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 谷氨酰胺预处理对HK-2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冯娅妮;孙艳红;马虹;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预处理对缺氧/复氧损伤后HK-2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取离体培养的HK-2细胞,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Con组)。CoCl2组:加入300μM CoCl2处理4 h,然后更换正常的培养基培养24 h,之后更换无血清的培养基培养。谷氨酰胺组(GLN组):培养孔中加入10 mmol/L谷氨酰胺预处理24 h后同CoCl2组。ZnPP组:培养孔中加入3μM ZnPP(锌原卟啉,HO-1抑制剂)和10 mmol/L谷氨酰胺处理24 h后同CoCl2组。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技术测定细胞的凋亡。RT-PCR技术检测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HO-1)和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10 mmol/L谷氨酰胺预处理可以明显增加HK-2细胞的增殖能力,减少凋亡(P<0.01)。预处理上调HO-1的表达,同时上调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表达,下调促凋亡基因caspase-3和NF-κB的表达。而这些调节作用可被ZnPP抑制(P<0.05或P<0.01)。结论 10 mmol/L谷氨酰胺预处理对缺氧/复氧后HK-2细胞有保护作用,HO-1和凋亡相关基因在预处理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2013年11期 v.16 993-9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8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44 ]
  • 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在重症冠心病患者不停跳冠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

    赵石磊;刁玉刚;张铁铮;李林;

    目的研究靶控输注舒芬太尼用于重症冠心病患者不停跳冠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麻醉效果。方法 30例择期行OPCAB的重症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3组,给予静脉快速诱导气管插管,七氟醚吸入维持麻醉,A组及B组在相应时点分次给予舒芬太尼(总剂量2.4μg/kg或4.4μg/kg),C组采用BOVILL模型靶控输注舒芬太尼(目标效应室浓度0.8 ng/mL)。记录各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及BIS值,对上述指标、术后脱离呼吸机时间以及术后ICU停留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T0比较,C组患者在T1~T9的HR、MAP、BIS值变化程度均小于A、B两组(P<0.05),A组患者联合应用血管活性药用量大于B、C两组(P<0.05)。三组患者均未发现围术期不良反应,术后脱离呼吸机时间以及ICU停留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靶控输注舒芬太尼用于重症冠心病患者OPCAB可提供较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对患者术后脱呼吸机时间及ICU停留时间无影响。

    2013年11期 v.16 997-10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48 ]
  • 右美托咪定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吕鹏;陈克研;周锦;刁玉刚;张铁铮;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SPF级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右美托咪定预处理组(Pre/Dex组)及右美托咪定后处理组(Post/Dex组)。S组行右肾切除;I/R组行右肾切除,左肾缺血45 min,再灌注60 min,造肾缺血再灌注模型;Pre/Dex组于大鼠股静脉穿刺置管后泵注1μg/kg右美托咪定;Post/Dex组于左肾再灌注后静脉泵注1μg/kg右美托咪定,10 min后改为0.5μg/kg,泵注30 min停止。于再灌注后6 h留取全血标本,分离血清,测定肌酐和尿素氮浓度;ELISA法检测血清IL-1β和TNF-α含量;同时,取肾组织,制作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各组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肾脏病理组织学观察,S组肾脏未见明显变化,I/R组肾脏损伤严重,炎症明显,肾小管扩张,有肾小球肾炎表现;炎症因子及血生化检测结果显示,与S组相比,I/R组、Pre/Dex组和Post/Dex组血清中肌酐、尿素氮、IL-1β和TNF-α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Pre/Dex组和Post/Dex组明显低于I/R组(P<0.05),但Pre/Dex组和Post/Dex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减轻肾缺血再灌注中的炎性反应,改善肾功能,具有一定的肾保护作用。

    2013年11期 v.16 1001-10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56 ]
  • 右美托咪定辅助喉罩全麻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躁动的影响

    刘孝国;杨世忠;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辅助喉罩全麻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接受全髋骨关节置换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使用喉罩全麻,在手术结束前30 min观察组患者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对照组患者静脉泵入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和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压、心率等指标很快恢复到正常水平,而对照组患者恢复较慢,拔管5 min后仍与基准水平存在差距;观察组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为1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辅助喉罩全麻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可以增强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降低术后躁动发生率。

    2013年11期 v.16 1004-10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56 ]
  • 右美托咪定预防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后寒战的临床观察

    吴健;李澎;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椎管内麻醉后寒战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椎管内麻醉下行经皮肾镜取石的患者44例,随机平均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麻醉平面稳定后,D组予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4μg/kg,15 min泵完,以0.4μg/(kg·h)维持;C组泵注生理盐水,泵注速度及方法同D组。记录患者麻醉前(T0)、用药后5 min(T1)、手术60 min(T2)、手术120 min(T3)、术毕(T4)及术后入麻醉后恢复室(PACU)即刻(T5)、30 min(T6)、60 min(T7)的MAP、SpO2、HR、体温(T)及Ramsay评分;记录寒战分级及出现时间;记录硬膜外腔给药的间隔时间。记录术中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及患者对手术的回忆率等情况。结果 T1~T7时,D组Ramsay评分明显高于T0时,且D组Ramsay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5);T1~T5时,两组患者MAP、HR低于T0时,D组患者HR低于C组(P<0.05)。D组患者寒战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1)。D组硬膜外腔给药的间隔时间较C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0.4±11.1)min vs.(103.4±8.3)min,P<0.05];与T0比较,T3~T5组患者体温均降低(P<0.05)。D组患者对手术的回忆率低于C组(P<0.05)。各时间点两组患者的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两组患者的体表温度、寒战出现的时间及术中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泵注右美托咪定可安全有效地预防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椎管内麻醉后寒战的发生。

    2013年11期 v.16 1007-10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19 ]
  • 厄贝沙坦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氧化应激及炎症的影响

    王俊峰;何圆圆;党书毅;周明;段班燕;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将96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厄贝沙坦组(54例)与对照组(42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厄贝沙坦组加用厄贝沙坦,疗程2个月,并随访至半年。检测两组治疗前后氧化应激、炎症、超声的改变以及半年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治疗后两组氧化应激、炎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左室功能指标好转(P<0.05),而厄贝沙坦组尤为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厄贝沙坦组的半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厄贝沙坦可降低氧化应激、炎症,改善左室功能,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2013年11期 v.16 1011-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66 ]
  • 不同剂量低分子肝素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研究

    祝小梅;邵碧波;张文华;郑鲲;冯辉斌;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入住我院重症医学科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共61例,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干预A组(低分子肝素5 000 IU,皮下注射,q12h,22例)、低分子肝素干预B组(低分子肝素5 000 IU,皮下注射,qd,20例)和生理盐水对照组(19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早期应用广谱抗生素,补液,保护胃黏膜,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紊乱,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干预组除常规治疗外,应用低分子肝素,疗程一般为7 d(或用至患者有明显的低凝状态或出血倾向)。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 d和7 d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住ICU时间、28 d病死率、血清降钙素原(PCT)、凝血指标及出血并发症的情况。结果低分子肝素A组治疗后3 d和7 d、低分子肝素B组治疗后3 d与治疗前比较APACHEⅡ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与同时间的对照组比较,低分子肝素A组治疗后7 d的APACHEⅡ评分及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子肝素A组和B组的28 d病死率分别为59.1%和70.0%,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的73.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凝血指标(PT、APTT、FIB、D二聚体)及血小板计数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低分子肝素A组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最常见为消化道出血;低分子肝素B组虽增加了出血风险,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能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近期预后,但不能明显降低病死率,且有增加出血并发症的可能,寻找合适治疗剂量需进一步研究。

    2013年11期 v.16 1014-10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67 ]
  • 丙泊酚-瑞芬太尼合剂用于小儿无肌松气管插管的可行性

    赵柏松;孟凌新;陈宏志;于铁英;

    目的评价在无肌松药条件下丙泊酚-瑞芬太尼合剂(丙-瑞合剂)静脉诱导用于患儿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拟行择期手术全身麻醉的患儿29例,ASAⅠ~Ⅱ,年龄1~6岁。麻醉诱导静脉推注负荷剂量丙泊酚2 mg/kg后,持续泵注丙-瑞合剂0.3 mL/(kg·h)[丙泊酚2.85 mg/(kg·h)+瑞芬太尼7.5μg/(kg·h)]维持,待BIS值低于60且提下颌无体动时行气管插管。分别记录诱导前(T0)、推注负荷剂量后即刻(T1)、插管前即刻(T2)、插管后即刻(T3)、插管后1 min(T4)和插管后3 min(T5)的MAP、HR、SpO2和BIS。插管时根据面罩通气、下颌松弛度、声门暴露、声带运动、呛咳反射、体动反应及插管次数对插管条件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儿均完成气管插管,其中一次插管成功率为96.6%,气管插管条件达优率为94.1%。与T0时刻比较,诱导后各时间点HR、MAP、BIS均降低(P<0.05)。与T2时刻比较,T3和T4的HR、BIS升高,T4和T5时刻MAP升高(P<0.05)。插管前后BIS值维持在45~55。结论丙-瑞合剂以0.3 mL/(kg·h)持续泵注诱导可为小儿无肌松药条件下气管插管提供良好的插管条件,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和麻醉深度的稳定,且未见严重的插管并发症发生。

    2013年11期 v.16 1018-1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47 ]
  • 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联合异丙酚在无痛纤支镜检查中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文竹;何洁;文婷婷;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联合异丙酚在无痛纤支镜检查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接受无痛纤支镜检查和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丙泊酚-芬太尼-右美托咪定复合麻醉)和对照组(丙泊酚-芬太尼复合麻醉),观察两组生命体征、咳嗽反射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SBP、DBP、H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SpO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剧烈咳嗽、一过性高血压、心律失常、躁动、寒战、苏醒延迟、恶性呕吐的发生例数以及0~10 min、10~20 min平均咳嗽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联合异丙酚有利于稳定生命体征、控制咳嗽反射、减少不良反应,在无痛纤支镜检查中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

    2013年11期 v.16 1021-1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42 ]
  • 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小儿癫疒间的临床观察

    甘忠芳;朱聆香;

    目的观察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小儿癫疒间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76例小儿癫疒间患儿,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2组,每组38例,观察组采用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托吡酯治疗,其中托吡酯初始剂量为0.5~1.0 mg/(kg·d),逐渐增至维持量4~8 mg/(kg·d),2次/d;丙戊酸钠口服液初始剂量为10~15 mg/(kg·d),逐渐增加至维持量20~40 mg/(kg·d),3次/d,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3~6个月。观察两组患儿癫疒间发作次数及发作频率,对两组患儿疗效进行评定并比较,治疗期间严密监测血常规、尿常规及肝肾功能等,仔细记录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完全控制率为42.11%,对照组为34.2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37%,对照组为84.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肝肾功能、血常规及尿常规等均无显著改变,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感觉异常、胃肠道反应、体重改变及嗜睡等轻微不良反应,其中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42%(7/38),对照组为10.53%(4/3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小儿癫疒间临床疗效优于单用托吡酯治疗,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患儿耐受性好,安全可行,值得推广应用。

    2013年11期 v.16 1024-10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14 ]
  •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联合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分析

    汪新体;方侃;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联合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HIE患儿,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0例患儿,采用常规综合治疗及单唾液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联合纳洛酮治疗;对照组30例患儿,采用HIE常规综合治疗及胞二磷胆碱治疗,观察两组患儿在治疗7 d内意识障碍、呼吸、肌张力及惊厥等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进行疗效评定,根据鲍秀兰提出的新生儿神经行为(NABA)评分标准,在出生后以及治疗后3、7、14、28 d对两组患儿进行评分。随访两组患儿1年,观察比较两组患儿后遗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3.33%,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NAB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3、7、14、28 d时NAB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1例(3.33%)发生癫疒间,对照组6例(20.00%)发生后遗症,观察组后遗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联合纳洛酮治疗HIE,可明显改善患儿神经系统症状,降低后遗症的发生率,效果显著。

    2013年11期 v.16 1027-10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129 ]
  • 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重度乙醇中毒的疗效观察

    陈毓;吴德军;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重度乙醇中毒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20例急性重度乙醇中毒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补液、利尿及维持酸碱平衡、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醒脑静治疗,醒脑静每日总量不超过100 mL,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纳洛酮每日总量不得超过4 mg。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症状缓解时间、症状消失时间、意识恢复时间,记录平均住院时间,并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在治疗期间严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症状消失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3%,对照组为8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4例(6.67%),1例恶心,3例心律失常;对照组不良反应2例(3.33%),2例恶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重度乙醇中毒可在更短的时间里改善患者循环、呼吸系统症状,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可以显著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3年11期 v.16 1030-1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17 ]
  • 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奥氮平在首发老年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

    俞锴;郑亚丽;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首发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60例首发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30例患者采用盐酸帕罗西汀口服治疗(对照组),每日早餐后服药1次,第1~7天的剂量为20 mg/次,第8天开始给予30 mg/次。30例患者在帕罗西汀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奥氮平口服治疗(联合用药组),每晚1次,2.5 mg/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W0)、治疗后第1周(W1)、治疗后第4周(W4)、治疗后第8周(W8)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评,观察比较测评结果。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SAS及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后第1周、第4周及第8周时,联合用药组SAS评分及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帕罗西汀组(P<0.05)。联合用药组有3例(10.00%)出例胃肠不适,帕罗西汀组有2例(6.67%)出现胃肠不适,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奥氮平治疗首发老年抑郁症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可作为首发老年抑郁症患者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2013年11期 v.16 1032-1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143 ]
  • 复方醋酸环丙孕酮与二甲双胍干预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内分泌的影响

    李艳凤;

    目的观察复方醋酸环丙孕酮与二甲双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内分泌的影响。方法选取72例PCOS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复方醋酸环丙孕酮片口服治疗,连续服用6个疗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二甲双胍片,连续服用6个月。分别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及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血脂水平、空腹血糖(FBG)、胰岛素释放水平(F-Ins),并计算游离雄激素指数(FAI),对两组患者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治疗后LH、LH/FSH、FAI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SHBG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LH、LH/FSH、FAI及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SHBG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DL-C较治疗前显著升高,LDL-C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FBG及F-In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与其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醋酸环丙孕酮与二甲双胍干预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可显著改善患者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及高雄激素状态,较单用复方醋酸环丙酮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3年11期 v.16 1035-10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32 ]
  • 散结镇痛胶囊联合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病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邵永红;王芸;

    目的探讨散结镇痛胶囊联合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子宫腺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曼月乐治疗,观察组采用散结镇痛胶囊联合曼月乐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月经量、痛经程度、子宫体积、血清CA125水平等情况,同时对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6个月的治疗,观察组患者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子宫体积均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5或P<0.01),观察组子宫体积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CA125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观察组血清CA125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PGWBI评分平均为(84.7±10.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4±9.7)分(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对照组为26.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散结镇痛胶囊联合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病能发挥良好的协同作用,不仅能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单用曼月乐的高风险,而且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2013年11期 v.16 1038-1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115 ]
  • 得宝松皮损内注射治疗疥疮结节的临床疗效分析

    程绍航;陈诚;狄正鸿;许静;

    目的观察皮损内注射得宝松与外用卤米松乳膏治疗疥疮结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已确诊的60例疥疮结节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30例(198个结节)应用得宝松皮损内注射治疗,B组30例(186个结节)外用卤米松乳膏治疗,两组患者均观察6周。结果 A组痊愈198个结节(有效率100%),B组痊愈154个结节(有效率86.56%)。A组有效率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得宝松与卤米松乳膏相比,具有止痒迅速、结节消退快、复发率低的特点,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治疗疥疮结节更加安全、有效的方法。

    2013年11期 v.16 1041-1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57 ]
  • 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特异性免疫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岑士青;

    目的探讨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特异性免疫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皮下注射特异性免疫治疗,实验组采用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结果实验组的有效率(86.7%)明显高于对照组(73.3%,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临床评分(2.4±0.5)明显低于对照组(6.2±1.4,P<0.05);实验组的活动、睡眠以及情感等项目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6.37±2.06)低于对照组(9.18±3.22,P<0.05)。结论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特异性免疫与传统皮下注射特异性免疫对变应性鼻炎患者具有同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2013年11期 v.16 1043-1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67 ]

读者·作者·编者

  •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被国内外数据库收录情况

    <正>收录我刊的国内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收录我刊的国外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lrichPD)、波兰《哥白尼索引》等。

    2013年11期 v.16 10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6 ]
  •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更换电子邮箱通知

    <正>自2013年3月起,我刊邮箱更为syywylch@163.com,特此通知。

    2013年11期 v.16 10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1 ]
  • 投稿须知

    <正>近年来,学术论文主要研究内容重复发表的现象越来越多。即作者将同一研究课题的结果总结成多篇论文,先后投寄到多个杂志发表的现象;还有的作者将他人的文章抄袭后,修改主要数据而变为自己的文章。本刊对上述论文均做退稿处理。为加快稿件处理速度,缩短稿件刊登周期,自2013年起,我刊实行网上投稿,不再接受其

    2013年11期 v.16 1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0 ]
  •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2013年影响因子及排名

    <正>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刚刚发布的2013年核心期刊评比中,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主办的《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影响因子为1.045,在全国1994种科技核心期刊中,影响因子≥1.000的期刊共132种,我刊影响因子排名第118位,综合排名第573位;在38种药学类核心期刊中,我刊影响因子排名第2位,综合排名第5位,各项指标较去年均明显提高,学术影响力日益明显。近3年我刊影响因子

    2013年11期 v.16 10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6 ]

药学研究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栀子黄柏口服液中栀子苷的含量

    李翔;刘皈阳;马建丽;周亮;黄欣欣;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栀子黄柏口服液中栀子苷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Agilent Eclipse XDB-C18(4.6 mm×150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25∶75);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38nm;柱温:30℃。结果栀子苷浓度在2.550~127.5μg/mL范围内与其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93%,RSD为2.43%(n=6)。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栀子黄柏口服液中栀子苷的含量测定。

    2013年11期 v.16 1045-10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49 ]
  • 康妇涌泉颗粒中β-脱皮甾酮的含量测定

    樊秦娥;吴立兵;

    目的建立康妇涌泉颗粒中β-脱皮甾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Diamonsil-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31∶69),检测波长247 nm,流速1.0 mL/min,进样量10μL,柱温30℃。结果β-脱皮甾酮在5.0~160.0μg/m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Y=0.093 7X+0.183 1(r=0.999 4),平均回收率为97.5%,RSD为0.93%(n=6)。结论所建方法便捷,专属性强,适用于康妇涌泉颗粒中β-脱皮甾酮的质量控制。

    2013年11期 v.16 1047-10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5 ]
  • 依替米星骨水泥植入剂的体外释放研究

    毛璐;张威;陈宁;

    目的研究依替米星骨水泥植入剂的体外释放规律。方法用模具制成含依替米星20%(W/W)的骨水泥植入剂,将植入剂浸泡于37℃的人工体液中,在规定的时间点取样,应用荧光偏振免疫法对样品进行检测。结果依替米星骨水泥植入剂在6周内累积释放率可达88.09%,体外释放符合Weibull方程,r=0.995 9。结论依替米星骨水泥植入剂在6周内释放较完全,达到局部缓释作用。

    2013年11期 v.16 1050-1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38 ]

临床药学

  •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真菌性肺炎患者的药学监护

    吕文文;任天舒;刘彦琴;赵庆春;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真菌性肺炎患者合理用药中的作用。方法运用药学监护的一般方法,对患者给药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及治疗效果进行药学监护。结果通过临床药学监护与临床常规治疗相结合,提高了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和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了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实施药学监护,能够保障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2013年11期 v.16 1052-1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93 ]
  • 一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药学监护

    王秀静;杜晓明;肇丽梅;郭善斌;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心力衰竭合并多种疾病患者合理用药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通过参与1例心力衰竭伴多种疾病患者的药物治疗,从多角度进行监测,分析治疗方案,提出用药调整和补充,并对治疗全过程用药进行干预及优化。结果通过药学监护措施,避免了潜在的药物治疗风险,解决了药物治疗存在的问题。结论药学监护提高了临床药物治疗水平,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保障药物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安全、有效具有重要意义。

    2013年11期 v.16 1056-10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82 ]
  • 临床药师对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干预后的分析评价

    吕慧怡;张宁;范青;谢宇;邱露露;

    目的评价临床药师对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干预后用药情况。方法抽取围手术住院病历360份,其中临床药师干预前(2010年10-12月)180份,干预后(2012年10-12月)180份,根据抗菌药品合理使用标准进行评价。结果临床药师干预后,我院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显著下降,抗菌药品用药时机、疗程的合理性明显提高。结论通过临床药师对围手术抗菌药品使用的干预,我院围手术期用药合理性有所提高,临床药师对规范抗菌药品的使用有所成效。

    2013年11期 v.16 1059-1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48 ]
  • 临床药师干预我院心内科介入诊疗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效果分析

    姚郑;金萍;陆明荣;

    目的评价我院临床药师参与抗菌药物干预前后心内科介入诊疗预防用药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1-6月心内科141例心脏介入诊疗病例作为干预前组,2012年1-6月179例作为干预后组,对抗菌药物使用率、选用品种、平均用药时间进行汇总分析,比较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实施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由83.69%降至10.61%,术后用药≤24 h比例由93.22%升高至100%,平均用药时间由(26.64±10.78)h降至24 h。结论通过临床药师的药学干预,我院心内科介入诊疗的抗菌药物预防用药水平显著提高。

    2013年11期 v.16 1062-1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8 ]

安全用药

  • 银杏达莫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分析

    徐丽婷;杜慧;孙爱军;巩慧敏;

    银杏达莫注射液是一种新型中药复方制剂,临床常用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疾病。随着银杏达莫注射液在临床应用的推广,关于该药的不良反应报告也越来越多见,该药不良反应报告中罕见过敏性休克。本文中报道了一例46岁男性患者,使用银杏达莫注射液后发生过敏性休克伴白细胞急剧升高的病例。

    2013年11期 v.16 1064-1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67 ]

综述

  • 低分子肝素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应用进展

    顾永丽;于锋;葛卫红;

    为了阐述低分子肝素(LMWH)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应用情况,本研究通过检索PUBMED、MEDLINE、ELSVIER、EMBASE、CNKI、万方等数据库收集相关文献,并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和总结,就LMWH在以下3个方面的应用进行详细综述:①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的桥接抗凝;②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妊娠期妇女的抗凝治疗;③行外科手术或有创检查时围手术期的桥接抗凝。

    2013年11期 v.16 1066-10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2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63 ]
  • 硬膜外复合全麻对围术期病理生理影响的研究进展

    韩杰;王娇;王品莹;王俊;

    硬膜外复合全麻以其诸多优点在临床上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与单纯全麻相比,硬膜外复合全麻可减少术中各种麻醉药的用量,并能明显减轻手术导致的应激反应。此外,硬膜外腔局麻药阻滞交感神经,能引起狭窄的冠状动脉扩张,从而改善心肌氧供需比,降低围术期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并能减轻缺血对心肌造成的损伤。同时,交感神经阻滞也可能引起血压降低等临床表现。硬膜外复合全麻对术后肺功能的恢复有积极意义,可以降低肺部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尽管对于肠道灌注的影响尚无一致结论,但目前认为,硬膜外复合全麻有助于开腹术后肠道运动功能的恢复。本文对以上各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013年11期 v.16 1070-1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46 ]
  • 甲氨蝶呤国外不良反应及处置研究进展

    周亮;卫晋菲;王心慧;张鑫;王明媚;

    目的总结近年来甲氨蝶呤在国外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报道及处置措施,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外有关甲氨蝶呤不良反应的文献并进行分析。结果甲氨蝶呤可引起患者多个系统的不良反应,其中以骨髓抑制最为常见和严重。结论临床应重视甲氨蝶呤不良反应的危害性,需要掌握甲氨蝶呤不良反应后的处置措施,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2013年11期 v.16 1074-10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5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188 ]
  • 莫西沙星配伍禁忌的文献分析

    熊建群;高晓波;李华荣;王文琼;

    目的研究莫西沙星注射剂的配伍问题。方法检索、分析近年来有关莫西沙星注射剂配伍禁忌的国内医药文献。结果莫西沙星注射剂与头孢唑林、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等多种抗菌药物、中药注射剂存在配伍禁忌。结论应避免将莫西沙星注射剂与头孢唑林、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等药物配伍。

    2013年11期 v.16 1077-10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4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66 ]

短篇论著

  • 西格列汀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蔡喆;

    目的观察西格列汀(SITA)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9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39例单纯采用胰岛素治疗,B组40例采用SITA治疗,观察两组餐后2 h血糖(2hPG)、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及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B)的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B组2hPG、FPG、HbA1c、胰岛素用量及BMI均低于A组(P<0.05),HOMA-B高于A组(P<0.05)。结论SITA治疗T2DM可有效控制血糖,减少胰岛素用量,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

    2013年11期 v.16 1081-1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25 ]
  • 奥美拉唑与兰索拉唑对成人活动期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溃疡愈合质量的影响

    胡国红;蒋国法;李岗秀;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与兰索拉唑对成人活动期胃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对溃疡愈合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64例活动期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兰索拉唑组和奥美拉唑组,每组32例,兰索拉唑组每日1次口服兰索拉唑30 mg,奥美拉唑组每日1次口服奥美拉唑20 mg。观察两组患者的溃疡愈合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溃疡愈合的质量。结果兰索拉唑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奥美拉唑组为90.6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76,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间相比,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兰索拉唑组腺体密度和腺管形态恢复情况均显著优于奥美拉唑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兰索拉唑对活动期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和疗效与奥美拉唑相当,但是兰索拉唑对溃疡愈合的质量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2013年11期 v.16 1083-1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5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0 ] |[阅读次数:120 ]
  • 甲孕酮联合二联抗生素对子宫内膜炎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及疗效观察

    朱孝琳;

    目的分析甲孕酮(安宫黄体酮)与抗生素联合治疗子宫内膜炎的疗效。方法将110例子宫内膜炎患者随机平分为A、B 2组,两组均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给予甲硝唑+左氧氟沙星治疗,B组加用甲孕酮,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结果 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6%,高于A组的81.82%(P<0.05);治疗后B组MMP-9、IL-4水平低于A组(P<0.01),IL-2、IL-10水平高于A组(P<0.01)。结论甲孕酮联合甲硝唑+左氧氟沙星治疗子宫内膜炎,能有效控制炎症反应,促进子宫内膜修复,提高免疫力。

    2013年11期 v.16 1086-10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139 ]
  • 口服和静脉注射铁剂治疗孕期缺铁性贫血的疗效评估

    陶雪玲;

    目的研究不同补铁途径用于孕期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缺铁性贫血诊断的130例孕妇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治疗组静滴蔗糖铁100 mg,2次/周;对照组口服琥珀酸亚铁100 mg,3次/d。治疗8周后进行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3%,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Hb、RBC、HCT、SF及TSAT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用药后免疫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铁剂有改善孕期缺铁性贫血的作用,静脉给药途径优于口服,对患者健康无不良影响。

    2013年11期 v.16 1088-10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13 ]
  • 地诺前列酮栓对足月引产产妇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陈春爱;吕荷叶;

    目的观察地诺前列酮栓用于足月妊娠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20例足月引产产妇并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产妇采用催产素引产,观察组产妇采用地诺前列酮栓引产。严密观察两组产妇引产过程中胎心、宫缩及产程进展情况,详细记录两组产妇用药前后宫颈Bishop评分、分娩方式、产妇不良反应、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根据两组产妇用药后Bishop评分情况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产妇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75.00%,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药前宫颈Bishop评分为(4.1±0.5)分,用药后为(8.2±1.6)分;对照组用药前为(4.3±0.8)分,用药后为(4.8±0.8)分。观察组用药后评分明显高于用药前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阴道分娩率为93.33%,对照组为75.00%,观察组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33%和5.00%,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00%和8.33%,两组产妇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诺前列酮用于足月引产可有效促进宫颈成熟,提高阴道分娩率,而且对胎儿无明显不良影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2013年11期 v.16 1091-1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09 ]
  • 一例药物所致剥脱性皮炎患者的护理体会

    张丽杰;

    药物所致剥脱性皮炎是指由于药物引起的严重性皮炎,表现为全身皮肤红肿、剥脱伴严重的全身症状,病程较长,如未及时停用致敏药物,患者常因全身衰竭或继发感染而死亡。本文总结了一例重型剥脱性皮炎患者,经过10余天的精心护理和治疗,患者的皮炎好转。

    2013年11期 v.16 1094-10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47 ]
  • 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张艳;沈轶群;

    目的观察派罗欣(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HCV)患者时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方法在60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期间,做好心理护理的同时,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提前宣教,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减轻患者不适。结果在护理过程中重视患者心理问题,做好心理护理和各种并发症的护理,使60例患者建立了良好的用药依从性,为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打下坚实的基础。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流感样症状、胃肠道反应、血液系统损害、精神神经系统症状等,其中,中性粒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及血红蛋白、血小板下降等可以导致干扰素及利巴韦林减量甚至停药,从而影响抗病毒疗效。结论通过适当的护理干预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可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护理工作的质量,患者对护理工作予以肯定,满意度提高。

    2013年11期 v.16 1096-10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28 ]
  • 细菌溶解产物胶囊治疗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价值研究

    李正江;吴汤美;

    目的研究细菌溶解产物胶囊在治疗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00例稳定期中重度COPD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细菌溶解产物胶囊口服3个月联合常规治疗。治疗3个月后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并追踪观察两组在1年内急性发作次数、发作天数、抗生素使用时间。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多项指标均改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菌溶解产物胶囊能有效提高中重度COPD患者的免疫功能,减少急性发作次数、发作天数及抗生素使用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3年11期 v.16 1099-1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20 ]
  • 利奈唑胺联合莫西沙星治疗重症肺炎的观察与评估分析

    冯靖雄;

    目的观察利奈唑胺联合莫西沙星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70例重症肺炎患者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5例,静脉滴注利奈唑胺治疗,600 mg,bid;观察组3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莫西沙星,0.4 g,qd,均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并进行疗效评定。在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严密监测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等,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为(2.5±1.2)d,肺部炎症明显吸收时间为(9.3±2.1)d,对照组分别为(3.9±1.0)d、(11.2±2.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痰色颜色改变时间短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为71.43%,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肝肾功能毒性反应,观察组有4例(11.43%)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有2例(5.71%)发生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奈唑胺联合莫西沙星治疗重症肺炎可提高抗菌效果,促进患者肺部炎症吸收,改善患者各项症状,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微。

    2013年11期 v.16 1101-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45 ]
  • 中药熏洗坐浴改善肛肠科术后疼痛水肿的疗效观察

    卢兴华;过石胜;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坐浴改善肛肠科术后疼痛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6例肛肠疾病手术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药熏洗坐浴治疗,药方主要包括:马齿苋、制大黄、蒲公英、鸭跖草、赤芍、黄柏、芒硝、乳香、没药、白芷及五倍子。对照组患者采用温水熏洗坐浴,两组患者均早晚各1次坐浴,每次20 min,连续坐浴3 d为1个疗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同时观察患者创面水肿程度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疼痛评分及创面水肿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第1疗程及第2疗程结束后,疼痛评分及水肿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在第1疗程及第2疗程结束后疼痛评分及水肿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肛肠疾病手术患者采用中药熏洗坐浴能有效消除水肿,缓解疼痛,是治疗肛肠疾病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水肿有力的外治方法之一。

    2013年11期 v.16 1103-1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140 ]
  • 透明质酸钠治疗颞下颌关节结构紊乱临床研究

    杨俊;

    目的比较透明质酸钠与曲安奈德注射液治疗颞下颌关节结构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口腔科2009年3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176例颞下颌关节结构紊乱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88例患者采用曲安奈德注射液进行关节腔内治疗,观察组88例患者采用透明质酸钠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达70.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12个月,观察组患者骨关节病、内紊乱以及滑膜炎等症状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明质酸钠治疗颞下颌关节结构紊乱疗效显著,优于曲安奈德治疗效果,可明显提高患者治疗优良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2013年11期 v.16 1106-1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02 ]
  • 思连康治疗急性腹泻病疗效观察

    赵斌;万继红;

    目的探讨肠道微生态药物思连康对急性腹泻的治疗效果。方法对622例急性腹泻患者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观察应用思连康及联用抗菌药物治疗对感染性腹泻及非感染性腹泻的治疗效果。结果思连康联合肠粘膜保护剂思密达对感染性及非感染性腹泻均有一定的疗效;对非感染性腹泻的疗效明显优于感染性腹泻(P<0.05)。结论对于感染性腹泻,适当的抗菌药物治疗可以取得疗效,而非感染性腹泻使用抗菌药物治疗不佳,通过应用肠道微生态制剂及肠粘膜保护剂能够有效控制病情。

    2013年11期 v.16 1109-1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3 ]

药房·药事管理

  • 2012年我院门诊药品处方点评结果分析

    石晓林;张玉萍;张玉秋;

    目的分析我院门诊处方质量,了解用药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实施干预,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抽查2012年门诊处方1 440张,按《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提供的《处方点评工作表》要求逐项审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处方质量总体情况较好,合格率较高,但存在不规范处方。结论我院门诊用药情况基本合理,有需改进之处。应加强医师、药师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处方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2013年11期 v.16 111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23 ]
  • 我院老年糖尿病降糖药使用现状调查

    阮璐雅;吴积升;

    目的调查降糖药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使用情况并评价其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方法将2012年5-10月在我院出院的343例糖尿病患者分为老年组(232例)和非老年组(111例),比较降糖药在两组中的具体使用情况。结果老年组药品大类使用频率排序前3位的分别为α-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及其类似物和双胍类。两组α-糖苷酶抑制剂和双胍类以及阿卡波糖和二甲双胍的使用例数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人在具体降糖药品种的选择上有其显著的特征。医师需要重视药品费用和药品选择,给予老年人个体化的用药方案,达到合理用药的目标。

    2013年11期 v.16 1115-1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21 ]
  • 我院2005-2012年医院制剂的发展状况分析

    杨君;杨跃辉;菅凌燕;

    目的分析我院2005-2012年医院制剂的品种结构和临床使用情况,为我院医院制剂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5-2012年医院制剂的品种结构和临床使用量进行统计分析,数据来源于我院计算机网络药品管理系统。结果我院医院制剂的品种结构合理,使用量稳步上升。结论医院制剂在我院药品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但是药品市场的有效补充,同时对我院优势科室的发展起到积极和支撑的作用。

    2013年11期 v.16 1118-1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2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