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昊;宋春雨;
目的研究丙泊酚是否能降低凋亡诱导因子(AIF)线粒体核转位,阻止Caspase非依赖性神经元凋亡,从而起到脑保护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抑制剂组(I组)、丙泊酚组(P组)。S组大鼠仅接受手术而不遭受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打击;I/R组大鼠采用二血管夹闭法制造缺血模型10 min,然后再灌注;I组大鼠在缺血前2 min经静脉注入Caspase抑制剂;P组大鼠在全脑缺血再灌注前1 h,经股静脉持续泵注丙泊酚持续1 h,之后注入抑制剂,2 min后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再灌注后6、24、48 h,取海马组织用流式细胞仪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分析AIF线粒体核转位、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与I/R、S、I组相比,P组神经元凋亡率显著降低,Bax/Bcl-2比值显著降低,AI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减少。结论丙泊酚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海马神经元中AIF线粒体核转位有关。
2017年10期 v.20 1107-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1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71 ] - 王海伟;王自勤;苏丹;霍坚;吕宏迪;
目的观察参茸益精片对急性高原缺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对照组)、高原急性缺氧模型组(模型组)和参茸益精片治疗组(治疗组),每组6只。建立急性高原缺氧脑损伤大鼠动物模型,治疗组灌胃参茸益精片。观察大鼠脑组织SOD活性和MDA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胆碱乙酰转移酶(Choline acetyltransferase,ChAT)和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MDA水平显著增加(P<0.01);治疗组大鼠脑组织SOD活性显著增加(P<0.01),MDA水平显著降低(P<0.01)。模型组大鼠脑组织ChAT和PKC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ChAT和PKC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参茸益精片可以保护急性高原缺氧引起的脑损伤,可能与其调节ChAT和PKC的表达水平有关。
2017年10期 v.20 1112-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64 ] - 冯莉芳;张玲莉;
目的探讨槲皮黄酮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及氧化应激的作用。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槲皮黄酮治疗组、中剂量槲皮黄酮治疗组、高剂量槲皮黄酮治疗组,每组6只。用酒精+0.5 mL鱼油灌胃诱导酒精性肝损伤模型,造模3周后,治疗组大鼠分别给予4、2、1 g/kg槲皮黄酮灌胃,7周后麻醉处死大鼠,测定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浓度及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白/球蛋白比值(A/G)、肝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表达水平,并对肝脏病理组织进行检测。结果模型组大鼠tHcy、ALT、AST、MDA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而SOD、GSH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槲皮黄酮治疗组大鼠tHcy、ALT、AST、MDA均低于模型组(P<0.05),而SOD、GSH含量高于模型组(P<0.05),并呈浓度依赖性。组织病理学检测显示,模型大鼠出现肝细胞脂肪变性、点状坏死,伴随炎性细胞浸润,槲皮黄酮治疗后,点状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消失。结论槲皮黄酮可改善酒精性肝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氧化应激有关。
2017年10期 v.20 1115-1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49 ] - 黄礼兵;邹蓉;朱明慧;周玉弟;郑曼;
目的探讨NADPH氧化酶抑制剂Apocynin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心肌纤维化的预防作用。方法 40只小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CON)、Apocynin组、LPS组和LPS+Apocynin组,每组10只。LPS组和LPS+Apocynin组给予LPS 10 mg/kg,每周1次,连续4周;Apocynin组和LPS+Apocynin组给予Apocynin 10 mg/kg,1次/d,连续4周。采用天狼星红染色评估心肌纤维化程度,RT-PCR检测ColⅠa1、ColⅢa1、MMP2、MMP9 m 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心肌gp91~(phox) 和p67~(phox)的表达,DHE检测心肌活性氧生成。结果小鼠LPS注射4周后出现心肌纤维化。与对照组比较,LPS组心肌间质内弥漫性纤维组织显著增多,胶原容积分数增加,心肌组织中胶原相关因子ColⅠa1、ColⅢa1、MMP2、MMP9 m RNA表达明显增加,心肌gp91~(phox) 和p67~(phox)的表达增加,ROS生成增加(P<0.05)。与LPS组比较,Apocynin干预可抑制上述指标的增加(P<0.05)。结论 Apocynin能预防LPS诱导小鼠心肌纤维化,其效应可能与抑制心肌gp91~(phox) 和p67~(phox)过表达有关。
2017年10期 v.20 1119-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9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20 ] - 刘莹;
目的研究脂联素对肾性高血压小鼠心肌炎症、纤维化与心脏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脂联素基因敲除纯合子小鼠60只(A组),野生型小鼠120只(平均分为2组,B组60例,C组60例),分别制作肾血管性高血压模型(A1、B1、C1)与假手术模型(对照组,A2、B2、C2),其中C组接受外源性脂联素干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SP法)检测心肌组织切片中性粒细胞浸润数量,天狼星红(VG)染色法检测心肌胶原沉积纤维化程度,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中炎症与致纤维化因子AngⅡ、IL-6、TNF-α、TGF-β水平,ELISA方法检测各组小鼠BNP,观察体外培养心肌细胞在脂联素、AngⅡ干预下的凋亡指数。结果肾性高血压模型组的BNP、心肌中性粒细胞数、心肌胶原及AngⅡ、IL-6、TNF-α、TGF-β水平高于假手术对照组,且A1组高于B1组,B1组高于B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AngⅡ干预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高于空白对照组、脂联素干预组及共同干预组(P<0.01)。结论脂联素可以通过抗炎症、抗纤维化、抗细胞凋亡的途径保护肾性高血压小鼠的心肌结构与心功能。
2017年10期 v.20 1123-1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61 ] - 陈玉姣;白晓苏;曾丽红;
目的观察补气生肌方对糖尿病大鼠难愈创面的血管生成和促进血管生成的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48只雄性SD大鼠,经高脂高糖饲料喂养1周后,按35 mg/kg腹腔注射1%链脲佐菌素(STZ)溶液,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后制作创面模型,随机分为观察组(24只)和对照组(24只),其中观察组局部应用补气生肌中药涂抹,对照组应用凡士林涂抹,均为每日1次。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血管生成情况,PCR检测创面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 FGF)的基因表达。结果观察组第3天、第7天、第14天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第7天观察组、对照组的创面组织CD-34阳性细胞数分别为34.39%±3.46%和12.42%±1.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R检测结果显示,在第3天、第7天、第14天,观察组创面组织VEGF-A、b FGF m RNA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气生肌方在治疗糖尿病难愈性创面时,可上调VEGF-A和b FGF基因表达,促进创面组织血管生成,有利于难愈性创面的愈合和重建。
2017年10期 v.20 1127-1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31 ] - 吕君;张红霞;张洋;朱晓燕;
目的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吡格列酮对寻常型银屑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截至2017年1月31日,同时查阅相关文献的引文目录。纳入公开发表的比较吡格列酮和安慰剂(或空白治疗)对银屑病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治疗有效的定义为治疗后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的下降程度≥75%。结果最终纳入随机对照试验5项,共计患者24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吡格列酮可以明显降低银屑病患者的PASI评分(WMD2.96,95%CI 1.81~4.12,P<0.01)。吡格列酮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 4.96,95%CI 1.67~14.75,P<0.01)。此外,与对照组相比,吡格列酮不增加总不良事件的发生率(RR 1.18,95%CI0.85~1.63,P=0.33)。两组患者的常见不良反应如体重增加、肝酶升高等也无显著差异。结论吡格列酮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安全有效
2017年10期 v.20 1131-1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9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79 ] - 迟慧;宋岩;那迪;白伟良;
目的探讨并分析miR-152在声门上型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为进一步研究miR-152用于治疗靶向药物、评估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83例患有声门上型喉癌患者癌组织中miR-152的表达,并将miR-152的表达数据与临床病理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最后,通过MTT方法对比转染了miR-152模拟物组和阴性对照组的Hep-2细胞系受抑制情况。结果miR-152在声门上型喉癌组织中显著低表达(t=12.65,P<0.001),并且其低表达与声门上型喉癌的T分期(χ~2=26.88,P<0.001)和N分期(Z=-3.56,P<0.001)相关。miR-152可抑制Hep-2细胞增殖。结论miR-152可能作为声门上型喉癌预后的新靶点。
2017年10期 v.20 1135-1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52 ] - 冷青;刘卓刚;张晓东;马瑀;宋扬;季征;马清君;吴音;张桂敏;
目的观察超低剂量地西他滨(Decitabine,DAC)治疗老年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 splastic syndromes,MDS)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2016年符合纳入标准的IPSS(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Scoring System)评分相对高危(中、高危)老年(≥60岁)MDS患者33例。观察组(24例)给予DAC 7 mg/m2,持续泵入1 h以上,连用10 d,28 d为1个治疗周期,入组患者至少完成4个周期治疗。9例采用最佳支持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33例MDS患者中位年龄73岁(60~91岁),29例MDS及3例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monocytic leukemia,CMML)患者缓解状况可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率为13.04%,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率为8.69%,5例获得骨髓完全缓解(mCR)中2例伴血液学改善(Hematologic improvement,HI);对照组仅1例获得HI。观察组总体反应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为52.17%(12/23),显著高于对照组11.1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观察组中位总生存期(OS)为8.5个月,较对照组(4.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耐受性较好,主要不良反应为Ⅰ、Ⅱ级骨髓抑制。观察组患者感染率(56.52%)略低于对照组(77.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低剂量DAC治疗老年中、高危MDS/CMML患者疗效显著,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实现显著的生存获益。
2017年10期 v.20 1139-1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59 ] - 王平;李元海;徐晖;
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在脑电双频指数(BIS)指导下行靶控输注(TCI)丙泊酚复合硬膜外阻滞对麻醉诱导时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后恢复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肾移植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试验组采用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硬膜外阻滞,对照组采用单纯丙泊酚靶控输注静脉麻醉,两组均行BIS监测。分别监测入手术室时(T_0)、诱导前(T_1)、插管前(T_2)、插管即刻(T_3)、插管后3 min(T_4)患者的MAP、HR,同时记录患者意识消失时间及此刻的丙泊酚靶控输注效应室浓度,并记录患者术后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结果试验组T_1时MAP较T_0时明显下降(P<0.05),T2时两组MAP、HR较T_0时显著下降(P<0.05),试验组T_3时MAP、HR较稳定,对照组MAP、HR则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意识消失时间较短,丙泊酚效应室浓度低、用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苏醒质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肾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S监测下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肾移植患者可以稳定血流动力学,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减少麻醉用量,苏醒迅速,对于术后肾功能无不利影响。
2017年10期 v.20 1144-1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49 ] - 张宁;曾涛;张侃;王瑞;
目的探讨尿毒清颗粒联合饮食干预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以及对血清脂肪因子趋化素(Chemeri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肾脏内科住院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例,接受常规治疗及普通低蛋白饮食;观察组2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尿毒清颗粒及个体化低蛋白饮食干预。疗程为4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检测Chemerin、VEGF水平,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68,P=0.039);两组患者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均明显降低(P<0.01),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显著升高(P<0.05或P<0.01);观察组BUN、Scr、Ccr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Chemerin、VEGF水平明显减低(P<0.05或P<0.01),观察组血清Chemerin、VEG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2.113,P=0.041;t=2.350,P=0.024);血清Chemerin与VEGF水平呈正相关(r=0.473,P=0.002)。结论尿毒清颗粒联合饮食干预治疗CRF临床疗效确切,能改善患者肾功能,且能有效降低血清Chemerin、VEGF水平。
2017年10期 v.20 1148-1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50 ] - 田丰;张记恩;易洋;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万古霉素粉针剂在预防假体关节感染(PJI)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关节置换的患者387例,其中万古霉素组(治疗组)249例,普通方案组(对照组)138例。比较两组患者PJI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接受单侧关节置换与双侧关节置换患者的PJI发生率。结果治疗组PJI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关节置换与双侧关节置换患者的PJI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应用万古霉素粉针剂可降低关节置换患者术后PJI的发生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2017年10期 v.20 1152-1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3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27 ] - 付曼曼;董瑶漪;任天舒;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万古霉素骨水泥对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研究某医院骨科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283例初次膝关节置换术的病例。结果共纳入283例初次膝关节置换术的病例,其中206患者在术中使用1 000 mg万古霉素抗生素骨水泥,另外77例患者在术中使用2 000 mg万古霉素抗生素骨水泥。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糖尿病、初始诊断、HSS术前术后评分、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双项Logistic相关性分析膝关节置换患者感染因素,显示不同剂量万古霉素、性别、体重、基础诊断、住院天数对膝关节置换后感染无影响,而糖尿病是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初次膝关节置换患者预防性应用1 000 mg或2 000 mg万古霉素骨水泥,在术后再发感染方面无显著差异,为减少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和减轻患者治疗经济负担,可预防性应用1 000 mg万古霉素骨水泥。
2017年10期 v.20 1156-1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96 ] - 张宁宁;杨清;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芬吗通对重度宫腔黏连术后子宫内膜修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6年7月于我院住院行宫腔镜宫腔黏连松解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重度宫腔黏连病例(63例),试验组(28例)患者术后给予阿司匹林联合芬吗通促进子宫内膜修复,对照组(35例)术后单纯给予芬吗通治疗,通过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的月经及宫腔形态恢复情况、超声相关监测指标、药物不良反应及术后妊娠率,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月经恢复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4%vs.88.6%,P>0.05);试验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60.7%vs.31.4%,P<0.05);在宫腔形态恢复方面,试验组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1.5%vs.68.6%,P>0.05);试验组子宫内膜厚度为(10.1±1.9)mm,对照组为(9.4±1.3)m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A型子宫内膜率高于对照组(64.3%vs.34.3%,P<0.05);两组PI、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妊娠率为28.6%,对照组为17.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宫腔黏连术后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及芬吗通可促进子宫内膜修复,疗效确切、安全,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2017年10期 v.20 1159-1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57 ] - 赵玉;滕成玲;苗素琴;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老年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并从炎症、免疫及氧化应激角度探讨其影响机制。方法前瞻性收集、分析2013年8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普通外科拟行腔镜辅助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112例入组患者根据乌司他丁的给药方案随机分为3组:A组,35例,乌司他丁10 000 U/kg;B组,37例,乌司他丁15 000 U/kg;C组,40例,等量生理盐水。比较三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术后认知功能、炎症、免疫及氧化应激等相关指标。结果三组患者术后3 d时的认知功能、炎症、免疫及氧化应激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MMSE评分、CD4~+%、CD4~+/CD8~+、CD16~+/CD56~+、GSH及SOD水平最高,C组最低(P<0.05);B组POCD发生率、S100β、CRP、TNF-α、MDA水平最低,C组最高(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以显著降低腔镜直肠癌患者术后POCD发生率,且剂量高者效果更佳,机制可能与乌司他丁抑制炎症、氧化应激反应及改善免疫状态有关。
2017年10期 v.20 1163-1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60 ] - 丁雪;苗秀娟;李涛;聂新法;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Dex)不同给药方式用于胃癌手术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7年2月的75例胃癌根治术患者,均采取硬膜外腔阻滞+静吸复合全身麻醉,随机分为3组,每组25例。右美托咪定硬膜外腔组(De组):硬膜外腔泵注Dex 0.5μg/kg,静脉泵注等量生理盐水;右美托咪定静脉组(Di组):静脉泵注Dex 0.5μg/kg,硬膜外腔泵注等量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硬膜外腔和静脉均泵注同量生理盐水。记录术后6 h(T_1)、12 h(T_2)、24 h(T_3)、48 h(T_4)静息和运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比较肠功能恢复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和首次排气时间)和全身炎性反应情况(IL-6、TNF-α)。结果T_2~T_4时De组、Di组的静息VAS评分低于C组(P<0.05);各时间点De组、Di组的运动VAS评分低于C组(P<0.05),T_2、T_3时De组低于Di组(P<0.05)。De组、Di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较C组缩短(P<0.05),且De组较Di组缩短(P<0.05)。术后1、2 d,De组、Di组的IL-6、TNF-α低于C组(P<0.05),De组与D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以减轻胃癌手术患者术后疼痛,促进肠功能恢复,抑制全身炎性反应,硬膜外腔给药效果优于静脉输注,但二者在抑制全身炎性反应方面无明显差异。
2017年10期 v.20 1167-1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42 ] - 穆英;刘卫霞;宋岩;那迪;
目的对引流管拔除困难的常见原因进行总结,采用拔管前局部应用灭菌石蜡油联合利多卡因胶浆局部处理后拔管与传统拔管方式进行比较。方法将42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消毒,拆除固定后拔管;试验组应用石蜡油联合利多卡因胶浆预处理后拔出引流管。应用疼痛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疼痛等级,比较两组医师一次拔管成功率及拔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因拔管刺激导致的疼痛明显缓解(P<0.05);试验组医师一次拔管成功率明显提高(P<0.05),两组拔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石蜡油联合利多卡因胶浆拔管具有取材简单、操作方便、应用安全、效果确切的特点,既减轻了患者的机体痛苦,又不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基层医疗单位推广。
2017年10期 v.20 1171-1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62 ] - 张薇;王瑞萍;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TCD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7年1月我院神经内科因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收治的19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CTA检查及结合临床症状确诊的脑血管狭窄患者128例。依据脑血管狭窄治疗用药不同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71例)。对照组给予脑血管狭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钙20 mg每晚1次。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脂水平,TCD辅助检查两组患者MCA狭窄情况及血流速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C、TG和LDL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TC、TG和LD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CA狭窄好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174,P=0.041),病程进展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140,P=0.042),两组患者病情稳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43,P=0.461)。TCD检查确诊MCA狭窄的特异度为79.7%,敏感度为81.5%,尤其对于中、重度狭窄,敏感度更高,为94.5%。结论阿托伐他汀药物在一定程度上可逆转或稳定MCA狭窄,减少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发生;TCD可有效辅助诊断,判断恢复情况。
2017年10期 v.20 1174-1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36 ] - 郑加辉;万国仕;郑元秀;黄芳芳;王珠美;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对COPD伴发抑郁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78例COPD合并抑郁障碍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7例,对照组41例。对照组给予COPD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舒血宁注射液15 mL稀释后静脉滴注,2次/d,疗程均为15 d。采用HAMD24抑郁量表评定患者抑郁障碍,采用MoCA量表评定患者整体认知功能水平,采用COPD评估测试问卷评定患者生活质量。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肺功能、生活质量及抑郁障碍、认知功能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最终共73例患者完成了本研究,其中治疗组34例,对照组39例。治疗前,两组患者肺功能各项指标、HAMD评分、MoCA评分及CAT问卷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肺功能指标(FVC、FEV1、FEV1占预计值%、FEV1/FVC%)及MoCA评分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P<0.05),HAMD评分及CAT问卷评分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Spearman相关性检验发现,HAMD评分与FEV1占预计值%、FEV1/FVC%呈明显负相关(r=-0.686、-0.732,P<0.01),与CAT问卷评分呈明显正相关(r=0.794,P<0.01);MoCA评分与FEV1占预计值%、FEV1/FVC%呈明显正相关(r=0.707、0.682,P<0.01),与CAT问卷评分呈明显负相关(r=-0.663,P<0.01)。结论舒血宁注射液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COPD伴发抑郁障碍患者的抑郁状况及认知功能,并能改善其肺功能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7年10期 v.20 1177-1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