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科风采

读者·作者·编者

论著

  • 三氧化二砷对成纤维细胞的生长抑制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肖莉;杨丽丽;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对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用含AS2O3浓度分别为0、2、4μmol/L的培养液分别作用于成纤维细胞,24 h和48 h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周期分布。结果 AS2O3可显著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P<0.01);AS2O3可使细胞周期G0/G1期比例增加(P<0.01),G2/M期减少(P<0.01)。结论 AS2O3具有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阻止细胞周期进展的作用。

    2010年05期 v.13 321-32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53 ]
  • 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系统评价

    李延鸿;朱怀军;

    目的系统评价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万方数据库,纳入含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共纳入18个随机对照研究,1 26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硫辛酸治疗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OR=1.30,95%CI(1.21,1.39)]。结论硫辛酸应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疗效确切。

    2010年05期 v.13 323-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下载次数:1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7 ] |[阅读次数:148 ]
  • 中药雾化治疗对慢阻肺大鼠气道炎症的研究

    刘明伟;王忠平;

    目的观察中药雾化吸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模型肺炎性细胞及炎症介质IL-8、TNF-a含量变化的影响及意义,探讨其对COPD的防治机制。方法采用"烟熏复合木瓜蛋白酶雾化吸入法"复制COP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模型组、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中药雾化吸入,模型组及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雾化吸入,疗程为4周。观察肺泡灌洗液细胞学分类、血清IL-8及TNF-a含量、肺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中药组肺泡灌洗液炎性细胞计数及血清炎性介质IL-8、TNF-a含量低于模型组(P<0.05);气管和支气管黏膜上皮脱落、气管软骨损毁、支气管腔内炎性细胞渗出等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结论中药雾化能减轻支气管肺组织炎性细胞在肺内聚集,抑制炎性介质IL-8、TNF-a的产生,对COPD大鼠肺具有保护作用。

    2010年05期 v.13 327-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3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53 ]
  • C-反应蛋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及洛伐他汀干预治疗的临床研究

    荣林;杨文东;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严重程度的影响及评价洛伐他汀干预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乳胶增强免疫(超敏)比浊法,定量检测健康对照组5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46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39例患者治疗前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血清hs-CRP增高的患者,随机分为洛伐他汀治疗组、常规治疗组,分别在用药后4、8周检测血清hs-CRP。结果①AMI组、UAP组治疗前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AMI组明显高于UAP组(P<0.01);治疗前AMI组血清hs-CRP增高(均大于3 mg/L)的阳性率(94.9%)显著高于UAP组(73.9%)(2=6.739,P<0.01)。②洛伐他汀治疗组经治疗4、8周,较常规治疗组血清hs-CRP明显降低(P<0.01)。③洛伐他汀治疗8周后,血清TC、TG、LDL-C水平显著下降(P<0.01/P<0.05),血清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④洛伐他汀治疗组缺血事件总发生率显著降低(χ2=10.502,P<0.005)。结论 ACS冠状动脉病变与CRP水平有关,洛伐他汀可改善ACS患者血脂水平及降低CRP水平。因此,洛伐他汀具有良好的调脂和抗炎作用,检测血清hs-CRP水平,可更好地了解病情,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

    2010年05期 v.13 329-3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29 ]
  • 小剂量氯胺酮预防小儿异丙酚注射痛

    鲍淑敏;赵广翊;王鹏;苑妍新;孟凌新;

    目的评价小剂量氯胺酮预防小儿异丙酚注射痛的有效性。方法将160例行择期手术的患儿随机分成4组,分别接受0.9%生理盐水(S组),氯胺酮100μg/kg(K100组)、200μg/kg(K200组)、300μg/kg(K300组),各试验用药均为2 mL,注射上述药液后,即刻给予2 mg/kg的异丙酚。由另一位麻醉医生每隔2 s评定注射痛的有无及程度。结果 K300组疼痛的强度及发生率最低。结论 300μg/kg的氯胺酮可以有效预防异丙酚注射痛。

    2010年05期 v.13 332-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80 ]
  • 帕瑞昔布用于膝关节镜手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

    姚凤珍;黄礼兵;季淑娟;杨光;崔苏扬;

    目的研究帕瑞昔布对膝关节镜手术后疼痛以及关节活动的影响。方法将56例膝关节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帕瑞昔布组和对照组。帕瑞昔布组于术前15 min静脉给予帕瑞昔布40 m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所有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术前、手术结束及术后2、4、8、12、24、48 h进行镇痛效果评估,观察术后膝关节活动情况。结果两组术后各时点静息状态下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膝关节活动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帕瑞昔布用于膝关节镜手术,增加了术后膝关节活动度,有利于术后恢复。

    2010年05期 v.13 335-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55 ]
  • 剖宫产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临床研究

    刘仕英;王光花;王颖懿;

    目的探讨不同的抗菌药物使用方式在剖宫产术中预防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择期剖宫产孕妇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60例,术前30 min静脉滴注头孢呋辛1.5 g、甲硝唑0.5 g,术后相同剂量2次/d,连用1~2 d;对照组60例,术前不用药,术后同样药物、相同剂量和方法连用3~5 d。结果两组术后发病率、发热发生率、术后感染发生率、术后白细胞升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住院天数和抗菌药物费用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是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的有效方法,术前30 min给药,短程应用更加合理。

    2010年05期 v.13 337-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17 ]

药学研究

  • 丹参酮微乳制备工艺的初选及优化

    张宁;吕慧怡;范青;

    目的寻找丹参酮微乳最佳的处方和制备工艺。方法选择大豆磷酯与F-68为乳化剂,甘油和山梨醇为辅助乳化剂。通过单因素实验初选,均匀设计优化处方和制备工艺。结果优化条件下,制备的丹参酮微乳为淡红色透明胶体溶液,平均粒径为42.1 nm,包封率为98.47%,载药量为0.468%。结论该优化条件可作为丹参酮微乳最佳的处方和制备工艺。

    2010年05期 v.13 339-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29 ]
  • 壳聚糖用于五苓滴丸澄清工艺的考察

    金岩;张宇;李三鸣;

    目的本文考察了壳聚糖絮凝法用于澄清五苓滴丸的最佳工艺。方法对絮凝条件进行了优化,选择干浸膏收率、总多糖含量两个指标与醇沉工艺进行了比较,其中总多糖含量的测定采用蒽酮-硫酸比色法。结果在有效成分的保留率上,壳聚糖絮凝法明显优于醇沉法。优选的最佳澄清工艺为药液与药材的浓缩比例为4∶1,壳聚糖用量为0.8%,于40℃下,以50 r/min的速度,搅拌10 min。结论壳聚糖絮凝法不仅澄清效果好,而且经济实用,可代替醇沉法用于五苓滴丸的澄清。

    2010年05期 v.13 341-3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04 ]
  • 浓百合剂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杨君;孙东宁;杨跃辉;

    目的优选浓百合剂的提取工艺。方法以盐酸麻黄碱含量和盐酸伪麻黄碱含量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考察水提取的工艺条件:浸泡时间、加水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浸泡时间0.5 h、加6倍量水、提取2次、提取时间为每次3 h。结论该工艺合理、可行,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2010年05期 v.13 34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2 ]
  • 石墨炉原子吸收标准加入法考察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中铝元素含量

    韩峰超;王晓黎;高广慧;孙晓娟;

    目的考察18合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中铝含量。方法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注射液中铝离子浓度。结果不同厂家样品的铝离子浓度存在很大差异。结论有必要对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中铝浓度进行限度检查。

    2010年05期 v.13 346-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41 ]
  • 依诺沙星注射液与替硝唑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吴加娣;朱华;许建国;邵建屏;

    目的考察葡萄糖酸依诺沙星注射液与替硝唑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取依诺沙星注射液与替硝唑注射液配伍后的溶液,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在25℃下6 h内不同时间的吸收度,计算依诺沙星、替硝唑配伍前后的含量。扫描紫外吸收图谱,观察溶液的外观,测定pH值。结果在25℃下,0~6 h内配伍液外观、pH值和紫外吸收图谱无明显变化,依诺沙星和替硝唑的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依诺沙星注射液与替硝唑注射液在25℃下可配伍使用。

    2010年05期 v.13 347-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42 ]
  • 左卡尼汀大鼠体内肠吸收动力学的研究

    王春华;赵庆春;颜鸣;梁晶丽;程刚;

    目的考察左卡尼汀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应用大鼠在体肠回流试验装置,应用UV法和HPLC法,分别测定肠循环液中酚红和左卡尼汀的量。结果左卡尼汀在药物浓度为0.5、1、2 mg/mL时,全小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187 4、0.179 8、0.174 2/h;不同pH值(7.9、6.5、4.8)时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179 8、0.325 9、0.484 9/h;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180 5、0.209 8、0.209 7/h。结论不同的药物浓度、不同肠段对药物在肠道的吸收无显著影响;随着pH值的减小,左卡尼汀的Ka值显著增大;药物的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

    2010年05期 v.13 349-3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8 ]

临床药学

  •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用药合理性审查与干预对策

    李刚;胡筠;王雨;

    目的通过对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用药的合理性进行审查与干预,促进患者安全合理用药,实现药师自身价值。方法借助PASS系统及查阅相关文献,对我院2009年10-12月PIVAS配液的50342份医嘱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不合理医嘱180份,包括配伍、剂量浓度、给药频次、医嘱开具失误等方面的问题。结论药师可借助PIVAS平台开展相应的临床药学工作,发挥自身价值。

    2010年05期 v.13 352-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47 ]
  • 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治疗的实践和体会

    覃燕玲;梁桂才;

    目的介绍我院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抗感染治疗的体会。方法对临床药师查房会诊中遇到的部分典型病例进行叙述和分析。结果临床药师成功参与了若干病例抗感染治疗方案的制订,实现了对特殊患者的用药个体化。结论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治疗方案的制订,不但提高了临床抗菌药物的疗效,降低药源性疾病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危害,同时也为患者减轻了经济负担。

    2010年05期 v.13 354-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22 ]
  • 我院住院患者头孢哌酮/舒巴坦临床应用评价

    胡东梅;赵庆春;

    目的评价头孢哌酮/舒巴坦在临床应用的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的121份出院病历,对其进行评价。结果我院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的突出问题体现在用药选择档次偏高(占24.79%)。结论我院对于头孢哌酮/舒巴坦的应用存在不合理性,需规范临床医师的用药行为,加强药品管理部门的监督职责。

    2010年05期 v.13 357-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61 ]
  • 呼吸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调查

    柳杰;

    目的了解医院呼吸科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增强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意识,提高用药水平。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2-4月我院呼吸科出院病例188份,将病历基本信息和调查项目填入表格,并将数据分类汇总。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96.8%,联合用药占28.0%,病原学检测率为57.1%,不合理病例占29.7%。结论我院呼吸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总体上合理,但在个体化给药上应做进一步改进。

    2010年05期 v.13 359-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33 ]
  • 我院儿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

    余泽斌;

    目的了解我院儿科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1-12月我院儿科门诊处方1 200张。2008年我院儿科收治出院患儿病历1 352份。统计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并评价用药合理性。结果抗菌药物使用住院1 314例,占97.19%,门诊1 075例,占89.58%,共使用抗菌药物5类31种;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使用频率最高,其次是大环内酯类。联合用药住院45.61%,门诊14.05%。结论加强医务人员对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学习和认识,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

    2010年05期 v.13 361-3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54 ]
  • 一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药历及用药讨论

    王守涛;赵宇媚;

    笔者通过撰写一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药历,对其治疗方案、病程及用药情况进行分析,从而讨论临床药师在参与临床用药过程中,在药物使用方面的作用和优势,保证临床安全、合理、有效地使用药物。

    2010年05期 v.13 364-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66 ]

安全用药

  • 2009年我院18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栗云明;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与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9年度上报的183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药物种类、给药途径、不良反应表现及严重程度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DR发生的男女比例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静脉给药的ADR发生率更高(82.51%);抗微生物药物引发的ADR比例最高(49.73%);ADR累及的器官系统主要是皮肤(38.25%),其次是消化系统(18.03%);严重的ADR及新的ADR所占比例分别为2.19%和22.40%。结论应重视ADR监测工作,强化ADR监测意识,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规范用药,更大程度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2010年05期 v.13 36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35 ]
  • 注射用头孢噻肟钠致严重过敏反应二例分析

    燕翎飞;郎会利;王丹;夏新;李润萍;

    头孢噻肟钠是第三代头孢类药物,具有广谱、高效、价格低廉、不良反应少等特点。本文报道2例男性患者(均2岁),静点头孢噻肟钠2~3 min后,出现刺激性咳嗽、呕吐、发绀等症状,其中1例出现过敏性休克,立即停用头孢噻肟钠,予泼尼松龙、肾上腺素及吸氧、补液等措施,2位患儿均治愈。结合文献对这2例头孢噻肟钠过敏反应的发生原因和预防对策进行探讨。

    2010年05期 v.13 368-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37 ]
  • 华法林过量未引起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刘秀华;郝春凤;葛霞;

    华法林是目前广泛应用的口服抗凝药,在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出血。其治疗窗窄,半数有效量与半数致死量的INR水平仅相差1倍,剂量的精确对取得疗效和降低副作用很重要。我科收治1例1次误服华法林7片(17.5 mg)的患者,经积极抢救和精心护理,未发生出血,住院14 d出院。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和总结。

    2010年05期 v.13 370-3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65 ]

综述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预防及治疗的药物研究进展

    章晓慧;刘正大;董有静;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妇女常见的并发症,是导致围产期母儿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率增高的重要原因。随着医学、药学的发展,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药物预防和药物治疗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2010年05期 v.13 371-3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4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141 ]
  •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代谢及其引起的药物相互作用

    陈颖;吴晓燕;瞿发林;

    精神病患者在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时,往往同时接受其他类别的药物治疗,联合用药的情况比较多见。临床常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主要经细胞色素P450酶代谢,影响其代谢酶活性的药物可导致药物代谢的改变,升高或降低血药浓度,从而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或降低药效。本文就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代谢途径及相互作用进行综述。

    2010年05期 v.13 374-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33 ]
  • 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治疗进展

    李丽华;张遥;赵喜荣;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骨科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如得不到及时预防和治疗,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骨科手术患者的危险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预防和治疗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病尤为重要。本文就近几年来对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治疗进展概况进行综述。

    2010年05期 v.13 376-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3 ]
  • 国内双氯芬酸钠制剂开发概况

    乔明艳;

    双氯芬酸钠是一种新型的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具有良好的解热镇痛作用。本文综合国内相关文献中双氯芬酸钠的剂型及制剂的特点,提示应用药剂学的基本理论,发掘现有的药物资源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和经济价值。双氯芬酸钠制剂的开发研制在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提高生物利用度等方面展示了广阔前景。

    2010年05期 v.13 379-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8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108 ]

药物与临床

  • 乌司他丁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观察

    顾金萍;吕慧怡;于健;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2例常规治疗;治疗组5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20万U,2次/d。观察患者病情改善情况,监测患者心率(HR)、呼吸频率(RR)、体温(T)、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及氧合指数(PaO2/FiO2)。结果治疗组:显效46例(79%),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HR、RR、T及WBC经治疗后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3 d,治疗组PCT、氧合指数(PaO2/FiO2)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治疗后6 d才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乌司他丁能有效改善重症肺炎患者的病情,对重症肺炎的救治具有临床意义。

    2010年05期 v.13 381-3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140 ]
  • 太极通天口服液治疗血管性头痛的临床观察

    胡燕琴;牛松涛;

    目的观察太极通天口服液治疗血管性头痛的疗效。方法 92例血管性头痛患者分为治疗组(52例,应用太极通天口服液)与对照组(40例,应用颅痛定),连用2个疗程,对比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38%、75.00%,P<0.05。治疗组的止痛效果、每次头痛持续时间、每月头痛发作次数、头痛伴随症状等改善较对照组显著(P<0.01)。结论太极通天口服液具有服用方便、副作用小、临床疗效明显等优点,可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2010年05期 v.13 383-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38 ]
  •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黄葵胶囊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水肿疗效观察

    夏桂志;刘海燕;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黄葵胶囊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水肿的疗效。方法以我院确诊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合并中、重度水肿的病例为研究对象,共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治疗组用疏血通注射液6 mL加入5%葡萄糖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并用黄葵胶囊5粒/次,3次/d,持续8周。2周后观察水肿消退情况。结果 2周后治疗组水肿消退28例,改善12例,无效6例。对照组水肿消退20例,改善10例,无效1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黄葵胶囊能明显改善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高凝状态,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水肿有良好疗效。

    2010年05期 v.13 385-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39 ]
  • 罂粟碱和低分子右旋糖酐在断指再植术后的应用

    王晶;李茁;高博;

    目的探讨注射罂粟碱与低分子右旋糖酐在断指再植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断指再植术后的患者采用肌肉注射罂粟碱、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同时加强用药的观察及护理。结果 97指(86例)断指再植术后患者89指成活,成活率为91.75%。结论采用肌肉注射罂粟碱、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同时加强用药的观察及护理,在提高断指再植成功率方面有重要意义。

    2010年05期 v.13 386-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2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148 ]
  • 三磷酸腺苷治疗婴儿及儿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罗洪霞;

    目的介绍三磷酸腺苷(ATP)在儿科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选择我科2008年6月-2010年3月收治的5例PVST患儿,应用快速静推ATP复律,在2 s内静脉推注ATP,初始剂量:2.5 mg/次,如未复律,再以2.5 mg/次剂量递增,最大剂量不超过10 mg/次。结果 3例患儿首次复律成功,2例患儿需重复用药后复律成功。结论三磷酸腺苷在儿科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从小剂量开始用药,起效迅速、安全。

    2010年05期 v.13 388-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16 ]
  • 1,6二磷酸果糖联合辅酶Q10治疗新生儿窒息后所致心肌损害

    王隆;刘静;

    目的观察1,6二磷酸果糖(FDP)联合辅酶Q10胶囊治疗新生儿窒息并心肌损害的疗效。方法将140例诊断为新生儿窒息并心肌损害的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治疗组80例。均按新生儿窒息进行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FDP和辅酶Q10胶囊,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在心率、心肌酶谱、心电图ST-T恢复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FDP联合辅酶Q10胶囊治疗新生儿窒息并心肌损害疗效显著。

    2010年05期 v.13 389-3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02 ]

药房·药事管理

  • 加强门急诊处方管理 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杨跃辉;刘晓东;何丽媛;亓军;

    目的加强门急诊处方管理,提高处方质量和合理用药水平,确保患者安全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9年4-9月门急诊处方6 934张,按照《处方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处方点评并统计分析。结果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2.19种,用药金额为174.59元,注射剂的使用率为38.51%,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1.65%,处方合格率为94.17%。结论门急诊处方用药基本合理,但不合理用药仍然存在。应加强处方管理,进一步提高临床用药水平。

    2010年05期 v.13 391-3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64 ]
  • 门诊药房药物咨询服务分析

    刘荣;

    目的探讨门诊药房提高药物咨询服务的措施,帮助患者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我院门诊药房2009年7-9月的药物咨询记录,对咨询内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患者咨询内容广泛,咨询药物的用法用量最多(26.5%),其次是药物的适应证(20.3%)、药品价格(13.4%)、不良反应(12.4%)。结论通过药物咨询可以使患者了解正确的用药方法,避免不良的相互作用,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2010年05期 v.13 393-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88 ]
  • 对我院住院患者退药情况的思考

    王宇;

    目的调查我院住院患者退药情况并提出应对措施。方法收集我院各科病区2009年11-12月2 717份退药申请单退药数额,分析我院住院患者的退药特点。结果我院不同病区均有退药情况发生,主要集中在普外科和肿瘤科。结论应采取有效方法减少不合理退药情况的发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利用医院的人力资源。

    2010年05期 v.13 395-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39 ]

药学教育

  • 药学情报在医院药学服务中的实践

    张策;

    目的探讨药学情报服务在医院药学实践中的应用。方法根据工作实践经验,对医院开展的具体药学情报工作进行总结。结果通过科学的情报服务,可以从多方面开展临床药学服务工作。结论行之有效的药学情报工作能够提高医院临床药学服务水平。

    2010年05期 v.13 397-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2 ]
  • 以学促教 推动药剂科科教发展

    杨燕;

    目的在提高药剂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同时,促进科研的发展。方法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结果经常化和规范化的教学工作,不仅提高了教学能力,也推动了科研工作的持续开展。结论教学与科研是药剂科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一个需长期努力不懈的工程。

    2010年05期 v.13 399-4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