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用药

论著

  • 丹参酮ⅡA对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体外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古爱虎;汪兴洪;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TanⅡA)对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的生长抑制与诱导凋亡作用。方法选用小鼠骨髓瘤细胞系SP2/0,运用光镜、MTT法、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SP2/0细胞增殖及凋亡的改变。结果经丹参酮ⅡA处理后,SP2/0细胞增殖明显被抑制,当4.0μg/mL TanⅡA处理SP2/0细胞72 h,增殖抑制率达(79.4±2.2)%,镜下可见凋亡细胞的形态学改变,细胞DNA片断化(呈现"梯状"断裂现象)。结论TanⅡA能有效地抑制小鼠骨髓瘤细胞系SP2/0增殖,诱导SP2/0细胞凋亡。

    2007年04期 203-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73 ]
  • 丹参酮ⅡA静脉乳剂对异丙肾上腺素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王守涛;史国兵;周娟;何晓静;肇丽梅;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静脉乳剂对异丙肾上腺素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异丙肾上腺素造成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以心电图∑ST变化,血清CK、LDH,心肌匀浆SOD、MDA、GSH-PX为指标,研究丹参酮ⅡA静脉注射乳剂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结果丹参酮ⅡA静脉乳剂5.6、2.8、1.4 mg/kg组均能明显抑制心肌缺血大鼠ST段的偏移,并且能够显著降低心肌缺血大鼠血清中CK和LDH的释放,降低心肌匀浆中MDA的水平(P<0.05),保护心肌SOD和GSH-PX的活性。结论丹参酮ⅡA静脉乳剂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脂质过氧化和改善心肌能量代谢有关。

    2007年04期 205-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37 ]
  • 氟比洛芬酯脂微球载体注射液治疗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任敏;徐文艳;黄颖琦;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脂微球载体注射液治疗骨性关节炎(OA)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应用氟比洛芬酯脂微球载体注射液,对照组应用塞来昔布,观察治疗前、后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氟比洛芬酯脂微球载体注射液可明显缓解OA的临床症状。结论应用氟比洛芬酯脂微球载体注射液治疗OA疗效明显,无严重不良反应。

    2007年04期 207-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27 ]
  • 对病理妊娠中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孕妇服用复方丹参片的妊娠结局分析

    郑小东;朱薏;

    目的了解复方丹参片对病理妊娠中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孕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98例病理妊娠中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的孕妇随机分为用药组和对照组,对二者的妊娠结局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用药组的足月分娩率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对照组的早产、流产率、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和胎儿丢失率均比用药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在病理妊娠中,抗心磷脂抗体阳性者必须治疗;复方丹参片作为基础药物使用后,可显著提高足月分娩率,降低早产、流产率、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和胎儿丢失率。抗心磷脂抗体可能会随着病情变化从阴转阳,或反复出现。

    2007年04期 209-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36 ]
  • 长期吸入普米克都保对哮喘患者糖代谢的影响

    谢芳;梅炳银;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对糖代谢的影响。方法检测54例哮喘患者在吸入普米克都保半年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结果吸入激素前、后,全部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无明显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糖代谢无影响。

    2007年04期 211-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26 ]
  • 不同抗酸药防治非甾体类抗炎药胃粘膜损伤的疗效观察

    彭南安;

    目的探讨不同抗酸措施在防治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患者的胃粘膜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06年11月我院门诊风湿性疾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均维持原来治疗方案,继续服用NSAIDs 3个月。同时,为防治胃粘膜损伤,A组应用奥美拉唑20 mg,口服,1次/d。B组应用雷尼替丁150 mg,2次/d,铝碳酸镁嚼片2 g,2次/d口服。C组应用雷尼替丁150 mg,2次/d。3组观察时间为3个月。观察胃粘膜损伤以及上消化道症状的发生率。结果A、B组较C组胃粘膜损伤的发生率以及上消化道症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患者,服用奥美拉唑或雷尼替丁+铝碳酸镁较服用雷尼替丁有更好的防治胃粘膜损伤的作用。

    2007年04期 212-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130 ]
  • 茶油、鱼肝油对角膜烧伤的疗效观察

    陈小权;黄锐;

    目的研究油剂对角膜碱烧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997-2002年眼科住院的角膜碱烧伤患者34例44只眼,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点油剂(茶油、鱼肝油),对照组未点油剂。记录视力,荧光素染色裂隙灯检查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0.9%、63.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4.66,P<0.05)。结论基层单位由于缺乏治疗角膜碱烧伤药物,如各种上皮生长因子、玻璃酸钠等,可应用茶油和鱼肝油滴眼,通过其抗氧化、抗炎和润滑作用治疗角膜碱烧伤。

    2007年04期 214-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44 ]

药物与临床

  • 胺碘酮对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评价

    李轶鹏;徐世群;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老年人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56例慢性心力衰竭并发有症状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经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同时,先予静脉注射胺碘酮(商品名可达龙)150 mg加5%葡萄糖注射液10 mL,静脉注射10~15 min,继之0.5~1.0 mg/min,持续静滴1~3 d(24 h总量<1 350 mg)。若无效隔30 min追加75~150 mg,静脉用药同时给予口服胺碘酮,第1周200 mg,3次/d,第2周200 mg,2次/d,第3周200 mg,1次/d,6个月后开始减量,此后每隔3~6个月减量1次,直至停用。若2周后仍未转复则停用。结果治疗后56例患者中,心功能提高1级者占78.6%,室性心律失常治疗总有效率为76.8%,其中显效26例(46.4%),有效17例(30.4%),心率显著降低,QT间期延长。用药后有6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经减量或停药后恢复。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胺碘酮治疗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2007年04期 216-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42 ]
  • 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

    林琳;初振豪;

    目的讨论胰岛素泵对降低1型、2型糖尿病的血糖的有效性。方法选择短期胰岛素泵治疗的糖尿病患者58例,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观察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情况。结果胰岛素皮下连续注射能有效迅速控制血糖,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减少低血糖等并发症。结论目前,胰岛素泵对于急症高血糖的控制有其他方法不可比拟的作用。

    2007年04期 217-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68 ]
  • 联合应用鼻窦康雾化复合剂和香菊片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观察

    韩毅;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鼻窦康雾化复合剂和香菊片对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80例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200例和对照组80例,试验组联合应用鼻窦康雾化复合剂和香菊片,对照组单纯应用香菊片,疗程均为28 d。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对慢性鼻窦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0%和78.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联合应用鼻窦康雾化复合剂和香菊片对慢性鼻窦炎有较好的疗效,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2007年04期 219-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24 ]
  • 丹皮酚磺酸钠注射液促进骨折愈合的疗效观察

    李永忻;

    目的对丹皮酚磺酸钠注射液治疗骨折愈合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随机选择80例骨折患者,治疗组40例采用丹皮酚磺酸钠注射液400 mg,对照组采用骨肽注射液20 mg,15 d为1疗程,连用2个疗程;观察患者骨折愈合情况。结果应用丹皮酚磺酸钠注射液后,疼痛缓解明显,肿胀消退快,缩短骨折愈合期。结论丹皮酚磺酸钠注射液治疗骨折疗效显著。

    2007年04期 220-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50 ]
  • 硒卡拉胶胶囊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的疗效观察

    赵荣伟;池新昌;

    目的观察硒卡拉胶胶囊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的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口服硒卡拉胶胶囊,对照组33例,口服维生素E丸、维生素C片,连续服用60 d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60 d后,治疗组显效15例(42.86%),有效11例(31.43%),无效9例(23.08%),总有效率为74.29%。对照组显效9例(27.27%),有效7例(21.21%),无效17例(51.52%),总有效率为48.48%。结论硒卡拉胶胶囊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有效。

    2007年04期 222+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9 ]
  • 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临床分析

    刘丽;

    目的通过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探讨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0例子宫肌瘤患者服用米非司酮12.5 mg,治疗3个月,随访6个月,对比治疗前、后的子宫、子宫肌瘤的大小及相关检查。结果治疗前、后的子宫平均体积分别为(189.32±48.96)cm3、(110.11±27.12)cm3,有显著性差异(P<0.01),缩小率为(40.81±10.80)%;治疗前、后的最大肌瘤平均体积分别为(23.44±5.69)cm3、(14.32±5.10)cm3,有显著性差异(P<0.01),缩小率为(39.38±11.28)%。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具有临床应用价值,较为安全。

    2007年04期 223-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42 ]
  • 胸腺肽佐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江少虎;

    目的观察胸腺肽佐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选择2004年2月-2006年12月我院门诊患儿10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在常规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胸腺肽治疗;对照组50例,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后血T细胞亚类(CD3、CD4、CD4/CD8)、免疫球蛋白值(IgGI、gA)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胸腺肽可使患儿免疫功能增强,对防治反复呼吸道感染有较好疗效。

    2007年04期 224-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35 ]

短篇报道

临床药学

  • 基层医院门急诊静脉输液配伍调查分析

    王素君;

    目的调查分析我院门、急诊静脉输液的使用情况,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抽查我院2006年7-12月门、急诊静脉输液处方6 530张,对不合理的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合理处方共3 725张,占静脉输液处方的41.7%,其中,抗生素滥用占22.1%,选药不当占3.9%,药理作用拮抗占10.97%,毒性相加占8.99%,用法用量不当占13.1%,溶媒滥用占24.44%,抗生素+激素占16.5%。结论我院门、急诊静脉输液的使用仍需进一步提高,加强处方审核有助于促进合理用药。

    2007年04期 226+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37 ]

安全用药

  • 文拉法辛所致不良反应国内研究概况

    于发平;刘玉珍;刘炳文;

    笔者汇总国内有关期刊发表的文拉法辛临床研究文献121篇,综合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发现文拉法辛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口干、头晕、食欲减退、失眠、头痛、便秘、乏力、血压升高、出汗、视物模糊、窦性心动过速、兴奋激越、排尿困难等。这些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多为轻、中度,患者能够耐受。

    2007年04期 227-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3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36 ]
  • 838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

    杨华;赵艳娇;耿凤英;金丹;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838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品种为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和心脑血管疾病药物,不良反应以皮疹、过敏样反应为主,涉及双黄连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等51个品种。结论应重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2007年04期 228-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0 ] |[阅读次数:118 ]
  • 169例葛根素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

    许庭郁;杜汴兴;

    目的分析葛根素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葛根素注射液不良反应169例进行归纳分析。结果葛根素注射液不良反应的表现主要为发热、药疹及溶血等症状,不良反应多发生在用药7~10 d,有过敏史的患者,再次使用症状加重。结论应注意葛根素注射液的使用疗程及过敏史,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2007年04期 230-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95 ]
  • 抗抑郁药物诱发的眼部损害

    蒋赢;

    笔者检索公开发行的中文医药期刊,总结了有关抗抑郁药物对眼部损害的报道,综述抗抑郁药物对眼部的不良反应。抗抑郁药物对眼部的不良反应日渐显现,必须提高临床对药源性眼病的重视和认识。

    2007年04期 231-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8 ]

综述

  • 雌激素膜受体非基因组效应的研究进展

    朱彤;王韫秀;顾兆伟;聂宏光;郝丽英;

    雌激素受体分布于哺乳动物的许多组织中,介导了大部分已知的雌激素效应。细胞膜存在雌激素受体的非基因组效应。膜受体非基因组效应参与骨骼、神经和血管及凋亡等调节作用。笔者就雌激素膜受体介导的非基因组效应进行综述。

    2007年04期 23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4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74 ]
  • 丹参抗脑缺血在神经细胞、分子及递质水平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王琴;吕圭源;刘小瑜;

    目的为丹参抗脑缺血的药理及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查阅1989-2006年清华同方数据库,回顾分析丹参在神经细胞、分子及递质水平的脑缺血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报道。结果丹参抗脑缺血在神经细胞、分子及递质水平的作用机制主要有:通过抑制缺血区小胶质细胞的活化、抑制ICAM-1的表达等降低神经细胞的损伤;通过下调ICE表达、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等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通过减少NO合成、抑制EAA释放等影响神经递质水平;通过抑制ET-1表达、调节TXA2-PGI2平衡等影响血管相关活性物质的表达。结论丹参可从降低神经细胞的损伤、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影响神经递质及血管活性物质的表达等多个方面起到脑缺血保护作用。

    2007年04期 235-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43 ]
  • 围生期性激素结合球蛋白生理作用及临床意义

    苏丹;金镇;

    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是一种肝脏产生的雄激素结合糖蛋白,与性激素相结合并参与其转运,调控血液中生物活性性激素的浓度。SHBG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许多危险因素有关。低SHBG是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IR)的一个特有标志,暴露于糖尿病妇女的宫内环境及出生时的体重异常是引发子代发生肥胖及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笔者就SHBG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007年04期 239-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85 ]
  • 免疫抑制药物在治疗肾小球肾病中的应用进展

    全美盈;李响;高志冬;王艳秋;

    免疫反应在多数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肾病的发病中发挥致病作用,因此,免疫抑制药物对肾小球肾病的治疗十分重要。笔者分析近年来国内外的文献,就各种免疫抑制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其在治疗肾小球肾病中的用法、疗效、副作用等方面进行总结。

    2007年04期 240-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17 ]
  • 痛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张瑞芬;赵晶;

    痛风是长期嘌呤代谢障碍及(或)尿酸排泄减少,血尿酸增高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人类由于缺乏尿酸酶不能将嘌呤代谢产生的尿酸分解为可溶性的尿囊素排出体外,使尿酸成为人类嘌呤代谢的终产物。而与嘌呤代谢有关的酶活性的改变、与编码转运尿酸相关蛋白基因的突变以及尿酸盐结晶诱导的炎症反应,导致了痛风的形成及与痛风相关的各种症状的出现,从而使人们已开始从基因、分子水平来研究、认识此病。

    2007年04期 24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1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6 ] |[阅读次数:137 ]
  • 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进展

    赵羲和;蒋贺宇;

    2007年04期 247-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54 ]
  • 抗抑郁药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应用

    朱海芳;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发病机制复杂,有报道心理因素可能与其发病有关。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对抗抑郁药在明显伴有抑郁症状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2007年04期 250-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42 ]

药学研究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司帕沙星药物浓度

    罗继名;张永东;肖云彬;林杰;李嫩祥;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司帕沙星的药物浓度的方法。方法采用乙腈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柱:Hypersil BDS-C18(4.6 mm×150 mm,5μm);流动相:0.25%磷酸乙腈溶液(450∶100,用三乙胺调pH=2.50);流速:1 mL/min;紫外检测器:波长298 nm,柱温40℃。结果司帕沙星的保留时间为6.1 min,定量线性范围:0.06~2.16μg/mL,方法回收率>90%(n=5),日内、日间RSD<10%(n=5)。结论本方法快速,定量准确,可用于血药浓度测定及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

    2007年04期 252-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80 ]
  • 盐酸青藤碱缓释微丸的研制

    施洁明;何仲贵;

    目的制备盐酸青藤碱缓释微丸,并对其体外释药情况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离心造粒技术制备微晶纤维素空白丸核和盐酸青藤碱含药丸芯,以聚丙烯酸树脂Eudragit NE 30D为包衣液制成膜控缓释微丸,考察包衣增重、抗粘剂用量等因素对缓释微丸释放度的影响。结果通过单因素考察确定了包衣液处方,所制备的微丸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体外释药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结论用聚丙烯酸树脂Eudragit NE30D作为包衣材料所得缓释微丸符合24 h缓释要求。

    2007年04期 254-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33 ]
  • 注射用维生素C无菌检查法方法学研究

    狄永平;

    目的建立注射用维生素C的无菌检查方法。方法取三批、三个厂家的维生素C,进行无菌检查,方法验证Ⅰ采用直接接种法;方法验证Ⅱ采用薄膜过滤法,用适量的冲洗液冲洗。结果方法验证Ⅰ供试品产生干扰;方法验证Ⅱ样品管无菌生长,6株阳性对照菌生长良好,且供试品无干扰。结论采用方法验证试验Ⅱ进行维生素C的无菌检查,可行。

    2007年04期 256-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8 ]
  • 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血管刺激和溶血与凝聚检查方法的建立

    焉媛媛;丁晓飞;

    目的建立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血管刺激和溶血的检查方法。方法确定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稀释液对家兔耳静脉血管的刺激作用和溶血与凝聚的检查方法。结果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稀释液对家兔血管无刺激现象,同样也无溶血与凝聚反应。结论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0.24 mg/mL可用于静脉注射给药。

    2007年04期 257-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23 ]
  • 五灵丸的制备与临床应用

    朱干红;李海燕;

    目的研制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制剂。方法根据我院验方,采用粉碎、煎提、浓缩、泛制成丸剂,建立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该制剂治疗组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该制剂工艺可行,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疗效满意。

    2007年04期 259-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0 ]
  • 呋甲洗剂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章静;

    目的研究呋甲洗剂的制备及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呋甲洗剂的含量,并对其进行稳定性试验。结果呋喃西林的平均回收率为99.99%,RSD为0.53%;甲硝唑平均回收率为100.21%,RSD为0.67%。结论该制剂制备工艺简单、质量稳定,质量控制方法操作简便,准确性好,可作为呋甲洗剂的含量测定方法。

    2007年04期 260-261+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3 ]

药敏分析

  • 2004-2005年我院细菌分离和耐药性分析

    郑颖;何亦溪;

    目的分析2004-2005年我院临床分离的细菌构成及耐药性的动态变化。方法应用VITEK2全自动细菌分析仪,对2004-2005年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的菌株进行鉴定和药敏测定。结果2年所检出的前5位细菌均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菌株的检出呈上升趋势,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菌株有下降趋势。细菌耐药性均有不同程度增加,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仍保持高度敏感性,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高度敏感,但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耐药性迅速上升,而阿米卡星则保持了较好的抗菌活性。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吡肟的耐药性较高。结论我院分离的细菌耐药水平高且多重耐药,掌握细菌耐药谱的变化,有利于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2007年04期 262-263+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52 ]

药事管理

  • 注射液产品质量监督抽验情况分析

    潘延宁;郑凯;

    自2005年版《中国药典》对注射剂的澄明度检查法修订为可见异物检查法以来,出现了较大比例的不合格品检出的现象。笔者对此现象进行分析,以加强药品的安全性。

    2007年04期 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