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作者·编者

  •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2011年影响因子及排名

    <正>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发布的2011年核心期刊评比中,我刊影响因子为0.800。在1998种科技核心期刊中,我刊影响因子排名第224位,综合排名第968位;在45种药学类核心期刊

    2011年06期 v.14 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6 ]
  •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2012年起改为月刊

    <正>为了缩短稿件的发表周期,更好地为广大读者和作者服务,《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2012年起改为月刊。改为月刊后,我刊将继续实行对省部级以上部门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的论文优先刊登并酌

    2011年06期 v.14 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3 ]
  • 2012年紫禁城国际药师论坛征文通知

    <正>"2012紫禁城国际药师论坛"将于2012年5月11日-14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本届论坛由中日医学科技交流协会、日本病院药剂师协会、美国卫生系统药师协会及《药品评价》杂志社共同发起,坚

    2011年06期 v.14 5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4 ]
  •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2012年征订、征稿启事

    <正>《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创刊于1998年,是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和辽宁省药学会共同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药学学术期刊。ISSN 1673-0070,CN21-1516/R。《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

    2011年06期 v.14 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7 ]

论著

  • 1,25-二羟维生素D3对哮喘大鼠BALF中Eotaxin及IL-8表达的影响

    田维敏;尚云晓;蔡栩栩;魏秀清;

    目的观察1,25-(OH)2D3对哮喘大鼠BALF中Eotaxin及IL-8表达的影响。方法 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哮喘组(A)、1,25-(OH)2 D3组(VD)、布地奈德组(B)及1,25-(OH)2 D3+布地奈德联合治疗组(L),每组10只。用ELISA法检测BALF中Eotaxin及IL-8的表达水平。结果各组Eotaxin和IL-8表达比较:A组较其他各组明显增高(P<0.01、P<0.05);VD组较A组明显降低(P<0.05),但仍高于N组、B组及L组(P<0.01);L组较A组、VD组及B组明显减低(P<0.05、P<0.01)。结论哮喘急性发作时,BALF中Eotaxin及IL-8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1,25-(OH)2D3有效抑制了哮喘时的Eotaxin和IL-8的表达水平,与布地奈德联合治疗作用更为明显。

    2011年06期 v.14 451-4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40 ]
  • Fasudil促进大鼠损伤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的研究

    辛国强;袁绍纪;卢培刚;

    目的研究Rho激酶抑制剂Fasudil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促修复作用。方法用健康成年SD大鼠建立脊髓损伤模型,通过腹腔注射盐酸法舒地尔,并设立对照。术后1、2、4周,运用BBB功能评分进行后肢运动功能评价;损伤后4周,脊髓损伤局部行SABC法ROCK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术后1、2、4周,Fasudil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评分明显增高(P<0.05);术后4周Fasudil治疗组损伤局部组织内ROCK2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腹腔注射Fasudil能够减少脊髓损伤局部ROCK2表达,改善大鼠的运动功能。

    2011年06期 v.14 454-456+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46 ]
  • 肿瘤新生血管靶向超声造影剂的实验研究

    李银燕;王学梅;欧国成;

    目的制备分别携带VEGF和CD34抗体以及同时携带2种抗体的靶向超声造影剂,并对其体外寻靶能力及免疫活性进行鉴定。方法采用吸附法制造3种靶向超声造影剂,每种靶向超声造影剂又根据微泡与抗体的配比比例及pH值具体各分为6组,共18组(实验组)。使用荧光免疫法,在体外鉴定每个实验组的寻靶能力及免疫活性。同时,设普通造影剂对照组、二抗代替一抗对照组。在电镜下计算靶向超声造影剂的结合率,并进行比较。结果电镜及光镜下观察,靶向超声造影剂为圆形,大小及分布较均匀,无任何聚集现象。荧光显微镜下观察,MBV实验组、MBC实验组、MBB实验组与靶向超声微泡结合的内皮细胞胞浆表达为绿色,而未与靶向超声微泡结合的内皮细胞及其他实验组、普通造影剂对照组与二抗代替一抗对照组均未表达。电镜下观察,靶向超声微泡组部分内皮细胞与靶向微泡结合,MBV实验组的结合率为3.475 5%±0.139 2%,MBC实验组的结合率为3.544 4%±0.214 5%,MBB实验组的结合率为3.682%±0.124 6%,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实验组及对照组未见与微泡结合的内皮细胞。结论自制的3种靶向超声造影剂在体外有寻靶能力及免疫活性,可用于动物肿瘤模型新生血管的体内特异性靶向显影的实验研究。

    2011年06期 v.14 457-459+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63 ]
  • 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系统评价

    韩峰;厉平;徐晚枫;许多;李玲;肇丽梅;

    目的对公开发表的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文献进行系统评价,评价格列美脲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检索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集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Revman 5.0软件做Meta分析。结果纳入14篇中文RCT,0篇英文文献,共累计病例1 604例。其中,治疗组816例,对照组78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格列美脲可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BG)、低密度脂蛋白(LDL-C),同时,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C肽,其中,格列美脲对TG、TC、FBG及HDL-C的改善优于常用降糖药。敏感性分析结果也与以上研究结果一致。结论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明显优于对照组。但由于高质量的文献较少,样本量有限,需做深入研究。

    2011年06期 v.14 460-4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5K]
    [下载次数:5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86 ]
  •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李延鸿;朱怀军;

    目的系统评价葛根素注射液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效果。方法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纳入含葛根素注射液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共纳入8个随机对照研究,86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提示,加用葛根素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RR(95%CI)为1.26[1.12,1.42]。结论加用葛根素能提高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常规疗法的疗效。

    2011年06期 v.14 464-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37 ]
  • 氟比洛芬酯和硬膜外吗啡对阴式子宫切除术后镇痛效果的对比

    曹岩岩;齐小冰;于铁英;孟凌新;

    目的对比观察氟比洛芬酯和硬膜外吗啡用于阴式子宫切除手术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6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阴式子宫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氟比洛芬酯组和吗啡组,每组20例。分别于子宫切除术后硬膜外注射生理盐水5 mL,吗啡2 mg,静脉滴注氟比洛芬酯50 mg,分别记录术后2 h、4 h、8 h、12 h、24 h、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当疼痛VAS评分大于4分时,口服双氯芬酸钾100~150 mg或哌替啶20~100 mg肌注止痛,观察药物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空白对照组2 h、4 h、8 h、12 h的疼痛评分高于氟比洛芬酯组和吗啡组(P<0.05),氟比洛芬酯组和吗啡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24 h、48 h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8 h内,空白对照组服用双氯芬酸钾的例数多于氟比洛芬酯组和吗啡组(P<0.05),氟比洛芬酯组和吗啡组患者术后未追加镇痛药;吗啡组的瘙痒发生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氟比洛芬酯组(P<0.01);吗啡组的恶心发生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静注50 mg氟比洛芬酯可达到硬膜外2 mg吗啡同等的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少。

    2011年06期 v.14 467-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76 ]
  • 右美托咪啶复合丙泊酚在无痛ESD中的应用

    徐钢;陆颖;黄礼兵;崔苏扬;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复合丙泊酚在无痛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中应用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ASA I~Ⅱ级行肠道黏膜下剥离术(ESD)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丙泊酚麻醉组(A组),右美托咪啶复合丙泊酚麻醉组(B组);记录各时间点HR、SpO2、MAP、RR,手术时间,苏醒时间,麻醉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患者苏醒即刻腹痛(VAS)。结果两组RR、SpO2、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诱导入睡后,与A组相比,B组MAP升高、HR下降(P<0.05),丙泊酚总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B组均少于A组(P<0.05),VAS评分B组低于A组。结论右美托咪啶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ES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2011年06期 v.14 470-4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70 ]
  • 奥扎格雷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临床观察

    张剑宇;彭岚;刘冬柏;

    目的比较奥扎格雷与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影响,分析二者抵抗概率。方法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奥扎格雷组与阿司匹林组(各60例),分别用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诱导,进行血小板聚集试验,检测最大血小板聚集率(MAR)。各组患者均于入院当天、治疗第14天检测血小板聚集率。结果奥扎格雷组与阿司匹林组血小板聚集功能在同一诱导剂作用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都存在抵抗、半抵抗现象。结论奥扎格雷、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率影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可作为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但也存在抵抗现象。奥扎格雷抗血小板聚集的长期临床效果、与其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联合应用能否解决抵抗问题,还需进一步的大规模临床实验研究。

    2011年06期 v.14 472-4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47 ]
  • 优泌乐2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预混人胰岛素70/30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

    杨颖;邓晨昕;高凌;张黎明;马计;肖婧;田源;

    目的研究2次/d预混人胰岛素70/30治疗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转用优泌乐2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次/d注射预混人胰岛素70/30(联合或不联合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54例,换用优泌乐2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在治疗开始及12周分别记录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bA1c(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及胰岛素剂量。结果治疗12周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bA1c、体重指数及胰岛素剂量均较基线水平显著下降。出现低血糖12例。结论应用预混人胰岛素70/30治疗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转用优泌乐2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后,其血糖可得到安全、有效的控制。

    2011年06期 v.14 474-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41 ]
  • 醋甲唑胺与吸收剂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激光光凝术后黄斑水肿的疗效

    孙一洲;柳力敏;钟一凡;杨凯博;陈蕾;

    目的探讨联合口服醋甲唑胺与吸收剂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激光光凝术后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42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激光光凝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口服醋甲唑胺联合吸收剂,对照组单纯口服吸收剂,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1个月的视力及黄斑水肿的变化情况。结果激光光凝术后,口服醋甲唑胺联合吸收剂的患者1个月时视力提高(59.1%vs.25.0%,P<0.05)、黄斑水肿消失(63.6%vs.30.0%,P<0.05)均优于单纯口服吸收剂的患者。结论联合应用醋甲唑胺与吸收剂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激光光凝术后黄斑水肿更有效。

    2011年06期 v.14 476-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25 ]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血象分析及相关治疗

    周建中;

    目的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血象改变,并进行危险分组。方法经骨髓象确诊的APL患者48例,依据其WBC及Plt进行危险分组。结果低危组、中危组及高危组APL患者分别为10例、27例、11例(22.9%)。结论高危组约占1/4,需调整治疗方案。

    2011年06期 v.14 477-479+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50 ]

药学研究

  • 氢溴酸西酞普兰咀嚼片人体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

    张丽娟;李海燕;郝光涛;刘泽源;

    目的比较国产氢溴酸西酞普兰咀嚼片与进口氢溴酸西酞普兰片的人体药动学参数及生物利用度,评价二者的生物等效性。方法 24名健康男性受试者随机交叉单剂量服用20 mg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受试制剂空腹咀嚼30~60 s后直接吞咽,参比制剂空腹用200 mL温开水送服。血浆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结果受试制剂及参比制剂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分别为(16.56±4.12)、(18.30±4.72)μg/L;Tmax分别为(4.42±2.41)、(5.00±2.87)h;t1/2分别为(47.44±7.74)、(48.43±14.56)h;AUC0-tn分别为(819.74±261.18)、(885.38±216.22)μg.h/L;AUC0-∞分别为(939.00±336.16)、(1 016.04±315.32)μg.h/L;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0-tn、F0-∞分别为91.92%±15.10%、92.09%±15.52%。结论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2011年06期 v.14 480-4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8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87 ]
  • 芹菜素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研究

    张志国;阎雪莹;李丽霞;何礼;丁文财;侯铁强;

    目的以芹菜素为模型药物、脱乙酰壳聚糖为药物载体,制备芹菜素壳聚糖微球,并测定微球中芹菜素的体外释放度。方法采用复乳-乳化化学交联法制备微球,正交试验优化微球制备的工艺,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芹菜素含量。结果最佳工艺制备4批微球,形态良好,微球圆整,平均载药量为8.54%,平均包封率为69.69%,平均粒径为84.33μm。微球在pH 6.8和pH 7.4的磷酸盐缓冲液中释放36 h。结论所选制备工艺稳定,适用于芹菜素壳聚糖微球的制备,体外药物释放结果显示,微球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2011年06期 v.14 484-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下载次数:2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82 ]
  • HPLC法测定莲须中木犀草素的含量

    李彦博;孙静;

    目的采用HPLC法测定莲须中木犀草素的含量。方法色谱柱:Phenomenex-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0.2%磷酸溶液(55∶45);检测波长:350 nm;流速:1 mL/min;柱温:30℃。结果木犀草素在0.204~2.040μg之间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为99.44%,RSD=0.82%(n=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具有很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可以用于莲须的质量控制。

    2011年06期 v.14 488-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39 ]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主药及杂质的含量

    田力;祝红杰;

    目的考察3个厂家生产的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的主药和杂质的含量。方法采用Hypersil BDS-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甲醇∶四丁基氢氧化铵水溶液(pH 3.5,50∶50)为流动相,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为220 nm,室温下进行检测。结果 3种样品的哌拉西林含量分别为标示量的102.8%、96.4%、103.1%;他唑巴坦含量分别为标示量的99.8%、93.3%、98.1%;杂质的含量分别为1.72%、2.74%、1.85%。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3个厂家生产的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的主药与杂质的含量均符合药典规定。

    2011年06期 v.14 490-4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58 ]
  • RP-HPLC法测定参芪肝康胶囊中水飞蓟宾的含量

    王婷;于雪;李飞;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参芪肝康胶囊中水飞蓟宾的含量。方法色谱柱:Dia-monsil C18(20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0.5%醋酸(48∶52,v/v);流速:1.0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87 nm。结果水飞蓟宾的线性范围:12.0~240μg/mL(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97.0%(RSD=1.9%)。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结果准确,可用于参芪肝康胶囊的质量控制。

    2011年06期 v.14 492-4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8 ]
  • 注射用氯诺昔康在不同pH值氯化钠注射液中的稳定性考察

    方宝霞;丁洁;陈富超;胡敏;李鹏;

    目的考察注射用氯诺昔康在不同pH值(4.5~7.0)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稳定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液中氯诺昔康的含量,考察室温条件下氯诺昔康在不同pH值0.9%氯化钠注射液中8 h含量变化,并观察和检测配伍液的外观及pH值变化。结果注射用氯诺昔康在不同pH值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含量、外观与pH值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氯诺昔康在不同pH值0.9%氯化钠注射液中8 h均保持稳定。

    2011年06期 v.14 494-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73 ]
  • 治咽颗粒的鉴别及其绿原酸含量测定

    徐英宏;关丁越;姜清华;

    目的建立治咽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TLC法鉴别金银花、甘草。采用HPLC法测定绿原酸的含量,色谱柱为Zorba SB-Aq-ODS(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25%磷酸溶液(13∶87),检测波长为327 nm,柱温为25℃,流速为1 mL/min,进样量10μL,以外标法测定治咽颗粒中绿原酸含量。结果金银花、甘草TLC鉴别色谱特征明显,专属性强;绿原酸在28.8~67.2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6%(n=6,RSD=1.37%)。结论该方法可用于治咽颗粒的质量控制。

    2011年06期 v.14 496-498+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64 ]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桃红四物口服液中芍药苷的含量

    安晔;赵明宏;何静;

    目的建立中药复方桃红四物口服液中芍药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Kromasil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水(14∶86);检测波长:230 nm;柱温为室温;流速:1.0 mL/min。结果芍药苷0.044~0.179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方程:Y=20 540 X+232 890,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9.5%,RSD=1.2%(n=6)。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有效控制桃红四物口服液的质量。

    2011年06期 v.14 498-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45 ]
  • 13厂家盐酸西替利嗪片溶出度考察

    陈丽波;余穗萍;

    目的比较国内不同厂家生产盐酸西替利嗪片溶出度的差异。方法采用转蓝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西替利嗪的含量,计算累积溶出量。结果其中11家企业的产品符合《中国药典》相关规定,2家生产企业2批次产品不符合《中国药典》相关规定。各厂家产品溶出行为差异较大。结论不同厂家生产的盐酸西替利嗪片的溶出行为存在较大差异,临床用药时应加以注意。

    2011年06期 v.14 500-5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75 ]

临床药学

  • 临床药师对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药学监护的切入点

    刘贺萍;刘晓琦;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为主动脉夹层(AD)患者实施药学监护的路径和方法。方法采用美国卫生保健机构联合鉴定委员会批准的药学监护方法,结合我国临床药学特点,拟定主动脉夹层患者药学监护的路径和方法。结果临床药师可为主动脉夹层患者提供药学监护,并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结论通过实施药学监护,可明显提高主动脉夹层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可改善患者预后。

    2011年06期 v.14 502-5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58 ]
  • 对49328张处方中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及措施

    高扬;潘晓莉;姜德春;

    目的对门诊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2010年9月-2011年2月49 328张门诊处方中的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分析。结果不合理用药处方占所审核处方的8.6%;不合理用药主要体现在自然项目、皮试、用法用量、相互作用、诊断与用药不符等方面。结论应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对策,如:加强处方电子系统的及时更新和监管,定期把处方点评的结果反馈给临床医师,培养医务工作者的细致工作作风等。门诊药师加强处方审核有助于提升合理用药水平。

    2011年06期 v.14 504-5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7 ]
  • 抗菌药治疗门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应用分析

    杨玉萍;

    目的探讨三种方案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URTI)的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7月-2010年6月在我院门诊确诊为AURTI的患者540例。全部病例常规给予抗病毒治疗,其中全程应用抗菌药组(全程组)136例,延后应用抗菌药组(延后组)254例,不应用抗菌药组(不用组)150例。并对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病程、不良反应发生率、白细胞计数(WBC)、粒细胞百分比(GRA%)、C反应蛋白(CRP)等进行分析。结果全程组、延后组、不用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8.7%、96.0%、81.3%。延后组复诊率最低,不用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结论延后应用抗菌药疗效良好,复发率最低,病程较短,不良反应和总费用较低,是治疗AURTI较合理的方案。

    2011年06期 v.14 506-5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57 ]

安全用药

  • 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术后应用诺雷得治疗的不良反应与对策

    葛莉娜;邓天麟;刘英男;齐亮;

    目的总结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应用诺雷得治疗的不良反应及护理措施。方法观察69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术后应用诺雷得治疗的不良反应,并采取相应的治疗及护理措施。结果 53.62%(37/69)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包括出血、皮疹、潮热、关节痛和围绝经期综合征。经综合治疗与护理,所有患者的不良反应均得到缓解。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应用诺雷得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积极采取适当的措施可以有效缓解不良反应的发生。

    2011年06期 v.14 508-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166 ]
  • 药源性鼻中隔穿孔的分析与预防

    张红奇;

    目的探讨临床鼻腔常用药物导致鼻中隔穿孔的原因与预防方法。方法分析我院2000年10月-2009年11月由5种药物导致7例鼻中隔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药物导致的7例鼻中隔穿孔中,丙酸倍氯米松鼻喷剂和硝酸银各2例;呋喃西林麻黄碱滴鼻液、布地奈德鼻喷剂、5%鱼肝油酸钠各1例。结论药源性鼻中隔穿孔虽然很少见,但应该引起重视,合理用药及选择最安全、适宜的治疗方法是预防的关键。

    2011年06期 v.14 510-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0 ]
  • 我院19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李刚;苍爱军;王雨;王娜;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6-2009年上报的190份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及分析。结果涉及ADR的药品共16类,总计86个品种,以抗微生物类药物最多(25种,86例),其次为营养神经系统药物和心血管系统药物(分别为27例和21例);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最多(65例)。结论临床应当重视ADR监测并及时报告,以减少或避免ADR的重复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2011年06期 v.14 512-5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3 ]
  • 剂型相关性临床不合理用药分析

    程敏;

    剂型因素导致的用药问题及用药质量问题越来越多,与其相关的用药合理性问题日益突出。笔者依据工作中发现的该类问题,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分析临床剂型因素与合理用药的相关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2011年06期 v.14 514-5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40 ]

综述

  • HPLC法考察青霉素类抗菌药物配伍稳定性概述

    王艳;韩莹旻;

    本文通过对2005年以来相关文献的检索,系统回顾了HPLC法在考察青霉素类抗菌药物与常用药物配伍的稳定性方面中的应用,为临床医护工作者提供了可靠的实验数据,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2011年06期 v.14 516-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45 ]
  • 桃金娘油在耳鼻喉科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孙丽华;

    本文综述了桃金娘油的药理及临床,并对近5年来桃金娘油药物在耳鼻喉科临床应用进展情况进行回顾。标准桃金娘油肠溶胶囊在治疗鼻炎及鼻窦炎、咽炎、扁桃体炎、分泌性中耳炎等疾病均有报道,标准桃金娘油肠溶胶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已广泛应用于耳鼻喉科疾病中。

    2011年06期 v.14 519-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4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28 ]
  • 异甘草酸镁注射液的临床应用

    李艳丽;张建英;吴爽;

    目的总结异甘草酸镁注射液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方法通过数据库检索近年来有关甘草酸镁注射液的国内医药文献,进行相关分类总结。结果异甘草酸镁注射液能明显改善病毒性、药物性、酒精性等肝脏急性或慢性炎症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指标,在治疗带状疱疹、寻常性银屑病等方面效果较好。结论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可用于治疗急性或慢性肝炎、带状疱疹、寻常性银屑病等。

    2011年06期 v.14 521-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5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54 ]
  • 肿节风的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新进展

    易洁梅;

    肿节风具有抗肿瘤、抗菌、消炎、镇痛及免疫调节作用,临床应用具有不良反应少、使用安全等特点。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肿节风的药理研究及其制剂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2011年06期 v.14 523-5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7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33 ]

药物与临床

  • 特拉唑嗪联合前列安栓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的疗效

    李福宏;

    目的探讨α肾上腺素能受体(α-AR)阻滞剂特拉唑嗪联合前列安栓治疗Ⅲ型前列腺炎(CP/CPP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Ⅲ型前列腺炎患者146例,采用临床对照随机分为Ⅰ、Ⅱ、Ⅲ组。Ⅰ组(特拉唑嗪组)45例,Ⅱ组(前列安栓组)44例,Ⅲ组(特拉唑嗪联合前列安栓组)57例,每组患者均接受药物治疗4周。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为主要指标、前列腺液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卵磷脂小体数量为次要指标作为疗效评估,分别评价每组患者的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135例患者完成4周治疗并接受最终评估,其中Ⅰ组42例,Ⅱ组44例,Ⅲ组49例。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不良反应包括:①体位性低血压(Ⅰ组11.36%,Ⅲ组14.28%);②肛周不适、腹泻(Ⅱ组10.86%,Ⅲ组12.5%)。因药物不良反应退出治疗的共11例,其中Ⅰ组6.81%,Ⅱ组0%,Ⅲ组14.28%。结论特拉唑嗪、前列安栓均能有效缓解CP/CPPS患者的症状,两者联合用药治疗的疗效优于单药治疗。

    2011年06期 v.14 526-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11 ]
  • 小剂量阿替普酶治疗老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

    张世江;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老老年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将95例老老年A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应用小剂量阿替普酶治疗,对照组给予尿激酶(UK)静脉溶栓。观察两组疗效及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冠状动脉再通率分别为82.2%、50.0%;患者在发病3 h内静脉溶栓再通率分别为85.7%、56.7%(P<0.01);4周病死率分别为4.4%、6.0%(P>0.05)。结论小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老老年AMI临床疗效好,血管再通率高,尤其在发病3 h之内进行溶栓治疗效果更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溶栓剂。

    2011年06期 v.14 528-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155 ]
  •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

    王艳;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09年10月-2010年12月门诊痛经患者11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1例,给予舌下含服复方丹参滴丸5粒,3次/d;对照组55例,口服芬必得胶囊1粒,2次/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44%,对照组总有效率65.4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痛经疗效显著,具有起效快、不良反应低、复发率低的优点。

    2011年06期 v.14 530-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73 ]
  • 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在小儿骶管阻滞中的应用

    罗小玲;

    目的探讨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在小儿骶管阻滞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ASAⅠ级、年龄1~4岁、无心肺疾患、择期行下腹部手术的患儿,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骶管单次注入0.2%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5μg/mL,对照组骶管单次注入0.2%罗哌卡因,术中用异丙酚和氯胺酮维持镇静。测定骶管阻滞起效的时间和术后镇痛情况,监测并记录两组患儿围术期的呼吸、循环功能状况,评估麻醉效能,观察围术期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较短,镇痛时间明显延长,围术期循环功能稳定,阻滞效果可靠,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下腹部手术经骶管单次注入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的麻醉效果优于单纯应用罗哌卡因,术后镇痛时间长,不良反应少。

    2011年06期 v.14 531-5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63 ]
  • 早期护理干预配合药物治疗在格林-巴利综合征治疗中的意义

    郭艳霞;马英;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配合药物治疗在格林-巴利综合征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36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在应用营养神经等药物的基础上,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0.4g/(kg.d)]连续应用5 d,同时进行早期的护理干预。结果 36例患者中,显效20例,好转11例,无1例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过程中,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对于控制病情进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病程效果显著。

    2011年06期 v.14 533-5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45 ]

药房·药事管理

  • 我院中药饮片处方用药分析

    朱金英;

    目的了解我院中药饮片处方的用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6月-2010年5月门诊中药饮片的全部处方信息,对中药饮片处方出现张数、用药频率、超量用药频率、单张处方出现的药味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统计用药409种,使用频率最高者为白芍;饮片使用剂量超出《中国药典》规定剂量的平均出现频率为23.75%;按《中药学》分类,补虚药使用频率最高;处方用药药味数偏多,平均每方药味数为15.47味。结论补虚药在中医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处方中存在用量过大、处方药味数过多的问题,不仅造成中药材资源的损失,而且影响中医学水平和医疗质量的提高,造成不良反应的发生。

    2011年06期 v.14 535-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149 ]

药学教育

  • 医院药师带教实习学生的现状分析与改进对策

    齐军;杨跃辉;

    近年来,医院药学实习作为药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其教学质量的优劣受到广大药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医院药学只有不断改变旧有的带教管理模式,采用全新的理念,系统化、程序化地进行带教管理,才能更好地提高带教管理水平。

    2011年06期 v.14 536-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68 ]

短篇报道

  •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一例

    查云岚;梁永杰;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81岁。因"血压高50年,血糖高20年,肾功能异常2个月"入院。患者慢性咳嗽、咳痰史多年,多于冬春季节变换时发作,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以上,入院前1周出现咳嗽,稍有气急,无咳痰,无发热。患者2001年曾发生心肌梗死,具体不详,之后长期服用拜阿司匹林100 mg/d,平时

    2011年06期 v.14 539-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