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洁;荣大庆;柳青峰;耿宣;张志强;董齐;王燕庆;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保留灌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治疗作用及效果。方法选择SAP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OM灌肠组(15例)。对照组:确诊后每12 h应用温盐水500 mL灌肠清理肠道后,盐水100 mL保留灌肠;OM灌肠组:确诊后每12 h应用温盐水500 mL灌肠清理肠道后,OM溶液100 mL(OM 200 mg)保留灌肠。对照组和OM灌肠组确诊前1 d(D0)及确诊后第1、2、3天(D1、D2、D3)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D-乳酸、内毒素浓度。结果对照组与OM灌肠组D0及D1时,血浆D-乳酸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2、D3时,OM灌肠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浆D-乳酸浓度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与OM灌肠组D0及D1时,血浆内毒素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2、D3时,OM灌肠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浆内毒素浓度显著下降(P<0.05)。结论 OM保留灌肠治疗SAP,不但能减少肠内细菌含量,还能对肠黏膜屏障的损伤及细菌移位起到治疗作用。
2014年02期 v.17 131-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20 ] - 刘璠;孔德磊;代兵;刘亭威;康健;
目的评价中心性支气管扩张型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患者对不同治疗方案的治疗反应。方法回顾性收集31例中心性支气管扩张型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将研究对象分为联合治疗组(伊曲康唑联合强的松治疗,联合组)和强的松治疗组(强的松组)。比较在治疗2个月时,两组患者的症状、IgE水平、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肺功能、血气分析和不良反应等临床指标。结果治疗2个月时,联合治疗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更明显,痰液烟曲菌培养转阴。联合治疗组IgE水平由(1 948±377)IU/mL降至(742±281)U/mL,强的松组由(1 851±526)IU/mL降至(1 109±367)IU/mL(P=0.023);两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显著降低(P=0.315);联合治疗组FEV1(%pred)由(39.6±7.5)%升至(79.7±10.5)%,强的松组由(42.1±9.1)%升至(68.3±11.7)%(P=0.019),而FEV1/FVC均升高不明显(P=0.712)。联合治疗组动脉血氧分压由(53±7)mmHg升至(83±11)mmHg,强的松组由(56±12)mmHg升至(71±9)mmHg(P=0.041)。联合治疗组中有6例患者有恶心、呕吐和胃部不适等消化系统症状,5例患者肝功酶学轻度异常。结论强的松联合伊曲康唑可更有效地治疗中心性支气管扩张型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
2014年02期 v.17 135-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81 ] - 崔贞玉;韩素霞;
目的系统评价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疗效比较,为临床应用ARB类药物提供更多的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PubMed、Cochrane图书馆、万方数据库、CNKI和CBM数据库,手工检索《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国循环杂志》、《临床心血管杂志》等心血管类权威杂志,检索范围包括从参考文献中筛选,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3年4月。检出的文献由两名研究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分别独立进行筛选,然后依据Jadad法进行质量评价并交叉核对,确定纳入文献并提取相关实验数据,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9个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共1 110例。根据结果指标,按照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室造影检查的不同,分2个亚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ARB类药物与ACEI类药物在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射血分数[WMD=-0.28,95%CI(-1.92,1.35),P=0.73,超声;WMD=-0.36,95%CI(-1.68,0.97),P=0.60,造影]、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WMD=0.27,95%CI(-1.46,2.00),P=0.76,超声;WMD=-0.30,95%CI(-2.45,1.84),P=0.78,造影]、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WMD=1.61,95%CI(-1.12,4.33),P=0.25,超声;WMD=-2.18,95%CI(-5.06,0.71),P=0.14,造影]的疗效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RB类药物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重构方面的疗效与ACEI类药物相当。但本次Meta分析纳入研究的样本量较少,研究质量有限,且地域有一定的偏倚性,因此,ARB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尚需更多大规模、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证实。
2014年02期 v.17 139-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7K] [下载次数:5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239 ] - 唐慧莉;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4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早搏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衰配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变化、超声心动图改变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心率均减慢,24 h室性早搏出现次数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观察组心率明显慢于对照组,24 h室性早搏出现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对室性早搏改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LA、LVEDV、LVESV均较治疗前明显缩小,LVEF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LA、LVEDV均较治疗前明显缩小,LVEF明显增加(P<0.01),LVESV虽缩小,但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LA、LVEDV、LVESV及LVEF改变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1.0%和28.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缬沙坦、胺碘酮联合治疗心衰合并室性早搏,能从不同角度抑制AngⅡ的生成,起协同作用,明显提高了抗室性早搏效果和心脏功能,且并未增加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2014年02期 v.17 147-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128 ] - 郭最华;何根华;周海慧;郑芳;
目的观察丙帕他莫复合异丙酚在宫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门诊宫腔镜术患者100例,ASA I~Ⅱ级,随机分成2组,每组50例。丙帕他莫组(A组):丙帕他莫30 mg/kg+异丙酚2 mg/kg;芬太尼组(B组):芬太尼1μg/kg+异丙酚2 mg/kg。术中间断推注异丙酚维持麻醉,记录意识消失时间、术后苏醒时间、苏醒期不良反应及异丙酚用药量;呼吸和血流动力学变化;患者术中VAS评分和停药后改良OAA/S镇静评分。结果 A组意识消失时间、苏醒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A组的异丙酚用量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平均动脉压(MAP)较基础值明显降低(P<0.05),且两组MA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的呼吸暂停发生率分别为4%和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停药后3、4、5 min OAA/S评分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帕他莫复合异丙酚具有麻醉起效快、苏醒快和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等优点,更适于门诊使用。
2014年02期 v.17 151-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54 ] - 吕六彬;石亚萍;王晓芳;
目的探讨骨架扩散型芬太尼透皮贴剂对中重度癌性疼痛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中重度癌性疼痛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骨架扩散型芬太尼透皮贴剂进行镇痛,对照组应用储库型芬太尼透皮贴剂进行镇痛。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用药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后1个月,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用药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完全缓解率及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疹、水疱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余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1个月后,两组FACT-G总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的骨架扩散型芬太尼透皮贴剂对中重度癌性疼痛镇痛效果良好,与传统储库型芬太尼透皮贴剂相比,具有起效快,皮肤耐受性、黏合性、舒适度好等优点,更易于患者接受,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年02期 v.17 155-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40 ] - 赵晓春;佟冬怡;吴秀英;龙波;池晓影;马晨光;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复合地塞米松用于小儿骨科手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择期全麻下行骨科手术术后行PCIA的患儿90例,随机分为3组:舒芬太尼2μg/kg组(S2组)、舒芬太尼1.5μg/kg+Dex 150μg/kg组(S+D组),舒芬太尼1.5μg/kg组(S1.5组),三组均加入雷莫司琼6μg/kg。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到100 mL注入镇痛泵。以2 mL/h持续泵入,自控给药单次剂量0.5 mL,锁定时间15 min。记录PCIA开始后4、8、12、24、48 h各时点WongBanker面部表情镇痛评分(FPS-R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血流动力学变化、血氧饱和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PCIA需求按压次数。结果 (1)PCIA开始后4、8、12和24 h,S+D组和S2组FPS-R镇痛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效果满意;S+D组和S2组FPS-R镇痛评分均低于S1.5组(P值均<0.05),Ramsay镇静评分均高于S1.5组(P值均<0.05);三组在48 h FPS-R镇痛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三组患儿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S+D组嗜睡发生率低于S2组(P<0.05),而S+D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于S2组的13.3%和S1.5组的6.7%(P<0.05);S+D组按压次数与S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两组按压次数均少于S1.5组,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结论舒芬太尼1.5μg/kg复合地塞米松用于小儿骨科手术术后PCIA不良反应少,血流动力学稳定,镇痛及镇静效果优于单独应用舒芬太尼1.5μg/kg,而与舒芬太尼2μg/kg镇痛及镇静效果相当,但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是一种较理想的应用于小儿骨科术后静脉镇痛方法。
2014年02期 v.17 159-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171 ] - 潘甜;刘洋;汪卫星;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用于无痛人流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128例拟行无痛人流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芬太尼组及氟比洛芬酯组,两组分别行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及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比较两组麻醉诱导前(T0)、意识消失时(T1)、扩宫结束时(T2)及苏醒时(T3)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术中丙泊酚用量、诱导时间、唤醒时间、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氟比洛芬酯组T1、T2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显著优于芬太尼组(P<0.05);氟比洛芬酯组唤醒时间显著早于芬太尼组(P<0.05);两组丙泊酚用量、诱导时间、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可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效果好,且安全性较高。
2014年02期 v.17 163-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173 ] - 黄月球;张明威;
目的探讨顺式阿曲库铵和罗库溴铵在全麻中的效果比较。方法将360例选择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80例。所有患者经静脉注入咪达唑仑0.05 mg/kg、芬太尼3μg/kg、丙泊酚1.0~2.0 mg/kg进行麻醉诱导,患者意识和睫毛反射消失后,对照组给予罗库溴铵0.6 mg/kg,观察组给予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之后行气管插管,插管成功后使用七氟烷吸入、间推芬太尼、肌松药维持麻醉深度。比较气管插管条件评级及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中的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心率(HR)的变化,记录临床肌松起效时间、插管时的肌松程度、肌松作用时间、肌松恢复指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气管插管总有效率分别为97.8%、9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MAP、HR和SpO2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肌松起效时间较长,但作用时间和恢复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顺式阿曲库铵用于气管插管时能获得更为满意的插管条件,肌松起效较慢,但持续时间短,不良反应较少,是目前临床上较为理想的肌松剂。
2014年02期 v.17 165-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55 ] - 鲁凯;倪卫国;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DEX)用于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URHL)的镇静效果。方法将312例行URHL的输尿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每组156例。术中A组与B组分别静脉泵注DEX、丙泊酚维持麻醉。记录麻醉前(T0)、置入输尿管镜(T1)、碎石时(T2)、灌洗时(T3)、术毕(T4)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及警觉/镇静(OAA/S)评分。结果 T2~T4时,A组HR、MAP低于B组(P<0.05);T2~T4时,A组SpO2高于B组(P<0.05);T2~T3时,A组OAA/S低于B组(P<0.05);T4时,两组OA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 DEX用于URHL持续硬膜外麻醉,镇静效果好,血流动力学稳定,不良反应少。
2014年02期 v.17 169-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60 ] - 居奇吉;张立敬;
目的观察酒石酸布托啡诺术后镇痛对老年创伤患者芬太尼用量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12例老年创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6例。对照组用芬太尼术后镇痛,观察组用酒石酸布托啡诺复合芬太尼术后镇痛。用VAS评分法对两组患者术后6、24、48 h的镇痛效果进行评估,同时采用Ramsay镇静评分。两组患者术前1 d(T0)测定认知功能基础值,术后在30 min(T1)、1 h(T2)、2 h(T3)、12 h(T4)、24 h(T5)5个时间点再进行认知功能测定,MMSE满分为30分,术后低于术前2分以上且总分≤24分认定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观察两组患者芬太尼的用量及自控给药次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6 h、24 h时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48 h时,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对照组的术后镇静满意率分别为94.64%、80.36%,观察组镇静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在术后分别有2例、9例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在T1、T2时,4项认知功能测试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的芬太尼用量分别为(564.3±67.5)μg、(867.4±120.2)μg,自控给药次数分别为(6.9±3.1)次、(14.2±4.8)次,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分别有6例(10.71%)、16例(28.57%)发生不良反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创伤手术患者采用酒石酸托啡诺术后镇痛可减少芬太尼用量,提高镇痛及镇静效果,而且可有效降低术后认知功能的发生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2014年02期 v.17 172-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60 ] - 郑盛;唐映梅;杨晋辉;尤丽英;
目的探讨老年人应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16例,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416例和中青年组(<60岁)200例,分析两组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老年组应用NSAIDs以阿司匹林为主,占55.8%(232/416),高于中青年患组(37.0%,74/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血液常规及凝血常规指标与中青年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服用NSAIDs药物后近期出血率(21.2%)低于中青年组(6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及中青年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溃疡病史及Hp感染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NSAIDs相关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与青年患者不同,需予以个体化治疗。
2014年02期 v.17 175-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65 ] - 黄良燕;周如明;
目的探讨不同给药方案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53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按照分层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降糖药及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厄贝沙坦片。观察两组患者血糖、血压控制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血糖、血压、DSQL量表评分及临床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3%(5/95)、6.7%(4/5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片能显著提高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效果,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类药物在有效控制血压的同时,还能改善外周组织的胰岛素抵抗。
2014年02期 v.17 178-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40 ] - 林雪琴;徐红梅;季丽慧;
目的了解农村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方法自行设计糖尿病患者调查表,对60例农村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的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农村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胰岛素中存在不进行血糖监测、未正确掌握胰岛素注射技术、不按要求更换针头及注射部位、经常漏注胰岛素以及储存方法不正确等问题。结论医护人员应该对农村糖尿病患者加大健康教育力度,社区、乡镇卫生院对农村糖尿病患者应进行规范管理,定期上门访视,提高治疗依从性,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2014年02期 v.17 181-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48 ] - 毛燕群;陈凯红;孙彤;裴豪;
目的研究血必净注射液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机体Th1/Th2亚群的影响。方法将6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25例,使用抗生素和保肝等治疗;血必净组35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静脉滴注。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前后血清的Th1、Th2细胞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Th1、Th2均于治疗第4天达到峰值(P<0.05),然后下降;治疗第8天,两组患者Th1仍高于治疗前(P<0.05),Th2水平均降低(P<0.05)。治疗第4天、第8天,血必净组的Th1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Th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h1/Th2平衡均向Th1漂移,血必净组更加显著(P<0.01)。结论血必净可以明显促进腹膜炎患者Th1应答,改善其促炎/抗炎反应平衡,促进炎症吸收,促进病情尽早康复。
2014年02期 v.17 183-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51 ] - 王晓斌;
目的观察3%高渗盐水联合布地奈德、沙丁胺醇雾化液吸入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确诊为毛细支气管炎的90例住院患儿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B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布地奈德、沙丁胺醇雾化液混合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C组)给予盐酸氨溴索针剂、布地奈德、沙丁胺醇雾化液混合雾化吸入治疗;治疗组(A组)给予3%氯化钠注射液、布地奈德、沙丁胺醇雾化液混合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三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住院天数的改变。结果治疗后三组临床症状、体征均改善,治疗组较2个对照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更明显,平均住院日更短。A组的总有效率优于B组、C组(P<0.05)。结论 3%高渗盐水联合布地奈德、沙丁胺醇雾化液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能较快缓解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
2014年02期 v.17 186-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138 ] - 张添威;毛立群;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对重症哮喘患者肺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以重症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104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对照组仅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肺功能、动脉血气及预后的差别。结果①治疗后,试验组的FEV1%、PEF%和PaO2为77.98%±7.52%、83.2%9±8.26%、(76.51±7.26)mmHg,对照组分别为74.53%±7.33%、79.61%±7.67%、(73.21±7.16)mmHg,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及对照组的PaCO2分别为(38.68±3.44)mmHg、(41.64±4.09)mm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试验组的平均住院次数、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次数及死亡患者比例分别为(1.10±0.11)次/年、(9.79±0.86)d/年、(0.23±0.04)次/年、8.16%(1/52),对照组分别为(1.22±0.15)次/年、(10.41±0.95)d/年、(0.26±0.06)次/年、25.00%(7/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试验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30.95%)与对照组(19.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492,χ2=0.222)。结论噻托溴铵可改善重症哮喘患者肺功能和预后,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2014年02期 v.17 18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58 ] - 袁圣福;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对哮喘(BA)急性发作患儿诱导痰液中炎性细胞及炎性介质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5月至2012年4月我院儿科收治的急性发作期BA患儿62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62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前后的诱导痰液中的炎性细胞及炎性介质,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前痰液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所占比例及细胞总数、IL-6、IL-8、TNF-α等炎性介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上皮细胞、淋巴细胞所占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痰液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所占比例、IL-6、IL-8、TNF-α等炎性介质均显著降低(P<0.01),而痰液上皮细胞、淋巴细胞所占比例则显著增高(P<0.01)。结论布地奈德与沙丁胺醇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急性发作期BA患儿,可有效降低痰液炎性细胞及炎性介质,减轻气道炎症反应,缓解临床症状。
2014年02期 v.17 193-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160 ] - 陈晨松;李雪儿;黄夏亚;
目的观察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联合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治疗重症肺部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ICU病房收治的53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28例,常规采用莫西沙星治疗;治疗组2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住院天数、痰细菌培养阳性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冶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0%、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住院天数分别为(13.4±0.4)、(24.2±0.7)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冶疗后的痰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32.14%、64.29%,阴转率分别为62.50%、18.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联合莫西沙星对重症肺部感染的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可缩短住院天数,降低患者经济负担,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2014年02期 v.17 196-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147 ] - 王勇;应秀娟;
目的探讨小剂量布地奈德粉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按照分层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口服全身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及氨茶碱等常规治疗药物;观察组给予小剂量布地奈德粉雾剂吸入。观察两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临床疗效及血浆皮质醇浓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气道阻力(Raw)与气道传导率(Gaw)分别为154.6%±12.3%、85.1%±7.5%,气道高反应性(BHR)正常患者占50.8%(32/63);对照组Raw和Gaw分别为324.1%±27.6%、56.7%±6.1%,BHR正常患者占27.8%(10/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2.1%(58/63)、63.9%(23/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的血浆皮质醇浓度分别为(317.7±54.9)、(324.5±43.8)nmol/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经ACTH刺激后血浆皮质醇浓度为(371.2±37.5)nmol/L,治疗后经ACTH激发的血浆皮质醇浓度为(366.2±45.8)nmol/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布地奈德粉雾剂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显著,长期使用不会引起HPAA功能抑制。
2014年02期 v.17 199-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2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5 ] |[阅读次数:162 ]
- 侯一民;干安建;
目的观察枫蓼肠胃康冲剂联合美沙拉秦缓释片治疗反复发作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2例反复发作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美沙拉秦缓释片1 g/次口服,4次/d,共治疗4周。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枫蓼肠胃康冲剂3.0 g(1包)/次,3次/d。两组患者均配合口服补液盐或补液、补钾等辅助治疗。治疗前后均进行结肠镜检查,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后结肠镜检结果。治疗前后均进行血压检查,密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半年,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结肠炎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31%、69.23%,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结肠镜检查0级12例,1级8例;对照组0级7例,1级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SBP、DB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肝肾功能异常及血常规异常。观察组、对照组分别有3例、2例发生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半年期间,对照组、观察组分别有1例(3.85%)、6例(23.08%)复发,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枫蓼肠胃康冲剂联合美沙拉秦缓释片治疗反复发作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可明显降低疾病复发率。
2014年02期 v.17 225-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48 ] - 邓俊义;陈义鹏;吴跃明;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老年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50例老年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血清淀粉酶(AMY)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生命体征恢复至正常范围的时间(腹痛持续时间、胰腺体积恢复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腹痛、发热症状的消失率及患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治疗老年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较少。
2014年02期 v.17 228-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29 ] - 黄德富;
目的观察熊去氧胆酸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PBRG)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2组,所有患者均常规戒烟酒,忌食脂肪丰富的食物。对照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莫沙必利,5 mg/次,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熊去氧胆酸,100 mg/次,口服,3次/d。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腹胀、腹痛及口苦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恶心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略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2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熊去氧胆酸联合莫杀必利治疗PBRG,可起到协同作用,从而提高治疗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2014年02期 v.17 230-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3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130 ] - 沈哲;马良;
目的探讨益生菌联合谷氨酰胺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微生物的影响。方法收集46例确诊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益生菌联合谷氨酰胺治疗。分别在治疗前1 d及治疗4周后检测两组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并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肠道菌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腹痛及腹泻恢复时间缩短。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乳杆菌属和肠球菌属的菌落数均明显增加(P<0.05),且多于对照组(P<0.05);酵母样真菌菌落数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联合谷氨酰胺可增加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乳杆菌等益生菌,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促进腹痛腹泻等症状的缓解,临床疗效确切。
2014年02期 v.17 234-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5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138 ] - 蒲玉华;
目的研究采用异环磷酰胺和紫杉醇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效果及安全性,以选择最佳的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52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一般资料,按照入院时间先后的原则分为A组(150例)、B组(150例)和C组(220例)。其中,A组单用异环磷酰胺治疗,B组单用紫杉醇治疗,C组采用紫杉醇联合异环磷酰胺治疗。比较各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C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均明显优于A组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A组,不良反应轻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的总体生存期分别是19、28、39个月,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异环磷酰胺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但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防止药物过敏,从而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2014年02期 v.17 237-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23 ] - 陈寒波;
目的探讨卡前列甲酯栓预防产妇产后出血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94例住院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59例,给予卡前列甲酯栓;对照组135例,静脉注射缩宫素。比较两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产后2 h出血量、血压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2 h出血量及第三产程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用药前后血压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用药后主要不良反应有腹泻、恶心、发热,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卡前列甲酯栓预防产后出血,可明显降低产后出血量和第三产程时间,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使用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年02期 v.17 240-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136 ] - 包智慧;龚晓华;
目的比较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米索前列醇对高危产妇剖宫产术产后出血的防治价值。方法将102例行剖宫产分娩的高危产妇随机分为2组。A组52例,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肌注;B组50例,给予米索前列醇塞肛治疗。比较两组产后出血率、产后2 h及24 h出血量。结果两组产后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产后2 h及24 h出血量均少于B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产后出血的防治效果优于米索前列醇,可提高子宫收缩率,减少产后出血率。
2014年02期 v.17 243-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6 ] |[阅读次数:209 ] - 薛国昌;任明星;周静月;丁学星;王永霞;
目的观察匹多莫德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IL-13水平的影响及对再发喘息的预防作用。方法将75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予毛细支气管炎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治疗2个月。治疗后随访观察6个月,在治疗前及出院前(临床症状消失)检测血清IL-13水平。结果治疗组出院后喘息再次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IL-13水平经匹多莫德治疗后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匹多莫德可下调IL-13的产生,从抗炎和提高免疫力的角度达到防治毛细支气管炎后喘息再次发作的作用。
2014年02期 v.17 245-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34 ] - 金铃;凌杰;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口服液预防及治疗儿童哮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哮喘患儿80例,按照就诊的顺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根据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制定的治疗方案进行常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口服液0.4 g,1次/d口服,连用16周。比较两组患儿治疗16周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以及随访治疗1年内哮喘的复发率。结果治疗16周后,试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68%vs.69.23%,P<0.01)。两组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治疗后进行随访观察1年,试验组复发11例(28.95%),对照组复发15例(55.56%)。试验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匹多莫德口服液控制儿童哮喘发作的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并能减少哮喘复发,是治疗及预防儿童哮喘复发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2014年02期 v.17 247-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41 ] - 干雪峰;俞斌;
目的分析坦索罗辛辅助输尿管上段结石(UUC)排石的疗效及对肾绞痛的缓解作用。方法将62例实施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USHL)治疗的UUC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尿石通丸辅助排石,治疗组32例给予坦索罗辛辅助排石。观察两组结石排净率及肾绞痛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结石排净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结石排出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肾绞痛发生率及镇痛药物使用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坦索罗辛可促进击碎结石的自然排出,缩短排石时间,有效缓解肾绞痛。
2014年02期 v.17 250-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