能和肺功能指标,推荐应用于临床。
2018年07期 v.21 807-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162 ] - 张华根;曾伟坚;彭贵霞;刘妙兰;
目的探究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联合孟鲁司特钠在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9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患者接受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结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对照组单一接受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肺功能、血气指标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8%(88/90),对照组为84.44%(76/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3个月,CAT评分为(12.38±4.93)、(9.18±2.0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42±3.86)、(11.45±1.8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3个月肺功能指标FEV_1/FVC分别为55.54%±2.36%、61.54%±2.50%,均高于对照组的53.89%±1.92%、57.43%±3.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理、心理、环境、社会关系领域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联合孟鲁司特钠用于治疗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2018年07期 v.21 811-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5 ] |[阅读次数:1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