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笔谈

论著

  • 氟伐他汀对野百合碱所致的大鼠肺血管重塑和右心室肥厚的影响

    朱少平;毛志福;黄杰;王君钰;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对野百合碱(MCT)所致的大鼠肺血管重塑和右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66只大鼠被随机分为3组:(1)M+F组(n=24):本组大鼠首先给予每日1次MCT(60mg/kg)皮下注射,连续2周,第3周至第6周末给予氟伐他汀(1mg/kg)灌胃,每日1次。(2)MCT组(n=24):实验前2周给予每日1次MCT(60mg/kg)皮下注射,第3周至第6周末给予与氟伐他汀等体积的0.9盐水灌胃;(3)Saline组(n=18):分别于实验前2周及第2周末至第6周末给予等体积的0.9盐水皮下注射和灌胃。MCT注射前记为第0周,实验共观察6周。分别于不同时间点观察大鼠肺组织形态学变化,并对平均肺动脉压(mPAP)、管壁厚度百分比(PWT)、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进行测定。结果MCT注射2周后,大鼠出现显著的肺血管重塑和右心室肥厚,MCT组大鼠在MCT停止注射后mPAP、PWT及RVHI进一步增高。而M+F组大鼠在给予连续4周氟伐他汀1mg/(kg.d)灌胃处理后,mPAP(23.3±3.2)mmHg及PWT(42.3±2.7)均较MCT组减轻。RVHI(0.32±0.02)亦较MCT组(0.54±0.03)显著降低,且与正常对照组(Saline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氟伐他汀能有效减轻MCT诱导的大鼠肺血管重塑和右心室肥厚。

    2008年06期 v.11 33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44 ]
  • 比索洛尔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家兔中层心肌复极异质性的影响

    钟江华;陈小盼;姚震;杨新玮;

    目的研究比索洛尔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中层心肌复极异质性的影响。方法制作CHF家兔模型,并给予比索洛尔干预,然后分别测定其室颤阈值(VFT)以及心外膜、中层心肌和心内膜心肌细胞的单相动作电位复极90时程(APD90)、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结果CHF组3层心肌APD90均明显延长,但中层心肌APD90延长更为明显,跨室壁TDR增加,VFT明显降低。而与CHF组相比,比索洛尔治疗组(CHF+BIS),3层心肌APD90均进一步延长,以心内、外层心肌APD90延长更为明显,TDR减小,VFT阈值升高。结论比索洛尔能减小CHF3层心肌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抑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2008年06期 v.11 336-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37 ]
  • 地高辛联合氨氯地平对大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的影响

    何晓静;朱旭;邱枫;孙亚欣;肇丽梅;

    目的研究地高辛合用氨氯地平对大鼠肝脏组织药物代谢酶活性的影响,探讨两药合用后对药物代谢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雄性大鼠40只,随机均分为空白对照、地高辛、氨氯地平、地高辛+氨氯地平组,每天给药1次,7d后处死。分别测定细胞色素P450和细胞色素b5含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红霉素N-脱甲基酶、氨基比林N-脱甲基酶和7-乙氧基香豆素脱烃酶的活性。结果灌胃给药7d,地高辛、氨氯地平及联合用药对红霉素N-脱甲基酶活性均有明显抑制作用,联合用药的抑制作用未见增强。结论地高辛与氨氯地平合用对细胞色素P450酶系抑制作用未见增强。

    2008年06期 v.11 338-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38 ]
  • 含血停搏液对未成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姜克新;李树森;郭亚军;

    目的观察冷血浆停搏液对未成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14~26日龄日本大耳白兔20只,建立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随机抽取4只作为正常对照组(C组),其余16只随机均分为冷血浆组(P组)和冷血组(B组)。C组灌注10minK-H液终止灌注,取右室心肌做检测用。P组、B组降温同时开始分别灌注冷血浆停搏液和冷血停搏液(4℃)15mL/kg,低温(10℃)停搏30min开始复温,再灌注37℃K-H液10min后,采集、处理和保存右室心肌标本。TUNEL法测定心肌细胞凋亡。RT-PCR检测Bcl-2mRNA,行半定量分析。结果C组心肌组织凋亡率为0,P组和B组均出现心肌细胞凋亡,P组凋亡率低于B组(P<0.05)。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以使心肌组织中Bcl-2mRNA表达减弱,B组Bcl-2mRNA表达减弱更为明显,P组、B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未成熟心肌缺血-再灌注伴有细胞凋亡。冷血停搏液、冷血浆停搏液对未成熟心肌缺血均具有保护作用,而冷血浆停搏液作用更为明显。

    2008年06期 v.11 341-3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43 ]
  • 清脑胶囊对家兔体内血栓形成的影响

    杨爽;李丹;曹颖林;

    目的研究清脑胶囊在家兔体内对血栓的溶栓作用和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采用家兔颈动脉穿线法形成颈动脉血栓模型,观察清脑胶囊对家兔血栓形成以及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影响。结果清脑胶囊能明显降低家兔颈动脉血栓的湿重,并对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清脑胶囊具有显著的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2008年06期 v.11 343-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86 ]
  • 预输注羟乙基淀粉对产妇血流动力学及胎儿血气的影响

    关荣莉;吴秀英;

    目的观察剖宫产患者麻醉前预输注羟乙基淀粉后产妇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胎儿血气变化,旨在为剖宫产患者麻醉期间液体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40例择期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预输注羟乙基淀粉组(V组)和预输注乳酸钠林格液组(L组),麻醉前分别预输注负荷量500mL,观察产妇SBP、DBP及HR变化,胎儿Apgar评分及脐动静脉血气差异。结果麻醉后L组SBP、DBP下降值明显高于V组,L组HR值明显高于V组(P<0.05),V组胎儿脐静脉PvO2、静动脉血氧分压差P(v-a)O2、氧饱和度之差S(v-a)O2、氧含量之差C(v-a)O2均较L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预输注负荷量羟乙基淀粉可有效维持剖宫产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使母体向胎儿供氧增加,提高胎儿对缺氧的耐受力。

    2008年06期 v.11 345-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62 ]
  • 神经生长因子凝胶抗炎抑菌作用初探

    顾鹏毅;孙晋民;詹丽芬;关福兰;王毓平;贾兰玲;刘海军;陈相;郝文学;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凝胶剂的抗炎抑菌作用。方法以2,4-二硝基氟苯(DNFB)所致小鼠耳廓肿胀法研究抗炎作用;以稀释法研究NGF凝胶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NGF凝胶有明显的抑制炎症模型小鼠耳廓肿胀的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乙型溶血性链球菌(ATCC32210)有良好的抑菌作用。结论NGF凝胶具有良好的抗炎抑菌作用。

    2008年06期 v.11 347-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24 ]
  • 乌体林斯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于霞;林忠嗣;

    目的观察乌体林斯注射液对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6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根据所患疾病及咽拭子培养结果、血清学检验结果,选用适当的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及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乌体林斯注射。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2.5、24.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乌体林斯可明显提高IgG、IgM水平,调整机体T细胞亚群的含量,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乌体林斯能提高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能改善其免疫功能。

    2008年06期 v.11 349-3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56 ]
  • 高龄患者下肢骨科手术时应用舒芬太尼硬膜外镇痛的可行性

    尹学军;宁贤友;谢卫农;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高龄患者下肢骨科手术硬膜外镇痛的镇痛效果及相关不良反应。方法高龄下肢骨科手术患者36例,随机双盲分为A、B、C组,术后硬膜外镇痛分别应用舒芬太尼复合0.2、0.3、0.4μg/mL0.125罗哌卡因。于手术后4、8、16、24、48h观察患者的模拟视觉评分(VAS)、舒适度评分(BCS)、Ramsay镇静评分、镇痛药使用剂量、低血压例数、追加量(5mL/次)及不良反应。结果随着舒芬太尼浓度的增加,VAS评分、累计追加量逐渐下降,术后4、8、16hA组VAS评分高于B组、C组(P<0.05或0.01),BCS评分低于B组、C组(P<0.01或0.05)。术后8、16h,A组的Ramsay评分低于B组、C组(P<0.05或0.01)。A组镇静、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发生率低于C组(P<0.05)。与A组、B组比较,C组低血压例数有增加的趋势。结论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高龄患者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明确,不良反应发生率低。0.3μg/mL舒芬太尼与0.125罗哌卡因配伍在获得满意镇痛效果的同时,也增了舒适度,不良反应相对较少,更适合高龄患者应用。

    2008年06期 v.11 351-3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82 ]
  • 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尹丽敏;赵珲;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效果,以及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86例AC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静脉滴注灯盏细辛注射液30mL,1次/d,共14d;对照组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30mL,1次/d,共14d。两组均给予肠溶阿司匹林、胞二磷胆碱等基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FIB水平,治疗前、后定期评定患者,进行欧洲卒中评分(E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测定,以治疗后第14日ESS、ADL增分率作为主要疗效判断标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FIB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指标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14d后,两组ESS增分率和ADL增分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短期干预治疗能降低ACI患者血清hs-CRP、FIB水平,并且对ACI患者安全有效。

    2008年06期 v.11 354-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52 ]
  • 咪达唑仑持续静脉维持治疗儿童癫持续状态副作用观察

    杨斌;王文平;王成月;叶小飞;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持续静脉维持治疗癫持续状态(SE)的副作用。方法应用咪达唑仑持续静脉维持治疗SE患儿38例,开始静脉注射0.1~0.2mg/kg,随后以0.1~0.4mg/(kg.h)持续静脉维持,根据发作状态调整剂量大小。结果26例SE患儿应用咪达唑仑维持治疗后癫发作停止。2例患儿因基础疾病死亡。副作用主要有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下呼吸道感染、心率增快、意识障碍及尿潴留等。未见明显致死性副作用发生。结论应用咪达唑仑治疗SE安全有效。

    2008年06期 v.11 356-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80 ]
  • 硫辛酸与盐酸丁咯地尔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滕永和;于立江;

    目的观察硫辛酸联用盐酸丁咯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68例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予以硫辛酸注射液60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盐酸丁咯地尔0.1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2周;对照组32例,予以甲钴胺500μ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2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有效率为79.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两组的神经传导速度均提高,治疗组神经传导速度提高更明显(P<0.05)。结论硫辛酸联用盐酸丁咯地尔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比较理想的组合。

    2008年06期 v.11 358-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50 ]

药物与临床

  • 老年动静脉内瘘血管狭窄的介入和手术治疗

    高卫平;方立明;刘建景;谢圣芳;

    目的探讨老年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治疗方法。方法2003年6月-2008年5月,笔者对17例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维持性透析老年患者进行了介入和手术治疗。单纯一处狭窄的2例患者采用气囊导管扩张(PTA)治疗。对狭窄的部分患者或狭窄伴闭塞的患者采用手术或Fogarty取栓导管取栓内瘘重建术治疗,在狭窄的动脉和静脉的近心端,行端端、端侧吻合。前臂血管狭窄严重的患者,建立高位内瘘。结果17例患者中,有2例采用PTA技术治疗,术后即出现血管杂音再现,且血流量恢复。所有手术患者一次取得成功,成功率为100,术后血流量均>200mL/min。结论老年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形成后,及时采用介入和手术治疗是尽量利用自身血管,修复内瘘失功能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2008年06期 v.11 360-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64 ]
  • 生长抑素(思他宁)治疗术后胆汁漏的临床观察

    吴小涛;高丽敏;许东;

    目的观察生长抑素(思他宁)辅助治疗术后胆汁漏的疗效。方法将我科收治的行手术治疗后出现胆汁漏的26例患者,根据治疗胆汁漏过程中是否使用思他宁分为用药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文氏孔引流管胆汁样液体引流量及胆汁漏停止时间。结果每日平均文氏孔胆汁样液体引流量用药组与对照组分别为(276.7±64.3)mL,(467.9±165.1)mL。胆汁漏停止时间用药组与对照组分别为(3.8±0.9)d,(5.9±1.2)d。两组比较,P均<0.01。结论生长抑素可作为术后胆汁漏的辅助用药。

    2008年06期 v.11 362-3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48 ]
  • 鳝鱼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秦松苗;

    目的观察鳝鱼血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治疗组:鳝鱼血(活鳝鱼即杀即用)与适量冰片、麝香搅拌后涂抹患侧面部皮肤,包括耳后皮肤。每晚9时左右开始涂抹,次晨揭洗,连用10~14d,配合营养神经药物。对照组:强的松30mg晨顿服,渐减量,维生素B1、维生素B12针各1支,1次/d肌注,理疗1次/d,疗程10~14d。观察、分析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鳝鱼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疗效肯定。

    2008年06期 v.11 3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29 ]
  • 黄芪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辅助治疗作用

    陈淑香;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作用。方法82例急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黄芪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结果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心电图和心肌酶谱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具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2008年06期 v.11 364-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66 ]

读者·作者·编者

临床药学

  •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杜晓明;武杨;郭善斌;刘晓东;韩峰;肇丽梅;

    目的调查分析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评价其合理性。方法根据《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标准》,回顾性调查分析我院376例手术病历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主要表现在药物选择起点高,围手术期用药时间不规范等。结论医院应继续加强管理,强化医师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化意识。

    2008年06期 v.11 36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94 ]
  • 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与临床合理用药

    易洁梅;

    目的了解常用抗菌药物适宜给药时间和给药间隔,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参考有关文献资料,结合临床应用,综合阐述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结果总结、分析了β-内酰胺类药物、氨基糖苷类药物、氟喹诺酮类药物、大环内酯类药物、抗真菌药物以及联合用药时的最佳给药时间。结论适宜的给药时间和给药间隔时间,对于优化给药方案,降低不良反应和患者医疗费用,提高抗菌药物的治疗水平有重要意义。

    2008年06期 v.11 368-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3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129 ]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药学监护

    张福海;张策;田燕;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药学监护的相关内容。方法通过临床及文献知识对COPD的药学监护进行探讨。结果通过药师有效的药学监护,能够改善COPD患者的生存质量。结论应加强对COPD患者的临床药学监护工作。

    2008年06期 v.11 369-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3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71 ]

安全用药

  • 盘锦市2007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高艳;王荐;

    目的汇总分析盘锦市2007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发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指导作用,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研究方法,对盘锦市2007年1-12月收集到的977例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有62.33来源于医疗机构。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占27.94。不良反应累积的主要系统及器官为皮肤及其附件。抗微生物药物占47.08。静脉给药占给药途经的51.79。结论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高报告质量和分析评价能力,为保障公众用药健康服务。

    2008年06期 v.11 371-3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42 ]
  • 我院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分析

    任少伟;王玉满;

    目的通过分析我院门诊不合理用药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方法抽查2007年4季度我院门诊处方8000张,分析不合理用药处方。结果不合理用药处方146张,占抽查处方总数的1.83,主要表现在重复用药、超剂量用药等9个方面。结论医药工作人员应加强药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2008年06期 v.11 373-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81 ]

综述

  • 药物灭菌技术及其对中药的影响

    王立成;周兴军;

    笔者分析总结目前国内中药制剂生产企业常用的几种不同的灭菌方法、灭菌机理对中药质量的影响,为中药企业在中药制剂的生产质量控制方面提供有效的灭菌方法。

    2008年06期 v.11 375-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6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22 ]
  • 中药对胃肠动力影响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李岩;

    功能性消化不良为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其发病与胃肠动力障碍有关。很多中药方剂对上述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笔者就中药对胃肠动力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现做一综述。

    2008年06期 v.11 377-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3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52 ]
  • 非甾体抗炎药致胃肠道黏膜损伤的研究进展

    张彭;王孟春;

    随着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其对胃肠道黏膜的损害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笔者就NSAIDs胃肠道黏膜损害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防治等做一综述。

    2008年06期 v.11 378-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3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138 ]

药学研究

  • 当归补血汤不同配伍比例时阿魏酸含量的比较研究

    王文萍;王华伟;曹琦琛;高晶晶;吕玉萍;

    目的通过研究黄芪、当归的比例变化引起当归活性成分阿魏酸含量的变化,探讨当归补血汤中黄芪、当归配伍比例的合理性。方法采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芪、当归不同配伍比例的合煎及当归单煎液中当归活性成分阿魏酸的煎出率。结果黄芪、当归按经典比例5:1配伍时,阿魏酸的煎出率最高。结论当归补血汤中黄芪和当归5:1的配伍合理。

    2008年06期 v.11 381-3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4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147 ]
  • HPLC测定健身消导颗粒中大黄酚的含量

    贺大凤;杨志伟;

    目的建立测定健身消导颗粒中大黄酚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注:Thermo-Hypersil 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溶液(65:35),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54nm,柱温:40℃。结果大黄酚在0.0103~0.2054μg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1.0000。平均回收率为100.4,RSD为0.5。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

    2008年06期 v.11 383-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2 ]
  • 双花漱口剂的质量控制与临床应用

    李建祥;周文标;王小风;

    目的建立双花漱口剂的质量控制方法,并观察其临床应用。方法采用TLC法鉴别金银花、甘草。选择104例妊娠期龈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与对照组(52例),分别含漱双花漱口剂、双氧水。考查其临床疗效。结果TLC法可明显鉴别甘草、金银花。治疗组有效5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86,对照组有效34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70.83,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本方法简单、可靠,重现性好,能有效控制双花漱口剂的质量。双花漱口剂治疗牙龈炎、牙周炎及妊娠期龈炎疗效满意。

    2008年06期 v.11 384-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61 ]
  • 黄芪口服液制备工艺的优选

    梁宇红;

    目的优选黄芪口服液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考察提取时间、次数、加水量及壳聚糖在药液中的浓度等4个因素。以黄芪甲苷含量为指标成分。结果壳聚糖絮凝法可代替醇沉法用于黄芪口服液的澄清工艺。最佳制备工艺:选用壳聚糖在药液中浓度为0.07,澄清,加药材8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3h。结论本制剂稳定。测定方法重复性好。

    2008年06期 v.11 386-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6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60 ]
  • 头痛安片质量标准研究

    张隽;

    目的研究头痛安片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丹参、当归、白芍进行定性研究。采用HPLC法,以乙腈-1冰醋酸(9:9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nm,应用EclipseXDBC18(4.6mm×250mm,5μm)柱,测定方中丹参的丹参素含量。结果丹参、当归、白芍可用薄层色谱鉴别,丹参素钠在0.2~3.2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7.09,RSD为1.21(n=6)。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质量标准方法简便、快捷,重现性好,可用于头痛安片的质量控制。

    2008年06期 v.11 388-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0 ]

药房管理

  • 医院自制制剂发展策略的探讨

    张翠莲;刘建茹;李鹏;梅丹;

    笔者结合医药市场的供应、国家政策和医院的特点,分析自制制剂存在的必要性和政府部门对特殊的医院制剂应给予的政策支持。医院自制制剂发展的策略应是鼓励建立区域性医院制剂中心集中生产标准制剂,而医院制剂室需要符合GPP,生产本院的特需制剂。

    2008年06期 v.11 390-3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59 ]

短篇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