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艳秋;杜丰;苏雪松;李德天;
目的探讨国产低分子肝素海普宁是否具有降低大鼠阿霉素肾病蛋白尿,减轻足突细胞损害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尾静脉一次性注射阿霉素6.5mg/kg建立肾病模型,按给药方法分3组:对照组(5只):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的同时,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每日1次,按2mL/kg给予;肾病组(25只):静脉注射阿霉素的同时,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每日1次,按2mL/kg给予;治疗组(25只):静脉注射阿霉素的同时,腹腔注射海普宁,每日1次,按200IU/kg给予(海普宁按100IU/mL溶解)。各组均于0d、3d、7d、14d、21d、28d收集24h尿液,对照组于第28天,肾病组及治疗组于收集尿液结束当天各取大鼠5只,留取肾组织及血液标本进行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肾病组0d、3d尿蛋白无增加(P>0.05),从第7天开始增加(P<0.05),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多,21d、28d达高峰,28d与21d相比,尿蛋白稍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尿蛋白演变过程与肾病组相似,亦第7天开始增加(P<0.05),第21天、28天达高峰,但与等天数肾病组相比,尿蛋白明显减少(P<0.05)。与对照组相比,肾病组血清ALB于第7天开始下降(P<0.05),第14d天达最低值,第21天、第28天较14d稍升高,但仍处低水平状态,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ALB下降过程与肾病组相近,但比同等天数肾病组及治疗组下降的少(P<0.05)。肾病组TG、ChoL第14天开始升高(P<0.05),第21天达高峰,第28天较21d下降(P<0.05);治疗组与同等天数肾病组相比增高较少(P<0.05)。光镜:肾病组:于第7天可见蛋白管型,14d较易见到蛋白管型,第21天、28天肾小球出现轻度系膜增生性改变,可见大量蛋白管型及间质纤维化;治疗组与肾病组相比,蛋白管型明显减少,无间质纤维化。电镜:肾病组:于第3天可见到足突融合,第14天最明显,第21天、28天出现足突细胞变形,体积变大,胞质中微丝增多,毛细血管袢闭塞、充血,大量红细胞填塞,内皮细胞孔消失,基底膜正常;与肾病组相比,治疗组足突细胞融合明显减轻,无毛细血管袢闭塞及足突细胞变形和体积增大。结论国产低分子肝素海普宁具有降低大鼠阿霉素肾病蛋白尿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可能通过稳定足突细胞结构实现。
2009年05期 v.12 308-3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1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2 ] - 姜元军;乔俏;杨春明;宫大鑫;孙志熙;孔垂泽;
目的探讨抗氧化剂α-硫辛酸对糖尿病膀胱病变的治疗作用,明确其对膀胱超微结构改变的影响。方法建立STZ-糖尿病大鼠模型;通过尿流动力学检查方法,明确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和治疗组的膀胱功能状态,通过透射电镜方法,观察各组大鼠膀胱的超微结构改变,观察α-硫辛酸对大鼠排尿率的改善作用,验证大鼠膀胱超微结构改变在糖尿病膀胱病变中的作用机理。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大鼠的膀胱排尿率显著下降,而经α-硫辛酸治疗后,排尿率明显恢复。糖尿病大鼠膀胱上皮、毛细血管和神经组织等的超微结构发生进行性改变,与排尿率下降程度一致,经过α-硫辛酸治疗后,部分组织的超微结构得以恢复。结论α-硫辛酸能够逆转糖尿病大鼠膀胱的超微结构改变,改善膀胱功能。
2009年05期 v.12 312-3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35 ] - 崔国元;李铁刚;张顺;
目的研究慢性酒精中毒时,小鼠肝脏组织中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等的变化及葛根素注射液对其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酒精中毒组和葛根素组,观察3组小鼠的一般情况并测定肝脏组织中MDA、GSH、SOD、GSH-Px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和葛根素组比较,酒精中毒组小鼠MDA、GSH、SOD、GSH-Px的水平显著升高(P<0.01);葛根素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酒精中毒可使MDA、GSH、SOD、GSH-Px升高;葛根素注射液通过抑制自由基释放、抗氧化和抗血小板积聚,对慢性酒精中毒小鼠的肝脏起保护作用。
2009年05期 v.12 314-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3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168 ] - 涂燕平;雷梦觉;龚爱斌;魏伟荣;王凌玲;艾文伟;
目的研究马来酸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C反应蛋白(CRP)、尿微量白蛋白(MAU)、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影响。方法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原有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马来酸罗格列酮,加用前及加用治疗6个月后,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腰/臂比(WHR)、CRP、MAU、baPWV,并比较各指标的变化。结果加用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6个月后,患者FPG、HbA1c、TG、TC、WHR、CRP、MAU、baPWV均下降(P<0.05或P<0.01)。结论马来酸罗格列酮不仅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者患血糖、血脂代谢,还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炎症、MAU及动脉硬化。
2009年05期 v.12 316-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66 ] - 李妍;郭瑶;陈卫民;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阻滞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静脉应用瑞芬太尼对母体、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择期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产妇60例,随机分为3组。C组为对照组:生理盐水恒速静脉输注;R1组为瑞芬太尼0.05μg/(kg·min);R2组为瑞芬太尼0.1μg/(kg·min)。记录切皮时产妇的镇静评分及新生儿1分钟和5分钟Apgar评分。胎儿娩出时取母体动脉血、脐动脉和脐静脉血做血气分析。结果R1和R2组切皮时,产妇的镇静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未观察到产妇有过度镇静的副作用。三组新生儿的1分钟Apgar评分结果均≥8分,5分钟Apgar评分结果均为10分(P>0.05)。脐血血气分析,R2组脐静脉血的pH值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联合阻滞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静脉应用0.05μg/(kg·min)及0.1μg/(kg.min)的瑞芬太尼对母体和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2009年05期 v.12 318-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53 ] - 雷波;从长慧;孟凌新;
目的观察静吸复合麻醉下罗库溴铵对小儿与成年人的肌松效应,探讨罗库溴铵用于小儿的作用特点。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40例,按年龄将患者分为小儿组(2~13岁)和成人组(19~56岁),每组20例。依次静脉注射芬太尼2~3μg/kg,异丙酚1.5~3mg/kg,罗库溴铵0.6mg/kg,应用肌松监测仪四个成串刺激法,连续监测肌松频率、波宽、串间间隔。待T1稳定在100%时,静脉注射罗库溴铵,记录起效时间即罗库溴铵注毕T1下降到0%时行气管插管。恢复时间:罗库溴铵注毕后T1恢复到25%、50%、75%的时间;恢复指数:罗库溴铵注毕后T1从25%到75%的时间。评估插管条件,同时监测呼气末PaCO2及吸入麻醉药物的MAC值。结果小儿组插管条件的优良率(100%)显著高于成人组。小儿组起效时间为(89.6±21.0)s,恢复指数(11.4±5.0)min,成人组起效时间(118.8±24.4)s,恢复指数(13.9±6.1)min。结论2ED95罗库溴铵在小儿组能获得更为满意的插管条件,术中肌松良好,起效和恢复迅速。
2009年05期 v.12 320-3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30 ] - 叶志刚;范开明;
目的观察局部注射曲安奈德配合口服复方氯唑沙宗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选取46例确诊为颈源性头痛的门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采用颈椎横突注射法治疗,观察组加用复方氯唑沙宗片口服。治疗后以VAS评分、患者满意度、治愈率评估两组患者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下降明显高于对照组[(6.12±1.79)vs(4.33±1.54),P<0.05],且两组患者满意度、治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注射曲安奈德配合口服复方氯唑沙宗治疗颈源性头痛,可显著降低疼痛评分,提高治愈率和患者满意度。
2009年05期 v.12 322-3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14 ] - 马晨光;吴秀英;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联合应用曲马多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多模式镇痛的作用效果。方法6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20例。A组与B组术前15min静注氟比洛芬酯1mg/kg,C组手术结束前10min静注氟比洛芬酯1mg/kg;术毕A组静注生理盐水20mL,B组与C组静注曲马多1mg/kg。分别记录术毕给药后30min、1、2、4、8、12、24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不良反应及患者对镇痛治疗的总体满意度。结果B组切口痛、内脏痛、肩背痛VAS评分在术后24h内各时间点均低于A组和C组(P<0.05)。3组术后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患者对镇痛治疗总体满意度B组与A组、C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术前应用具有超前镇痛作用,同时联合应用曲马多,可以提高镇痛质量,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的良好选择。
2009年05期 v.12 324-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69 ] - 高建东;林生;孟凌新;
目的观察断指再植术后患者自控肌间沟镇痛(PCBA)对乳酸(LA)及患肢血氧饱和度的影响,间接反映PCBA对断指再植术后血供的影响。方法三指以上完全离断或断腕的再植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镇痛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15例。采用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并留置套管针。手术结束后,A组患者行术后PCBA。镇痛剂:0.25%罗哌卡因+0.5mg芬太尼稀释至100mL,速率:2mL/h。B组患者术后按需肌注盐酸哌替啶48h。观察两组LA、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结果两组术后各时点乳酸浓度均升高(P<0.05),且B组术后各时点乳酸浓度均较A组升高(P<0.05)。A组所有患者术后再植指指腹红润,平均SpO297%;B组有10指颜色苍白,平均SpO291%。两组比较,P<0.05。A组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短于B组[(1.25±0.13)svs.(3.67±0.22)s,P<0.05)。结论PCBA可减轻无氧代谢,降低LA水平,改善断指再植指血液循环,有利于再植物的成活。
2009年05期 v.12 326-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33 ] - 刘慧华;
目的研究镇静药物咪哒唑仑片对脑血管造影术患者的抗焦虑作用。方法脑血管造影术患者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19例),分别于介入术前30min口服咪哒唑仑片7.5mg或地西泮片10mg。采用汉密尔顿焦虑评分量表(HAMA)评价焦虑程度。术中行心电监测,记录术中血压、心率、心律等心电情况。结果服药后,治疗组的躯体因素评分、心理因素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压、心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咪哒唑仑可明显改善患者对脑血管造影术产生的焦虑和恐惧心理,并抑制由于焦虑和心理紧张所致的血压、心率增加。
2009年05期 v.12 328-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48 ] - 董丙武;
目的探讨天晴宁(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快速扩容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择期脊柱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A组为实验组(20例),B组为对照组(20例)。用Graseby输液泵分别输注天晴宁注射液和复方氯化钠注射液,速率均为20mL/(kg.h),分别于输液前、输液后30min和输液后60min时,经上肢静脉采血3mL,肝素抗凝,送血流变检验室检测。结果输液后,两组患者红细胞压积均显著下降(P<0.05),全血粘度(高切、中切和低切)均显著降低(P<0.05),但A组的中、低切全血粘度比B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血浆粘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天晴宁注射液在降低全血粘度,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防止血栓形成等方面优于复方氯化钠,是一种较安全的血浆容量扩张剂。
2009年05期 v.12 330-3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55 ] - 李忆农;张胜利;吴月兰;冯修高;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甲氨喋呤(MTX)和曲安奈德(TA)关节腔注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7年4月我院门诊对称性腕或膝关节炎的RA患者37例。选择一对炎症程度相当的膝或腕关节,随机确定一侧,以曲安奈德针(TA)1mL:40mg溶解MTX针(MTX)5mg混匀后关节腔注射(TM组)。对侧作为对照,以相同剂量曲安奈德针关节腔注射(TA组),整体治疗不变,继续按原来方法服用NSAIDs及DMARDs治疗。分别于注射后第1个月、3个月、6个月末观察注射关节的肿胀数、疼痛数、压痛数及相应指数。结果TM组与TA组关节腔注射后,肿胀关节明显减少,而不同时间点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6个月,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曲安奈德针联合MTX针关节腔注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其消炎、止痛、消肿和改善患者关节功能的疗效优于单用曲安奈德针关节腔注射,可显著减少复发机会,延迟复发时间,是类风湿关节炎有效的控制方法之一。
2009年05期 v.12 332-3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51 ]
- 任静恩;王强;
目的调查、分析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对2007年1-12月随机抽取的240份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围手术期的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5.8%,平均使用时间为4.8d。头孢类抗菌药是临床医师首选的手术感染预防药物。氟喹诺酮类药物的预防性使用率达36.5%。90%病例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结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用药时间长、选药档次高、药物种类选择不当等问题,应加强管理。
2009年05期 v.12 357-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54 ] - 郑继海;王金彩;
目的了解我院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与细菌耐药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2008年主要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用量及DDDs,并对同期细菌的耐药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06-2008年我院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应用逐年增长,其中头孢他啶的DDDs上升较快,而同期细菌对其耐药率上升也较快。结论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耐药率的上升可能与使用频度的增长有关,临床医师应控制或减少应用该类药物,或轮换应用其他种类抗菌药物,以防止或减缓细菌耐药性产生。
2009年05期 v.12 359-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15 ] - 杨雅;何菊英;夏培元;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7年收集的114例神经系统ADR报告进行分析。结果114例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涉及13类药物,52个品种,抗感染药居首位(18例,占15.78%),其次是眼用药物(16例,占14.04%)和消化系统药物(13例,占11.41%)。静脉用药引发神经系统ADR最多(93例,占81.58%)。ADR均较轻,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临床主要表现为手脚麻木、头痛、精神异常。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2009年05期 v.12 361-3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9 ] - 田耕;王晶;李全瑞;康丽红;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致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正确诊断、处理及合理用药提供帮助。方法收集1994年1月-2008年6月CNKI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文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左氧氟沙星致过敏性休克病例,对患者一般资料、基础疾病、诊断、用药剂量、用药方式、合并用药、用药后发作的时间、首发症状、意识状态、血压、用药状况、恢复时间、是否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的转归等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42例。引起过敏性休克均为静脉用药,34例患者于首次用药或首日用药后出现,占80.95%,发作时间数秒至60min。8例为24h~8d后出现。40例患者痊愈,恢复时间10min~24h,1例患者死亡,1例患者出现脑瘫。结论左氧氟沙星致过敏性休克存在速发和迟发,正确选择适应证、用药途径可减少其发生,多数可通过及时诊断和处理治愈。
2009年05期 v.12 363-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37 ]
- 李瞿;张朝东;
目的评价甲泼尼龙与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成人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诊断为ADEM的成人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按主要的治疗方法分为甲泼尼龙加丙种球蛋白(MPS+IG)组及甲泼尼龙(MPS)组,以2组患者Kurtzke神经功能障碍量表(EDSS)评分反映疗效,比较两组治疗7d、15d的EDSS评分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7d时MPS+IG组的EDSS评分为2.7±1.5,明显低于MPS组的EDSS评分3.8±1.7(P<0.05),治疗15d时两组的EDSS评分及随访期间的复发病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泼尼龙与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成人ADEM在治疗早期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加快病情好转,效果优于单用甲泼尼龙治疗。
2009年05期 v.12 365-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27 ] - 赵志国;贾天鹰;武志强;王秋旭;王智明;
目的评价平阳霉素(Pingyangmycin,PYM)联合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XM)治疗婴幼儿颌面部血管瘤的疗效。方法应用PYM联合DXM瘤内注射治疗婴幼儿颌面部血管瘤26例,观察患儿的全身和局部不良反应,一次注射不能治愈者,隔月重复注射1次,追踪随访1年,观察临床疗效。结果26例患儿中,20例全部治愈,局部色泽与周围正常组织无明显异常,无复发,6例瘤体基本消失。注射后局部不良反应包括肿胀、溃疡,全身不良反应包括低热(2例)。未出现过敏反应。结论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瘤内注射治疗婴幼儿颌面部血管瘤治愈率高,疗程短。
2009年05期 v.12 367-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62 ] - 王英蓉;李诗阳;底煜;
目的探讨拉坦前列腺素(适利达)降低高眼压及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38例(76眼)高眼压及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拉坦前列腺素治疗组(治疗组)和噻吗心胺治疗组(对照组),分别接受适利达1次/d和噻吗心胺2次/d的治疗,共治疗12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段眼压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相应基线值(P<0.05);治疗组夜间眼压及眼压波动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白天平均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拉坦前列腺素具有比噻吗心胺更有效的降眼压作用,且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
2009年05期 v.12 368-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23 ] - 李高凯;刘畅;
目的对比观察舒降之与立普妥在冠心病高脂血症患者6个月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173例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入院48h内抽空腹静脉血,查血脂等生化指标,如胆固醇(TC)≥4.68mmol/L和/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6mmol/L,依随机原则分别入选舒降之组与立普妥组。舒降之组:共入选87例,男53例,女34例,平均59.5岁。立普妥组:共入选86例,男53例,女33例,平均58.7岁。于服药后3个月及6个月复查血脂,并对临床事件随访登记,同时观察用药安全性。结果舒降之和立普妥均能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血清TC及LDL-C,同时对HDL-C的升高及血TG的降低也有作用,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均较少。结论舒降之与立普妥均能安全、有效地降低冠心病患者血清TC及LDL-C水平,疗效无显著差异。
2009年05期 v.12 370-3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04 ] - 刘嫦石;
目的评价替米沙坦治疗肾实质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2007年1月至2008年2月我院肾脏内科门诊收治的63例肾实质性高血压患者。采用开放、自身对照研究。入选患者服用替米沙坦80mg,1次/d,治疗8周。结果观察结束时,患者血压由治疗前的(157.7±9.1)/(99.7±6.4)mmHg降至(143.2±8.3)/(86.1±5.9)mmHg,经统计学分析,P<0.001。治疗总有效率为79.36%。共有4例患者发生5例次轻微不良反应。结论替米沙坦治疗肾实质性高血压安全有效。
2009年05期 v.12 371-3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9 ] - 夏春玲;
目的制定控释前列腺素E2栓剂足月妊娠引产的临床路径,并观察疗效。方法将实施控释前列腺素E2栓剂足月妊娠引产的孕妇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按照专家制定的临床路径实施引产,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临床引产方法,对引产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的引产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临床路径在控释前列腺素E2栓剂足月妊娠引产中能明显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2009年05期 v.12 373-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37 ] - 顾静;夏春玲;
目的探讨小剂量肝素对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红色变性的效果。方法将40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红色变性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500mL联合25%硫酸镁注射液40mL,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小剂量肝素。用药后3d,评价肌瘤压痛及子宫收缩情况。结果治疗组子宫肌瘤压痛、子宫收缩均得到明显缓解,有效率达95%,而对照组有效率仅为50%。经卡方检验,两组有效率比较,P<0.05。结论小剂量肝素治疗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红色变性,对减少早产及流产的发生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2009年05期 v.12 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65 ] - 赵辉;孙玲;孙辉;
目的探讨由于雌激素缺乏引起尿道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择雌二醇降低的尿道综合征女性患者37例,均具有典型尿道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且病程达2个月以上,经用抗生素及其他综合治疗效果不佳。给予口服雌激素片0.625mg,1次/d。分别于4、8、12周及1年随诊。结果治疗至8周随诊,全部病例均有效;服药维持至1年,34例随访仍有效,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发生。3例相继发生乳腺囊性增生症,停止服药。结论雌激素不足可导致尿道综合征的发生。对此类患者及时补充雌激素可有效缓解症状,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结合雌激素片是治疗本征的有效药物,长期服用安全,毒副作用发生率低。
2009年05期 v.12 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