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帕金森氏病的药物治疗策略

    任艳;

    2006年05期 267-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91 ]
  • 痴呆的药物治疗

    王慕一;

    2006年05期 269-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53 ]
  •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治疗

    滕伟禹;

    2006年05期 272-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26 ]
  • HPLC法测定普卢利沙星有关物质

    曾杰;

    目的建立普卢利沙星有关物质检查的HPLC法。方法采用C18色谱柱(250 nm×4.6 mm,5μm),流动相为0.05 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含0.5%的三乙胺,用磷酸调pH值至3.0)-乙腈(65∶35),检测波长:278 nm,流速:1.0 mL/min。结果普卢利沙星主峰与杂质峰达到有效分离。结论HPLC法可用于对普卢利沙星有关物质的检查。

    2006年05期 275-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6 ]
  • HPLC法测定蒺藜中总黄酮的含量

    郝艳玲;

    目的建立测定蒺藜中总黄酮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以槲皮素、山柰素、异鼠李素为对照品,色谱条件:ODS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v/v)45∶55,检测波长为360 nm。结果槲皮素、山柰素、异鼠李素回收率试验的RSD分别为1.59%、0.98%、1.42%。结论本方法简便易行,适用于蒺藜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2006年05期 276-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3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27 ]
  • 羚羊角与其他羊角磷脂含量比较

    姜清华;翟延君;王笑康;张庆田;

    目的通过羚羊角、山羊角、小尾寒羊角、绵羊角、黄羊角和藏羚羊角的磷脂含量对比,探索其他羊角替代羚羊角的可能性。方法采用Folch试剂超声提取的方法。结果几种羊角的磷脂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结果较为理想,可以进行其他羊角替代羚羊角的进一步研究。

    2006年05期 278-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72 ]
  • 活性磷脂延缓果蝇老化的实验研究

    夏锦明;张颖;康廷国;张振杰;

    目的探讨活性磷脂对果蝇的延缓老化作用及其机理。方法将未交配的果蝇随机分为4组,给予含不同浓度活性磷脂的培养基喂养。结果活性磷脂能显著延长果蝇的平均寿命和最高寿命。结论活性磷脂具有延缓果蝇老化的作用。

    2006年05期 280-2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53 ]
  • 美洛昔康贴片镇痛作用实验研究

    王彩霞;王荣端;张洪武;刘玉兰;

    目的观察美洛昔康贴剂(Mel T)镇痛作用。方法观察Mel T对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数的增加和甲醛所致的小鼠足痛值的降低,以及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痛阈值的影响。结果Mel T局部粘贴小鼠20、105、mg/kg,明显抑制由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数的增加并降低甲醛所致的小鼠足痛值。大鼠足部粘贴14、7、3.5mg/kg,明显降低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痛阈值,提高炎性足的压痛值。结论Mel T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2006年05期 281-282+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8 ]
  • 缺血预适应与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

    王秀娟;

    目的研究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影响。方法选择胸痛发病6 h内并确诊为ST段抬高的AMI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发病前48 h内有无心绞痛史,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30例。分别进行溶栓后,测定CK、CK-MB、EF以及住院期间发生左心衰和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梗死前48 h内有心绞痛病史的患者有较低的CK、CK-MB峰值活性,住院期间泵衰竭及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低,且EF值较高。

    2006年05期 283-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45 ]
  •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

    张智晶;

    目的判断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1997年2月-2005年2月应用尿激酶(150万u,30 min内静滴)治疗69例AMI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谱的变化及不良反应,根据冠脉再通间接指征判断冠脉再通率。结果冠脉再通率达到73.9%,69例患者溶栓后早期(24h内)T波倒置49例,其中冠脉再通43例,早期T波未倒置20例中冠脉再通8例。结论AMI患者早期使用尿激酶静脉溶栓安全可靠,疗效满意,溶栓后早期T波倒置对判定冠脉再通有重要价值。

    2006年05期 285-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7 ]
  •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

    苗秀兰;金元玖;包春辉;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收住院首发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84例,按照胸导联有无ST段下移分为伴胸导联压低组48例(Ⅰ组,ST段压低≥0.1 mV)及不伴胸导联压低组36例(Ⅱ组,ST段无压低或ST段压低<0.1 mV)结果Ⅰ组合并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院内死亡等并发症的发病率较Ⅱ组高(P<0.01),心肌酶峰值高,持续时间长。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伴有胸导联压低组多支病变显著增多,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导联ST段压低者的临床合并症多,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显著增多,预后差,临床上应高度重视。

    2006年05期 286-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8 ]
  • 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闫凯;

    目的观察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6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CEI+利尿剂+地高辛)和倍他乐克治疗组(在充分使用上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随访半年,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内径的变化。结果①治疗后两组静息状态下的心率、收缩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倍他乐克治疗组的下降程度[(78.2±6.0)次/min,收缩压(123.1±11.1)mmHg)]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84.3±7.0)次/min,收缩压(130.9±6.6)mmHg);②治疗后,两组的LVESD、LVEDD均较治疗前下降,LVEF升高(P<0.01),而治疗后倍他乐克治疗组的LVESD、LVEDD的下降程度[分别为(41.9±2.7)mm、(58.7±2.1)mm、LVEF升高(49.5±12.1)%]均较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明显[分别为(46.9±3.7)mm、(64.5±2.2)mm,LVEF升高(40.4±11.3)%;P<0.01]。结论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有效,可以改善心功能和临床症状,延缓心室重塑,阻止心脏扩大,从小剂量开始,严密观察心率、血压及临床症状,逐渐增加到最大耐受量,是非常安全的。

    2006年05期 288-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72 ]
  • 持续静脉输注咪唑安定治疗惊厥性癫持续状态疗效观察

    张兵;黄新;张春丽;

    目的观察咪唑安定持续静脉推注治疗惊厥性癫持续状态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方法选择住院的45例患儿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1例,给予传统的一线抗癫药物;治疗组24例,给予咪唑安定持续静脉滴注。对比两组疗效,同时观察治疗组的用量及副反应。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咪唑安定的安全剂量小于8μg/(kg.min),小于此用量时无明显副作用,用量≥10μg/(kg.min)时,3例出现呼吸抑制的副作用。结论咪唑安定持续静脉推注治疗惊厥性癫持续状态疗效优于传统的一线抗癫药物,大剂量应用时,需注意呼吸抑制的副作用。

    2006年05期 290-2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45 ]
  • 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观察

    杨丽;韩冰;丁文莉;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1-12月我院住院的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CT或MRI显示有相应病灶脑梗塞患者62例,发病均在7 d内。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奥扎格雷钠氯化钠注射液(商品名丽邦,80 mg/100 mL),1次/d,疗程14 d,对照组常规用药,两组相同,给予银杏达莫2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中,疗程2周。结果治疗前后两组神经功能缺失积分减少程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8%(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塞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2006年05期 292-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27 ]
  • 阿魏酸钠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观察

    韩冰;杨丽;

    目的观察阿魏酸钠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6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阿魏酸钠30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入,1次/d,共14 d。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20 mL加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入,1次/d,共14 d。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改变。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9.82±3.66)与对照组(12.66±1.57)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血液流变学明显改善(P<0.05),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魏酸钠治疗急性脑梗疗效显著,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提高,血液流变学明显改善,是治疗急性脑梗塞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2006年05期 293-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47 ]
  • 阿魏酸钠、吡啶斯的明联合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疗效观察

    焦海波;孟晓岩;

    目的观察阿魏酸钠、吡啶斯的明联合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方法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4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给予阿魏酸钠200 mg溶于生理盐水250 ml中,日1次静点,治疗时间2周;吡啶斯的明60 mg,口服,日3次,连用2 d。对照组20例,只给予吡啶斯的明,用法、用量同治疗组。比较两组用药前、第一周末、第2周末、第4周末残余尿量。结果治疗组用药前后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阿魏酸钠与吡啶斯的明联合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疗效理想,值得在监床上推广应用。

    2006年05期 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00 ]
  • 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的探讨

    曲经杰;高嵩;马晓欣;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的疗效。方法对收入我院的乳腺增生患者236例进行中药口服加外敷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236例患者痊愈95例,占40.2%;显效101例,占42.8%;有效22例,占9.3%;无效18例,占7.7%。结论中药治疗乳腺增生行之有效,适于临床推广。

    2006年05期 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49 ]
  • 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疗效观察

    姜亭立;

    目的应用妈富隆配伍中药调经、养血、止血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并阐明其作用机理。方法128例围绝经期功血患者应用复方口服避孕药妈富隆,中药辅助纠正贫血症状。结果治愈121例,好转5例,无效2例。结论妈富隆配伍中药治疗围绝经期功血安全有效、费用低廉,其作用机理为:使子宫内膜分泌期改变,减少出血,辅以中药改善贫血症状。值得农村基层医院推广。

    2006年05期 297-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45 ]
  • 清宫汤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的临床观察

    朱玲;杨志华;刘萍;

    目的探讨清宫汤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情况的可行性、有效性。方法选择126例要求药物流产的女性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应用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及中药清宫汤者为治疗组,单纯口服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为对照组。观察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量及流血时间的情况。结果治疗组的阴道流血量及流血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达98.48%,明显优于对照组(88.33%)。结论清宫汤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疗效显著,用药经济简便、安全,无毒副反应,有临床应用价值。

    2006年05期 298-2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8 ]
  • 止嗽清肺散治疗小儿咳嗽疗效观察

    秦存恒;李芳;

    目的观察止嗽清肺散治疗小儿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近年收治的411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70例,对照组141例。治疗组:小儿止嗽清肺散,用法:1岁以下服2 g,1~2岁服2~3 g,2~3岁服5 g,3~6岁服6 g,6~14岁服9 g,每天3次。治疗组应用小儿止嗽清肺散的同时,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每日一次,0.125~0.5 g,浓度1 mg/ml,静滴3 h,连续2~5 d,继之口服阿奇霉素0.25~0.5 g/d,治疗2~3 d;或用头孢呋辛钠治疗,用法:3个月以上患儿50~100 mg/(kg.d),分3次给药。深部肌注或静脉滴注。对照组:单用阿奇霉素或头孢呋辛钠常规治疗,用法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270例,有效26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7.8%,对照组141例,有效102例,无效39例,总有效率72.3%,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止咳清肺散治疗小儿咳嗽疗效显著,无并发症。

    2006年05期 299-3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4 ]
  • 液体扩张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帅维忠;

    目的总结运用经骶管扩张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验。方法采用经骶管液体扩张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6例。结果经3个月以上随访,本组病例痊愈48例,显效14例,好转4例,显效率93.9%。结论此疗法对病程短的绝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有显著疗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2006年05期 3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9 ]
  • 清开灵联合无环鸟苷滴眼液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

    郑颖;刘玉玲;杨宏伟;

    目的观察清开灵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效果。方法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单纯应用0.5%无环鸟苷滴眼液,实验组为联合应用清开灵和0.5%无环鸟苷滴眼液,进行疗效观察。结果实验组患者治愈率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疗程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清开灵联合无环鸟苷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具有标本兼治作用,远期疗效好。

    2006年05期 3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54 ]
  • 生物半衰期在临床中的应用

    刘宝洪;范愿军;沈琳;

    药物的生物半衰期对于掌握药物在体内的停留时间、积蓄程度,特别是确定反复用药的给药间隔时间、调整给药方案,有着很大的价值。笔者详细介绍了生物半衰期的临床应用。

    2006年05期 303-3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3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67 ]
  •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后效应与临床用药

    郭铁建;

    抗生素后效应是指细菌与抗生素短暂接触,当药物浓度下降到低于最低抑菌浓度(MIC)或消除后,细菌的生长仍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笔者综合有关文献介绍了β-内酰胺类抗生素后效应理论的机制、研究方法、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物的后效应及联合用药对抗生素后效应的影响,旨在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2006年05期 305-3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58 ]
  • 合理应用时间、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

    赵勇;

    笔者简要介绍了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和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的定义,以及相关药物在临床的应用情况。得出小剂量分次给药,甚至持续给药,是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的最佳给药方法,而较大剂量且较少的给药次数是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的最佳给药方法。

    2006年05期 307-3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5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160 ]
  • 盐酸环丙沙星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探讨

    吉冬梅;张伶俐;

    目的建立以凝胶法检查盐酸环丙沙星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的方法。方法分别应用不同厂家生产的鲎试剂对本院生产的3批盐酸环丙沙星注射液进行干扰试验。结果盐酸环丙沙星注射液浓度在1.0mg/mL以下对试验无干扰,对3批盐酸环丙沙星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的结果均符合规定。结论采用鲎试剂法对盐酸环丙沙星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是可行的,本品热原检查时,可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替代家兔升温法。

    2006年05期 308-3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7 ]
  • 急性胰腺炎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金荣泉;张德根;

    目的了解我院急性胰腺炎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应用DDDs和DUI分析研究2005年出院的5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大多数患者的抗菌药物DUI≤1.0,通过DDDs排序结果发现,氟喹诺酮类(42.84%)和β内酰胺类及其酶抑制剂复合制剂(19.26%)占全部DDDs的62.10%,新一代头孢菌素包括第三代头孢菌素和β内酰胺类及其酶抑制剂复合制剂、氟喹诺酮类应用广泛,其DDDs占83.60%,联合用药以二联最多(41.07%)且以头孢菌素类与氟喹诺酮类联用为主。结论医师用药基本合理,但仍需进一步提高。

    2006年05期 310-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46 ]
  • 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379例临床调查及抗生素使用分析

    沈鸿;王洪兵;

    目的探讨外科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原因及相关因素,分析抗生素使用情况。方法对我院2005年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379例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呼吸道感染居首位(39.28%);感染菌属以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杆菌为主;抗生素应用以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为主。结论应提高样本送检率,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应用抗生素。

    2006年05期 312-3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63 ]
  • 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蔡咏梅;

    目的研究我院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对我院妇产科病区2005年1-12月的277份出院病历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全部手术患者均应用抗菌药物,95.3%为单一用药,4.7%为二联用药。抗菌药物用药时间偏长,选用品种存在不当之处。结论我院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主要问题是用药时间偏长,用药品种偏高档,亟待临床药师到临床一线,帮助、参与临床医师正确合理用药,使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规范化。

    2006年05期 314-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60 ]
  • 我院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现状

    沈斌;姚健康;张继明;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是依法对已批准上市的药品进行安全性监测。笔者在对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就如何深入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出建议。

    2006年05期 315-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69 ]
  • 小儿抗癫药高度敏感综合征临床分析

    史宝和;郭丰;

    目的探讨小儿抗癫药高度敏感综合征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例患儿均有发热、皮疹。其中内脏粘膜损害3例、脾大2例、淋巴结肿大3例、心肾受累各1例。5例均用皮质激素治疗,2例配合应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疗效良好,随防3个月~半年,除皮肤色素沉着外,其他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均正常。5例中2例换妥泰,另3例换丙戊酸钠后无过敏反应及癫发作。结论抗癫药高度敏感综合征多见于服用抗癫药苯巴比妥、卡马西平及苯妥英钠后1~8周,典型表现为发热、皮疹及内脏功能损害三联征,尽早停用致敏药物、激素及综合治疗,预后良好,调整抗癫药要注意其交叉过敏反应。

    2006年05期 317+3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6 ]
  • 妇产科手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护理

    庄南;张丽红;赵越;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护理。方法选择妇产科硬膜外PCA患者113例,术后仔细观察硬膜外导管位置,穿刺点情况;镇痛效果,运动情况;呼吸、循环情况及恶心、呕吐症状。结果113例患者均未出现脱管,感染;均未出现呼吸、循环抑制;镇痛不全,运动障碍及恶心呕吐均得到及时处理。结论通过认真护理,患者可以顺利渡过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镇痛期。

    2006年05期 318+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69 ]
  • 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的实验室研究进展

    刘晓丹;付海香;崔华东;

    类风湿关节炎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发病的前半年即可出现骨关节破坏,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一直是类风湿关节炎预后的主要决定因素。笔者对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的实验室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006年05期 319-3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37 ]
  • 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肺损伤的研究进展

    车丽燕;李永春;

    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指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所导致的急性、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ALI是ARDS的早期阶段。早期、有效地治疗是防止ALI发展到ARDS的最佳时期。笔者对乌司他丁治疗ALI/ARDS的研究进行综述。

    2006年05期 32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155 ]
  • 几种心血管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王守涛;肇丽梅;

    临床上,经常需要联合几种药物同时治疗心血管疾病。由于药物间存在着相互作用,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考虑药物的联合应用是否会影响治疗效果。笔者对几种心血管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综述。

    2006年05期 325-326+3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09 ]
  • 浅谈GSP认证后药品质量管理工作中的几点问题

    刘蕊;高嵩;齐微;

    2004年,全国药品经营企业完成了GSP认证工作,笔者通过对药品经营企业进行多方面的考察,讨论GSP认证对涉药行业药品质量工作的意义。

    2006年05期 327-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98 ]
  • 我国医院药学的发展趋势

    张浩;许善初;许佼;

    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并结合医院药品供应、药学服务、医院制剂、职业药师4个方面,分析、探讨我国医院药学的发展趋势。提示医院药学的发展趋势是以“病人为中心”开展形式多样的药学服务工作为主体,部分药学传统模式还将继续存在。

    2006年05期 328-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66 ]
  • 剧烈运动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一例

    代晓明;刘大军;

    2006年05期 330-3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0 ]
  • 下载本期数据