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 miR-505靶向调控HMGB1逆转肝癌细胞阿霉素耐药

    陆林;张冬辉;徐宇;杨景旭;

    目的 观察miR-505对阿霉素(ADM)耐药肝癌细胞耐药性及HMGB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药物浓度递增法建立肝癌细胞MHCC97阿霉素耐药细胞株MHCC97/ADM即为耐药组,培养48 h肝癌亲本细胞为MHCC97亲本细胞组;以MTT法检测MHCC97亲本细胞组及耐药细胞组(MHCC97/ADM细胞)的存活率及半数抑制浓度(IC_(50)),检测MHCC97亲本细胞及耐药细胞miR-505、HMGB1表达差异。对耐药细胞(MHCC97/ADM细胞)给予miR-505拟似剂及miR-505抑制剂转染,以上调或下调miR-505表达,qRT-PCR检测转染效率;与阴性对照组(不进行转染的细胞)比较,MTT法及流式细胞术观察miR-505表达水平对ADM耐药MHCC97细胞生存、IC_(50)及凋亡的影响,以双荧光素酶实验检测miR-505与HMGB1靶向调控关系。结果 随着ADM浓度的升高,亲本细胞株细胞存活率降低,抑制率升高,MHCC97细胞株的IC_(50)值为(1.25±0.13) mM,耐药细胞株的IC_(50)值为(41.78±5.41) mM,耐药指数(RI)为33.25。与MHCC97亲本细胞比较,MHCC97耐药细胞miR-505表达下调,HMGB1 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P<0.05);上调miR-505表达,MHCC97/ADM存活率降低,与阴性对照组比较,IC_(50)降至(23.05±3.88) mM,RI降至17.24。下调miR-505表达,MHCC97/ADM存活率升高,IC_(50)升至(80.28±11.34) mM,RI升至64.22(P<0.05);在MHCC97/ADM细胞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上调miR-505表达,HMGB1mRNA及蛋白表达下降,下调miR-505表达,HMGB1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P<0.05)。上调miR-505表达逆转MHCC97/ADM的耐药性,增加耐药细胞株凋亡率。在HMGB1的3′端存在miR-505的结合位点。结论 上调miR-505表达通过负向调控HMGB1表达部分逆转肝癌细胞ADM耐药。

    2022年03期 v.25 193-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5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3 ]
  • PCSK9抑制剂不良反应信号的挖掘与评价

    汪静;郑淑芬;钟诗龙;

    目的 挖掘和评价PCSK9抑制剂的药物不良反应信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报告比值比法和比例报告比值比法对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中2015年第1季度至2020年第3季度PCSK9抑制剂的不良反应信号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 纳入以PCSK9抑制剂Evolocumab和Alirocumab为首要怀疑药物的报告共83 622份,2种药物检出的ADR信号大致相同,但Evolocumab检出的ADR信号多于Alirocumab。这些ADR信号共涉及21个系统器官分类(SOC),主要体现在给药部位的不良反应、各类检查指标异常、各类损伤、呼吸系统疾病和骨骼肌肉损伤等。结论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ADR信号检测证实PCSK9抑制剂的不良反应较轻,其相关安全信息与说明书基本一致,临床应用时需加强监测用药部位的病变,注意各项检查指标的异常,并加强患者的用药教育工作,有助于降低临床用药的风险。

    2022年03期 v.25 199-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3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5 ]
  • 氨甲环酸联合纤维蛋白原治疗创伤性凝血病对凝血功能、炎症因子及生存率的影响

    李红月;斯小水;何建新;郑文娟;赵娴;陈丽丹;

    目的 探讨氨甲环酸联合纤维蛋白原对创伤性凝血病患者凝血功能、炎症因子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创伤性凝血病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4例。两组均采取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氨甲环酸联合纤维蛋白原治疗。比较两组入院时、治疗后48 h的凝血功能、炎症因子、血制品用量及生存率。结果 治疗后48 h,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较入院时降低,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较入院时升高(P<0.05)。治疗后48 h,观察组的PT、APTT低于对照组,Fib、PLT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48 h,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较入院时降低,血清IL-8较入院时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48 h的血清TNF-α、IL-6低于对照组,血清IL-8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冷沉淀用量[(23.45±3.77)U vs.(25.58±4.12)U]、FFP用量[(812.88±89.45)ml vs.(868.68±94.11)ml]及RBC用量[(19.44±4.47)U vs.(22.68±5.34)U]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ODS发生率(44.44%vs. 25.93%)、28 d病死率(29.63%vs. 12.96%)、1年病死率(35.19%vs. 16.67%)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氨甲环酸联合纤维蛋白原治疗创伤性凝血病疗效确切,可有效抑制纤溶亢进,有效控制出血,减少血制品输注,并减轻炎症反应,降低MODS发生率与死亡率。

    2022年03期 v.25 205-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43 ]
  • 不同给药方式的顺式阿曲库铵深肌松应用于老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观察

    郝建礼;张维清;黄泽清;

    目的 探讨不同给药方式的顺式阿曲库铵在老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的应用,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20年8月-2021年9月在我院行气管内全身麻醉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手术,预计手术时间>3 h,术中需使用非去极化肌松药的老年患者160例,随机分为间断静脉注射组(对照组)和持续泵注组(观察组),每组80例。麻醉全部采用全凭静脉麻醉,两组麻醉诱导均给予丙泊酚1.5 mg/kg,舒芬太尼0.5μg/kg, BIS<60时,给予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肌松监测T_1消失时行气管插管,麻醉维持采用丙泊酚4 mg/(kg·h)泵注,瑞芬太尼0.2μg/(kg·min)泵注,舒芬太尼间断追加,根据肌松监测情况对照组间断追加顺式阿曲库铵0.05 mg/kg;观察组插管后给予1~3μg/(kg·min),始终保持患者处于深肌松状态,即TOF(4个成串刺激)=0和PTC(强直后刺激计数)≤2,手术结束前30 min停止肌松药。记录患者入室时、气管插管即时、手术切皮时、手术1 h、手术2 h和手术结束关腹时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记录手术开始时、手术1 h、手术2 h、关腹时4个时点L-SRS量表评分;记录给予肌松药诱导剂量至T_1消失的时长、给予肌松诱导剂量至PTC≥3的时长、停肌松药至T_1出现恢复时长、记录停肌松药至TOFr恢复至25%、75%和90%时长以及拔管时的TOFr,记录两组的拔管时间和肌松残余发生率。结果 患者手术1 h、手术2 h和手术结束关腹时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1 h、手术2 h和关腹时的L-SRS量表评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药物恢复时间即从停止肌松药到TOFr恢复到25%、75%和90%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拔管时肌松残余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麻醉采用深肌松状态能有效满足手术的要求,术中持续泵注肌松药与间断推注相比,术中血流动力学更平稳,药物应用总量更少,术后肌松残余率更低,患者更加安全。

    2022年03期 v.25 209-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44 ]
  • 急诊PCI术后早期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保护作用

    张羿;柯晓霞;蔡振璇;张城炼;吴勇波;

    目的 观察急诊PCI术后早期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心肌损伤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156例在我院行急诊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住院及随访资料,根据用药情况分为ARNI组(55例)和ACEI组(101例)。ARNI组患者在入院行急诊PCI术后24 h内开始口服沙库巴曲缬沙坦,ACEI组则服用ACEI类药物(培哚普利、贝那普利),统计患者术后CK峰值、院内急性心力衰竭发生率、出院前NT-proBNP水平及左室收缩功能(LVEF)、出院后半年LVEF及再入院率。结果 与ACEI组相比,ARNI组患者术后CK峰值较低,院内急性心衰发生率较低、出院前NT-proBNP水平较低、LVEF值较高,出院后半年随访心功能指标较好、再入院率更低(P<0.05)。结论 早期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能够减轻接受急诊PCI术STEMI患者的心肌损伤并改善心功能。

    2022年03期 v.25 214-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38 ]
  • 卡培他滨、奥沙利铂联合帕博利珠单抗对进展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

    王俊松;吕秀鹏;

    目的 探讨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卡培他滨、奥沙利铂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以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92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卡培他滨+奥沙利铂,XELOX化疗,45例)和观察组(帕博利珠单抗联合XELOX化疗,47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毒副反应及生存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ORR)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0.95%vs.67.50%);观察组患者的化疗毒副作用如白细胞减少(7.14%vs.22.50%)、血小板减少(19.04%vs.40.00%)、贫血(14.28%vs.35.00%)和甲状腺功能减退(23.81%vs.45.00%)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无进展生存率及总生存率明显提高。结论 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卡培他滨、奥沙利铂能够明显提高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化疗期间的毒副反应,提升患者的生存率。

    2022年03期 v.25 217-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38 ]
  • 德谷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在中国北方1型糖尿病患者中血糖控制方面的差异性研究

    卓璐;马雪菲;杨昌伟;许俊芳;许成业;匡洪宇;

    目的 比较德谷胰岛素(IDeg)与甘精胰岛素(IGlar)在中国北方1型糖尿病患者中血糖变异性(GV)的差异。方法 采用开放标签、随机、双向交叉研究,16例接受餐时加基础胰岛素治疗的中国北方1型糖尿病患者随机(1∶1)分到2个治疗序列(A:基础胰岛素为IDeg-IGlar, B:基础胰岛素为IGlar-IDeg),在为期2周的每个治疗期间评估分别使用2种胰岛素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并根据空腹C肽水平及混合餐耐受实验刺激后C肽水平将合格的受试者分为C肽<0.2 nmol/L组与C肽≥0.2 nmol/L组,比较在不同C肽水平的患者中2种胰岛素对血糖变异性的影响。所有患者均使用扫描式动态血糖监测(FGM)系统评估血糖变化。结果 IDeg的24 h血糖水平的标准差(SD)、血糖波动的平均幅度(M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均低于IGla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3.9~10 mmol/L)的时间百分比(TIR)在2种胰岛素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0)。C肽<0.2 nmol/L组患者使用2种胰岛素类似物时,MAGE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Deg (5.5±2.1) mmol/L vs.IGlar (8.3±2.8) mmol/L,P=0.037)]。IDeg的空腹血糖SD及变异系数(CV)显著低于IGlar[(1.5±1.1) mmol/L vs.(2.4±1.3) mmol/L;18.0%±9.3%vs.25.8%±10.2%,P<0.05]。低血糖参数在2种胰岛素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德谷胰岛素治疗可能提供非常显著的临床益处,特别是在C肽无应答的患者中。

    2022年03期 v.25 221-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46 ]
  • 达比加群酯联合丁苯酞治疗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价

    钱娜;齐中华;

    目的 观察达比加群酯联合丁苯酞治疗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MIS/TIA)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23例MIS/TI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用达比加群酯)和联合治疗组(达比加群酯联合丁苯酞),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指数)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并统计两组患者90 d内颅内出血率、消化道出血率、90 d复发率及病死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BI及mR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联合治疗组的BI评分显著升高,NIHSS及mRS评分则显著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52%,显著高于对照组(66.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联合治疗组有1例消化道出血,出血发生率为1.64%,对照组有3例消化道出血,出血发生率为4.84%。两组出血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死亡病例。联合治疗组患者的90 d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达比加群酯联合丁苯酞应用于MIS/TIA患者早期短程治疗中,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在不增加出血率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减少MIS/TIA的总复发率,且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2022年03期 v.25 228-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31 ]
  • 帕博利珠单抗联合放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许德颖;

    目的 探讨同步放化疗联合PD-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我院于2017年9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73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同步放化疗组和帕博利珠单抗组。其中,同步放化疗组37例,治疗方案为同步放化疗(三维适行放疗+顺铂+吉西他滨);帕博利珠单抗组36例,治疗方案为同步放化疗+帕博利珠单抗。观察两组疗效、总生存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DCR)、1年总生存率(OS)和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帕博利珠单抗组的总有效率(ORR)高于同步放化疗组(83.33%vs.51.35%,P<0.01)。此外,帕博利珠单抗组的1年无进展生存率(PFS)高于同步放化疗组(83.43%vs.55.47%,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ACT-L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帕博利珠单抗组的上升幅度高于同步放化疗组。结论 对无法手术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同步放化疗可提高患者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和1年PFS,表明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同步放化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2022年03期 v.25 232-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38 ]
  • 托法替布联合甲氨喋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金属基质蛋白酶3水平的影响

    李爽;杨旭玲;宋继英;

    目的 通过检测治疗前后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变化,探究托法替布联合甲氨喋呤在RA治疗中的疗效及对骨破坏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我院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门诊及住院初诊为初发的RA患者70例,按照性别、年龄分层,然后平均随机分为托法替布联合甲氨喋呤治疗组(观察组)及雷公藤联合甲氨喋呤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12周血MMP-3的水平及DAS28评分,ESR、CRP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在同一时点,两组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其中观察组MMP-3水平、DAS28评分、ESR、CRP等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托法替布联合甲氨喋呤能明显降低RA患者血清中MMP-3含量,起到缓解临床症状、抑制骨破坏的作用。

    2022年03期 v.25 236-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40 ]
  • 兰紫解毒汤对甲型流感患者血清KL-6、SP-D、TGF-β1和IL-8水平的影响

    丁睿;韩涛;

    目的 探讨兰紫解毒汤对甲型流感患者血清KL-6、SP-D、TGF-β1和IL-8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甲型H1N1流感患者78例随机分为2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奥司他韦30~75 mg治疗,观察组采用兰紫解毒汤30 ml餐后口服,持续治疗7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KL-6)、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介素-8(IL-8)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 对照组有效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血KL-6为(554.39±175.43)U/ml、(447.92±143.87)U/ml,血SP-D为(347.91±60.11)ng/ml、(297.61±57.84)ng/ml,血TGF-β1为(56.12±17.51)ng/ml、(43.61±15.24)ng/ml,血IL-8为(245.60±59.88)ng/ml、(189.56±46.35)ng/ml,完全退热时间为(48.31±18.57)h、(37.12±15.24)h,咳嗽缓解时间为(5.24±1.60)d、(4.12±1.44)d,痊愈时间为(10.02±2.81)d、(8.16±2.57)d,咽拭子转阴时间为(5.86±1.57)d、(4.91±1.34)d,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结论 兰紫解毒汤对甲型流感患者的疗效确切,有助于降低血清KL-6、SP-D、TGF-β1和IL-8水平,缩短症状缓解时间,且安全性高。

    2022年03期 v.25 239-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9 ]
  • 硫酸多粘菌素B治疗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的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分析

    边明艳;张强;

    目的 了解硫酸多粘菌素B治疗多重耐药(Multidrug-resistant, MDR)的革兰阴性菌(Gram-negative bacteria, GNB)所致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疗效,并讨论影响硫酸多粘菌素B疗效的可能因素。方法 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呼吸科、重症监护室2019年6月-2021年6月诊治的40例确诊MDR革兰阴性菌所致HAP患者,根据患者的疗效分为临床有效组27例,以及临床无效组1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机械通气情况、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APACHE II评分、合并症、耐药菌分布情况、使用硫酸多粘菌素B的日剂量及使用时间以及与其他抗菌药物联用情况。对其中有意义的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探讨硫酸多粘菌素B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 临床有效组与无效组的年龄、性别、合并症、APACHE II评分、耐药菌分布情况、硫酸多粘菌素的日剂量及与其他抗菌药物联用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有效组的硫酸多粘菌素B使用时间较无效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临床无效组有更多的患者应用机械通气(P=0.010),且无效组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患者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对两组患者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提示使用机械通气(B=1.928;OR=3.861;95%CI:1.005~47.058;P=0.049)及血管活性药物(B=2.401;OR=6.054;95%CI:1.630~74.748;P=0.014)与临床有效独立相关。结论 硫酸多粘菌素B治疗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所致医院获得性肺炎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机械通气情况、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是硫酸多粘菌素B临床疗效的独立相关因素。

    2022年03期 v.25 243-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7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41 ]
  • 乙酰半胱氨酸联合PDCA循环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张琦;冯伟平;韩涛;

    目的 探讨乙酰半胱氨酸联合PDCA循环法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辽宁省人民医院儿科病房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共108例,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4例予以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联合PDCA循环法,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IgA、IgM、IgG等免疫功能指标变化,MDA、SOD及GSH-Pxy氧化应激指标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儿免疫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其中IgA及IgG升高,IgM降低,与同期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免疫功能指标改善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氧化应激指标均有所改善,其中MDA水平降低,SOD和GSH-Pxy水平升高(P<0.05);与同期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氧化应激指标变化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4.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5)。结论 乙酰半胱氨酸联合PDCA循环法用于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治疗中,能够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免疫功能,缩短治疗周期,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2022年03期 v.25 247-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51 ]

读者·作者·编者

  •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正>《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在2021年期刊评比中,再次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网上查询方式:Http: //www.chinainfo.gov.cn(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网站)。咨询电话:010-58882552/2553。

    2022年03期 v.25 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4 ]
  •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稿约

    <正>《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原名《辽宁药物与临床》,创刊于1998年,是由辽宁省药学会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共同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药学学术期刊,已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等重要国外数据库收录。本刊为月刊,大16开本。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0070,国内统一刊号CN 21-1516/R,邮发代号:8-36。

    2022年03期 v.25 2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8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3 ]

临床药学

  • 临床药师参与1例肾移植术后合并复杂感染患者个体化治疗的药学实践

    胡雪莲;许晓婷;唐朋;罗梦林;叶飞;顾鹏;

    目的 以1例肾移植术后合并复杂感染患者为例,探讨临床药师在肾移植术后患者个体化药物治疗和合理用药中的作用。方法 临床药师全程参与1例肾移植术后合并结核及耐碳青霉烯的肺炎克雷伯菌(CRKP)复杂感染患者的诊疗过程,通过多学科会诊、联合查房、密切用药监护等多维模式加入临床治疗团队,提供个体化药学服务。结果 临床药师协助医生对患者的感染进行分析并制订了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方案,患者感染得到控制;利用药物相互作用原理,结合药物浓度监测,使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维持在有效治疗范围;通过密切药学监护,避免了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 临床药师可通过多种方式融入临床,成为药物治疗团队的重要一员,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药学服务。

    2022年03期 v.25 251-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下载次数:2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2 ]

安全用药

  • PD-1抑制剂致1型糖尿病1例及相关病例文献分析

    陆璐;冯英楠;周涵;曾艳;

    目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抑制剂相关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临床处理原则及治疗,提高临床医生对PD-1抑制剂使用的安全意识。方法 报道1例PD-1抑制剂致1型糖尿病病例,并检索PubMed、ScienceDirect、万方、中国知网和维普数据库,收集PD-1抑制剂致1型糖尿病的病例,并与本病例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检索到相关病例31例,男21例,女10例;年龄12~80岁,中位年龄61岁;原发肿瘤非小细胞肺癌11例(35.5%),黑色素瘤6例(19.4%),转移性黑色素瘤3例,肺鳞癌、转移性肾细胞癌各2例,肝癌、骨肉瘤、霍奇金淋巴瘤、食管鳞癌、胃癌、小细胞肺癌、心源性血管肉瘤各1例;单独或联合使用纳武普利单抗18例(62%),应用帕博利珠单抗9例(31%),信迪利单抗和特瑞普利单抗各1例,另外2例未报告;发病中位时间为用药后9周(2周,60周);26例(83.9%)患者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发病时患者空腹血糖平均值为39.6 mmol/L(17.4~77.8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_(1c))平均值为8.0%(6.1%~17.3%);C肽水平均低于正常或无法测出;28例患者检测了GAD抗体,10例(35.7%)为阳性,其余均为阴性;13例(52%)患者病情稳定后继续PD-1抑制剂治疗,12例(48%)患者终止了PD-1抑制剂治疗,6例在文献中未做描述。6例(19.4%)患者使用PD-1抑制剂后同时出现甲状腺等内分泌免疫相关疾病。结论 PD-1抑制剂相关糖尿病常以危及生命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加强C-肽和胰岛素抗体等预测标志物的检测并及时诊治对患者远期预后至关重要。

    2022年03期 v.25 255-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5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2 ]
  • 帕博利珠单抗致重症肌无力文献分析及思考

    王育苗;李玥;赵静;

    目的 分析帕博利珠单抗致重症肌无力(MG)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以“帕博利珠单抗”、“重症肌无力”、“不良反应”、“致”、“pembrolizumab”、“adverse reaction”、“myasthenia gravis”、“induced”或“related”为检索词,检索2014年9月至2021年1月,CNKI、万方、维普、PubMed、Medline、Elsevier和Springer等数据库中帕博利珠单抗致MG相关个案报道并分析。结果 共计16篇文献,涉及17例患者,男11例(64.7%),女6例(35.3%),60岁以上患者14例(82.4%),有MG病史2例(11.8%),8周内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占88.2%。临床表现主要为眼部症状和延髓反应,6例(35.3%)患者出现了呼吸困难,进行了气管插管或无创正压机械通气,4例(23.5%)伴有心脏症状。12例(70.6%)经治疗后好转或痊愈,5例(29.4%)死亡。结论 帕博利珠单抗致MG反应多发生在8周内,约1/3患者死亡,需要临床高度警惕。

    2022年03期 v.25 261-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8 ]
  • 放线菌素D相关肝窦阻塞综合征1例及文献复习

    路阳;董玉双;陈霁晖;

    目的 提高临床对放线菌素D(ACT-D)相关肝窦阻塞综合征(SOS)的认识,减少误诊、漏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断的1例ACT-D相关的SOS病例,并对国内外文献进行复习,分析临床特点、诊断、预防治疗对策及后续化疗方案调整。结果 该患儿诊断为Ⅲ期肾母细胞瘤,首次给予ACT-D后出现发热、抽搐、肝大、腹水等临床症状,实验室检验结果显示其存在感染、黄疸、肝衰竭及血小板减少等,诊断为SOS。入院后给予积极抗感染、血浆置换等支持治疗,患儿好转并于入院第14天继续化疗,第17天出院。后续患儿继续使用全量ACT-D,未再发生SOS。结论 肾母细胞瘤患儿使用ACT-D可诱发SOS,发病初期出现的原因不明的血小板减少、转氨酶升高早于总胆红素升高等情况可作为SOS发生的预警。

    2022年03期 v.25 266-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6 ]
  • 1例利伐沙班致肝损伤的不良反应分析及保肝药物个体化选择

    王男;葛鹏程;党大胜;赵庆春;

    目的 探讨1例利伐沙班致肝损伤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病因及保肝药物的个体化选择。方法 通过分析患者基础疾病、既往用药史、肝酶指标变化及肝脏疾病相关检查等因素,根据药物性肝损伤诊断标准,结合肝损伤分型并采用Roussel Uclaf因果关系评估法(RUCAM)综合评估利伐沙班引起肝损伤的可能性,分析其可能的机制。结果 根据患者基础疾病、用药变化及肝功能转归情况,结合RUCAM量表利伐沙班评分为9分,同时排除其他可能致病因素。因此该患者极可能为利伐沙班所致药物性肝损伤。及时停药并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保肝治疗,治疗效果显著。结论 利伐沙班可能引起肝功能损伤,在临床应用中需加强患者的肝功能监护。

    2022年03期 v.25 270-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4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1 ]

综述

  • PD-1/PD-L1抑制剂介导的1型糖尿病研究进展

    胡佳丽;张添添;张超;陶莹;高文仓;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成为晚期癌症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应用于临床,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也随之增多。其中,免疫相关的血糖异常越来越被关注,尤以1型糖尿病(T1DM)危害最大。本文主要综述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Programmed cell death 1/Programmed cell death 1 ligand 1,PD-1/PD-L1)抑制剂治疗引起的1型糖尿病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以及诊疗策略等,为肿瘤免疫的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2022年03期 v.25 273-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7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1 ]
  • 儿童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药物治疗进展

    程瑶;姚福军;杨贺伟;齐婷;

    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CSE)是儿童神经系统急重症,短时间内反复发作可危及生命,即使是幸存者也可导致永久性神经系统损害。因此,尽早识别并尽快终止CSE,对避免药物抵抗、减少脑损伤、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本文通过综述CSE院前、院内药物治疗进展,以期为临床医生尽快识别CSE、快速止惊、规范治疗提供帮助。

    2022年03期 v.25 277-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7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6 ]
  • 慢性肾脏病并发脑卒中的机制及管理

    王晓娜;周芸;

    慢性肾脏病(CKD)是全球重要的健康负担,CKD患者脑卒中的发病率较高,预后较差,是CKD患者重要死亡原因之一。由于肾脏和大脑解剖学具有相似性,以及CKD患者内皮损伤、血栓形成等机制,CKD患者脑卒中发生风险高,其高风险不仅与传统危险因素有关,矿物质与骨代谢异常、透析等非传统危险因素也发挥着重要作用。CKD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同时又可能影响脑卒中的治疗,目前针对CKD患者脑卒中的治疗尚不明确。总之,CKD与脑卒中之间相互影响,关系较为复杂。

    2022年03期 v.25 283-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9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